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7,(3):59-63
宋词以反映宋代日常民众生活为主体,饮茶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现象,逐渐为词人所接纳。宋代词人在品茗之中,感慨人世生活;在笔墨之间,挥洒浪漫情怀。茶香入词,以词写茶,世俗生活与高雅文化的完美契合,使宋人笔下的茶词别具一格。宋代茶词中涉及的饮茶民俗丰富多彩,茶词作品种类繁多,既展现了宋人世俗生活的闲逸之情以及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承担着中国茶文化传承重任,成为我国饮茶民俗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出身于劳动人民的家庭。在旧社会里,他们的前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一九四○年,新四军来到栟茶地区,建立了人民政权,苦难的人们才出头见天,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对新社会无限热爱,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直通心灵,见真性情的特征。他着重于传统诗教的伦理功能,诗歌中表现出对亲人强烈的爱怜之情,常含对友人真挚的勉励、眷念之情。他宦海沉浮,远涉重洋,诗歌中表现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材选录的陆游《游山西村》,是一首于闲适中见忧情的佳作。然而,一般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留连向往与热爱之情的闲情诗。笔者不揣浅陋,结合陆游的人生经历及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历史背景、时代风貌、经历体验和个性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分析南唐后主李煜的后期代表词作,从其主题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感性层面着手,在情景交融的唯美意境中体会个人、国家和宇宙命运错综交织的复杂情感,挖掘融合了哀婉之美、悲凉之美和气象之美并以情贯之的深层美学意蕴。从而在重温古典传统美学的过程中窥得艺术和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纵观苏词,交织多种情感,充满了生命的体验,充满了真情,有爱国的壮志豪情,乐观旷达的豪迈之情,思念亲人之情,怀古伤今之情,幽愤寂寞之情,还有对无常人生的哲思,以及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三情”主题教学的意义 1.“三情”主题教学 苏轼诗词,从情感分类,理想之情、兄弟之情和爱情这“三情”在其中体现得非常鲜明,每一类都有大量的经典之作。而且,针对这三种感情,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都有生动的小故事。因此,以此为切人点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苏轼的人生并学会鉴赏苏轼作品。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9.
<正>《江南的冬景》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苏教版教材将其安排在"像山那样思考·大地的眼睛"专题,编写者在专题开篇语中写道:"大自然是美的源泉……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编写者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体味人世之情。基于这样的引言,教师一般在备课过程中对这篇散文之"神"大体有两种解读。一是歌颂江南风物的可爱,欣赏自然之美,谛听天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第一道茶:称为苦茶,寓有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面对苦境,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一份生活的原  相似文献   

11.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咏梅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高启继承了传统咏梅诗的写法,塑造出一个个孤高、隐逸的梅花形象。在此基础上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变化融入梅花形象,使之突破传统的束缚,赋予梅花崭新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孤高中的激愤之情、乱离惊惧之感和故友挚交之情。他打破了两宋以来重复单调的咏梅模式,为咏梅诗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先生曾述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谓“逐求”。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二谓“厌离”.感觉人生之苦而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三谓“郑重”.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的发展。逐求-厌离-郑重,若能经历逐求和厌离而跨入郑重,即为人生之化境。回顾自己20年语文教学之路.余校长说.可谓一路逐求,却从来“厌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船山记》用春秋笔法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作者以顽石自喻,表白自己不甘做满清顺民的抱独之情。同时借古人对待游与居的态度和理想,比照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抒发了对反清失败、复明无望的终身抱憾,以及人将其死之际,留连人世的深切悲哀。  相似文献   

14.
李阳海 《初中生》2008,(11):22-26
【比较赏读】 主题比较。两文同题,均把“人生”比作“茶”,借杯中之茶来演绎千姿百态的人生,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却不尽相同。甲文表现的主题是:想要达到心境的平和、宁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山一重水一重的经历,需要深思熟虑和深刻的感悟才能达到心灵的清明澄澈。乙文表现的主题是:人生在世,在展示自己时,不要过于偏执,不要过于被名利所累,多一份坦然少一点落寞。两文所表现的主题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而透彻的感悟,闪耀着作者的睿智之光。  相似文献   

15.
《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与作品的主人公亨伯特 ,在人生经历上相似。尽管不能把作者等同于亨伯特 ,但透过作者精心设置的多变、模糊的叙述语调和视点 ,可以发现主人公在人生经历和文学观方面有相当的一致性。因而 ,可以认为《洛丽塔》是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 ,表现作者对美国的失望之情。亨伯特痴爱洛丽塔 ,是堕落的欧洲人迫切希望焕发新生命的隐喻 ,他的失败则是梦想与现实碰撞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抒情散文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如何鉴赏和写好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重点就在于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笔者以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为例,简述这两种表现形式。从而以点代面,分析写景抒情散文情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诗歌在抒情方式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特点,即语言学意义上的表层遣词造句的对比,情感期待上主体愿望舒心适意之情和客观作品生成上悲苦幽怨之情的对比以及抒情风格上淡泊与深沉的对比,这与柳宗元独特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以及贬谪期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情理兼修是理解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的内在维度。传统书院教育本质上就是让士人实现理学家们认为的理想人生,即“情理共生”的人生。士人情理失衡的生命困境表现为唯情是理、无情是理、纵情无理三种类型,传统书院教育以“融情于理”为原则,重建士人的人生理想。传统书院教育以情感为元点,以敬、诚、乐培养理性,以敬畏之情、真切之情、自得之情明理,而理性最终又以中和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其“通情达理”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携情而行     
如果生命是一部华美的乐章,情就是其中和谐的旋律;如果生活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情就是旅途中优美的风景。请莫叹人生苦短,跋涉人生途中,我们仅需携情而行。杜甫携忧国忧民之情而行。纵仕途难达,青云不登,但他依旧因此情被世人抬到无可企及的高度,尊为“诗圣”。太白携浪漫无羁之情而行。纵抱负不展,却依旧因此情傲辱权臣,以此情笑傲世间,而放白鹿于青涯,漫行美酒盈樽于月下,成飘飘之仙而云游于天姥、芙蓉。东坡携豪放之情而行。纵历“乌台诗案”而宦海沉浮,他依旧因此情淡而视之,以旷达之胸“回归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人生风雨…  相似文献   

20.
珍惜生命     
生命,在人的生活中是很不起眼的两个字。我们伴随着阵阵啼哭来到人世。第一次睁开双眼,看到的都是爸爸妈妈心喜的表情。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挫折和风风雨雨,我们更不知道人生的酸甜酸辣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