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平 《考试周刊》2007,(51):119-120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基于在政治上维新改良的需要,发表了大量的译论和译作,并创办了《新小说》杂志,组织文学翻译和创作,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起到了集"专业人士"和"赞助人"于一身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一文,不啻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宣言,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革命观。他在文中对改良与革命进行了明确区分,进而申明了自己改造中国的行动纲领。梁启超的革命观不仅被他贯彻到史学、文学、宗教和道德等诸多领域,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所作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然后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是我国学术界对20世纪世界革命进行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既理清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年的中国,报刊广告逐渐成为革命派展开政治宣传的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创刊,并利用广告进行革命排满宣传,从揭露清朝的专制腐朽、残暴统治,到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反满思想,再到鼓吹暴力革命,在中国确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大致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运作程序,反映了20世纪初年革命党人应对、解决当时中国内外社会危机的主流思路,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说》中,梁启超将国家衰败的原因归结为国民人格中的劣根性,致力于国民人格的改造和重塑.梁启超受日本民族主义精神和伯伦知理“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新民必须以爱国、利国为主要人格特征,赋予新民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新民说》堪称中国20世纪初的“人权宣言”,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道德革命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的现代寓言及未来想象。在他的理念预设框架内,小说与革命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文章检视了梁启超展开革命话语的路径,以及他之所以将小说视为宣传革命最有力的工具的理由,关注梁启超如何在小说的“将来完成式”中调动起对革命的种种理念,以及种种叙事策略如何构成其革命日程表中的标的物,关注《新中国未来记》所指涉的“未来”,并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考量该小说的启示义。  相似文献   

7.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lO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奎贞 《留学生》2010,(5):36-37
20世纪20年代初,朱德曾留学德国,在那里留下了革命足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曾先后两次担任中国驻德国波恩《经济日报》记者,20多年前曾专门寻访过朱德留学德国哥廷根市的住所.并在国内首先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西方女权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第一部女权思想著作《女界钟》融合维新派女学观念,形成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女国民思想,主要包括"民权与女权""公德与私德""破坏与建设"三个面向.与莫尔的《乌托邦》对读,它是一部具有"批判的乌托邦"特质的文本.作者在指出女界沉沦于黑暗的同时,将20世纪文明美好的未来寄托于女权革命,彰显了乌托邦思想推动进步、创造未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日本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在中国早期社会主义传播史上具有较大影响。自1903年问世到1912年,出现了4个早期中译本,现已皆被收入《马藏》。对比日文原著及其4个中译本发现,不仅翻译层面呈现规范化趋势,译者的思想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从纯粹的激昂革命情怀,到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主题相结合,再到关注革命后的社会政策,将社会主义视为民生主义。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根据社会形势和现实需要的变化,从不同立意出发一再重新译介同一文本,凸显了早期社会主义传播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佩珠与梁启超及孙中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佩珠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越南民族民主革命激进派的领袖。 1 90 5年 ,潘佩珠东渡日本求援。在日本横滨 ,潘佩珠会见了中国改良派领袖梁启超 ,就越南革命问题曾进行过多次笔谈。梁启超对越南民族独立和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梁的帮助下 ,潘在日本出版了《越南亡国史》等书 ,运回越南 ,作为国内革命运动的宣传资料 ,并发动了闻名国内外的东游运动。在日本横滨期间 ,潘佩珠还会见了中国革命民主派领袖孙中山 ,并就越南独立问题和中越两国革命发展的关系进行两次长时间的笔谈。会谈虽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和达成具体成果 ,但为潘后来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1 91 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 ,潘受孙中山的影响 ,成立了越南光复会  相似文献   

13.
费约翰的《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一书,以其独到的视角,抓住了"唤醒"中国这个主题,采用多种角度来审视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展现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觉醒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使人们对于近代中国的革命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探索了政治史研究的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世界和中国变革激烈、跌宕起伏、英雄辈出的世纪。在这众多的英雄或杰出人物之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晏阳初。杜学元教授等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晏阳初年谱长编》一书是对晏阳初一生事迹的详细记述,为我国第一部按年谱长编体例编写的晏阳初事迹的学术著作。介绍了该书的选题价值、史料选取情况、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该书做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末上映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欢乐英雄》及其续集《阴阳界》,由第五代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改编自司马文森1964年出版的革命小说《风雨桐江》。在这一改编中,电影继承并发展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越轨笔触,改写并发扬小说中关于人性的探讨、多方势力斗争的描述以及闽南地方文化的书写,从而以一种有别于传统革命叙事的视角进入并重构《风雨桐江》所叙述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闽南地区的革命历史,是一次从文化层面重述与演绎历史的新尝试。从这一改编中可以窥见,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对过往意识形态话语的反思和对“如何理解与书写历史文化”这一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近代名人手札真迹》中。有一封梁启超致盛宣怀的信,内容关于在上海创办女学堂事,从中可以看出梁、盛交谊,也可以看出张之洞等人对兴办女学的态度,对于了解戊戌以前社会思想动态,极有价值。此信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年谱长编》等书所未载,亦未为《梁启超著述系年》所提及。此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渐次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分别发表于1901、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则被公认是其崛起的标志。但是,梁启超又非孤军奋进,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异军突起,也构成了其时资产阶级史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他们不仅同样高揭“史界革命”旗帜,猛烈批判旧史学,而且于新史学身体力行,研究硕果累累。同时,作为革命派,他们以新史学为武器,服务于排满革命,又与作为立宪派的梁启超诸人,大异其趣。因此,国粹派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想,别具特色,有着更加集中的典型性。探讨其思想主张,显然是研究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集中论述国粹派关于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评骆晓会《近代中苏关系史述论》黄声波①骆晓会先生的《近代中苏关系史述论》(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述论》),是一部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有近20年资料积累和研究基础的心血之作,它的出版必将深化和拓展中苏关系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无疑是对中国的历史命运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固然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但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示范性影响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终的近…  相似文献   

19.
章开沅 《云南教育》2011,(20):17-18
编前语“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对19世纪的描述。而20世纪初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那场革命及革命后至今的100年,更何尝不“锐于千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专门性副刊《妇女与家庭》为舆论阵地,关注、记录妇女生活,推动妇女生存状态的改变。《妇女与家庭》积极探寻中国妇女解放的途径,既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平等说与人格平等说,又从两性超越的角度提出了社会革命说,从而为中国妇女解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