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整体与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恰好可以弥补“主客二分”思维的缺陷。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其自身的消极因素 ,因此 ,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天人合一”思想 ,同时开展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在超越传统的“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开创新的文化世纪。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不是一个真空式的存在,它受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西哲学思维方式在地域差异这一大前提下,加之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的差异都是统摄于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之下的具体衍生。  相似文献   

3.
对“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及其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思考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本文认为“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是东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下的哲学命题,不能简单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将“主客二分”看作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而把“天人合一”看作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环境危机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只有通过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运用实践手段,才能真正解决现代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不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我国对教育学研究对象过于重视是受西方教育学的影响。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注重对象性的研究、注重求真求实的精神。但是精确不是人类的唯一追求,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应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从唯对象性研究中走出来,寻找一条不偏不倚的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论述西方音乐哲学中“自律论”和“他律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阐明了这两个理论是西方哲学体系中主客二分主旨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现代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应该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近现代西方占主导的哲学思想是"天人二分"及"人类中心主义",这些哲学理念与现代科技进步相结合,强化了人们"征服自然"、"主宰世界"的意识.当代出现的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迫使人们通过深刻反思,认识到只有树立"天人合一"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才有可能使人类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保护主义”和“人类中心论”分别以消极地保护自然和人类整体之长远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而“天人合一论”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依的内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今天,我们应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为标志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即西方主客二分的世界观所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天人合一”思想中独特的环境思想和生态理念越来越被学术界和思想界推崇和认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等人地关系理论的分析,认为不同的关系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一同认识,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在《新哲学讲演录》等著作中所提倡的新哲学,就是“天人合一”的、真善美统一的、具有诗意境界的哲学。它与“主客二分”式的传统哲学是相对立的。张先生把“天人合一”思想,贯串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该文着重对“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的主要内容:“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有限与无限,典型说与显隐说,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论述庄子的主客体平等、主客体相互联系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等关于主客体关系的思想,并认为庄子的主客体关系的思想有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学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要得以确立必须寻找到自身的思想和文化基础。西方的“主客二分”造成了今天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一些西方学者把新视野转向东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解决今天的生态危机。拯救人类。但“天人合一”也有其自身的消极因素,因此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天人合一思想。同时,开展与西方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在超越传统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思想,为生态伦理学的构建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各种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分析其哲学内涵和理解其感情基础出发,指出将天与人和合起来的仁爱纽带,发掘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物感说”与“摹仿说”是分别雄霸中西两千余年的文艺理论,它们是在不同的主客关系下产生的。这种不同的主客关系也影响了二者的创作理论,使它们的创作理论在创作客体、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这三个方面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整个中国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追溯其根源,这是受中华“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暂从作家、作品人手探讨其在“天人合一”的文化大背景下文学话语蕴藉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设计观.指出了系统设计、人本主义、文贵质用、重观象征性和道德性、师法自然、产品为社会礼教功能服务等六个主要设计特征和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人文、生态问题促使我们必须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寻找一个有指引性的合理定位。"天人合一"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诸多自然与人文学科的综合应用型学科,旨在研究并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与"天人合一"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一致性集中体现在两者对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精神意识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