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在体例上是断代史,而班固著书的自我期许却是横罗多重学术、纵贯古往今来,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十二帝纪为断代史,而八表、十志则充满通史精神。八表分为三类:第一类按封爵分有六表,以《异姓诸侯王表》居首,其中的异姓诸侯王皆为项羽主持下所封,故起点早于汉之统一,已溢出断代范围。表序在内容上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颇相似,综述由封建而郡县的发展大势,可看作六表的总序。第二类为《百官公卿表》,其上篇为序,述古代官制通史;下篇则记汉代之官,行文中往往交待某官由前代某官演化而来,可看作通史背景下的断代史。第三类为《古今人表》,所列皆为汉以前人,完全出乎断代汉史之外,实有酌古鉴今之意。至于十志,则都是专门学术通史,其框架大体由损益《史记》八书而来,而以《律历志》居首更寄有深意。《律历志》的重心在历法,涉及天时与农功之关系,引而伸之,则涉及天道与人事之关系,实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修订新版;历法的推阐本来就为古今之流提供了时间坐标,加之把刘歆以三统历与"三统"、"五德"之说相参伍而推演出的《世经》也吸收进来,便直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通史体系,这又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修订新版!《律历志》在原则上为《汉书》十志起着总导论的作用。作为断代史的《汉书》为什么会有通史精神?一个王朝,有头有尾,而作为其存在载体的文明,则是绵延不断的。《汉书》要呈现的是西汉时期文明的有机构成,所以才有通史精神,政治史只是其划段标志而已。  相似文献   

2.
1、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年代)记述史事的体例称为编年体。如《左传》就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纪传体记载人物传记反映历史事件的体例称为纪传体。如《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以重大史事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反映史实的体例称为纪事本末体。  相似文献   

3.
吴怀祺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自宋代社会思潮的变化中揭示宋代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是写出了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新气象。但若能进一步阐发袁枢创制纪事本末体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或者可以使本书内容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是在20世纪被建构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古代艺术资源被重新梳理,成为美学中国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开始于20世纪中叶,蓬勃于80年代,以美学通史和断代史为主要表现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学通史的写作视角发生了由狭义到广义、由范畴到文化的拓展;断代美学史的研究方法也更为多元,从侧重微观审美心理结构,升华到对整体审美文化的考察,意识形态因素逐渐减弱,但对有些朝代以及少数民族美学的考察仍是盲点。  相似文献   

6.
7.
王桐龄(1878—1953),河北任邱人,中国现代史家。民国时期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等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王桐龄的中国民族通史理论,旨在为中国民族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特点与中学实际教学的差距,依据《课程课标》和《考试说明》,根据学情,从不同角度构建适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的高三的三轮复习中的通史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小专题通史+阶段通史;第二轮复习:主干知识专题通史+相关重要知识点分析;第三轮中外对比的通史+师生自主整合的通史。结合通史的复习方法,适应《考试说明》的通史体系,使备考更具针对性、连贯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块专题体系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符合新课程高考命题立意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资料建构的“通史复习”内容分为古代中国、近代现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现代世界四大板块,每大板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下设“时空框架”、“阶段特征”、“知识整合”、“同步导学”、“试题研发”五个栏目。各栏目的主要功能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旅游史学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史学家和旅游学家及相关学的通力合作,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我国史学家在旅游通史、旅游断代史、旅游地方史、特定人物旅游活动史、旅游思想史、旅游经济史及其旅游史学科建设7个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对旅游科学的理论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意义也很重大。  相似文献   

12.
南京出版社新出之《南京通史·六朝卷》,置六朝都城建康(建业)的研究于六朝史的整体观照中,凸显了六朝都城的政治历史地位,开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再现了其作为“六朝文化”之都的风貌,虽然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仍堪称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厚重而有撰述特色的地方断代史。  相似文献   

13.
辽、金、元三个皇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和西夏、两宋的历史或相联系,或相衔接,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自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又一个多民族大迁移、大组合、大融合的历史面貌。辽、金、元三朝历史的重要,还集中反映在它们都是以少数民族即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贵族为主建立的皇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南京出版社新出之<南京通史·六朝卷>,置六朝都城建康(建业)的研究于六朝史的整体观照中,凸显了六朝都城的政治历史地位,开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再现了其作为"六朝文化"之都的风貌,虽然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仍堪称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厚重而有撰述特色的地方断代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到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无论从产成品的总量还是农产品结构的层次甚或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诸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历史层进性的特征,对于古代农业历史的研究也以明清时代着力最多、成功最巨,对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断代史的研究也已具华荦大端之貌,虽然不乏上乘之作,但是突破的确很难。  相似文献   

16.
吕思勉在通史著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两本通史,并且还用通史的眼光写了多部断代史,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做一个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两部通史著述《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撰述成就。文章就学术界对吕思勉学术的研究来叙及他的通史著述研究状况,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
《重庆通史》是一部颇有创新、独具特色、学术态度严谨、资料丰富而又填补空白的学术性通史作。该书在重视政治内容的同时,加重了经济、化、社会生活的分量;特别是对重庆的经济,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重庆近代史的断限上,该书将其开端处理成一个过程而非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并把下限断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的1952年,颇具新意。但如此断限,涉及到一个学术性甚强的理论问题,尚须作深入的思考。在一些内容的安排与某些问题的提法上,亦有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分布于广袤的地域并拥有众多的人口,它们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状况具有极大的影响。但根据笔者的世界历史教学经验,有关发展中国家历史发展部分的编写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