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雯雯  李冲 《现代语文》2004,(12):37-37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出示几句子让我们辨别正误。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次领导班子会议,实际还有三名群众参加。”当老师问我们这个句子是“正”是“误”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喊道:“误!”老师愣住了,但不一会儿,老师好像突然来了兴致,接着问:“错在哪儿啦?”我抢先站起来回答:“‘群众’前面不能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聪聪:“王老师,我们在第6期的刊物上学会了掌握扩句的两种情况,就是在句子中的名词前加上表示“怎么样”的词语和在句子的动词前加上表示什么人、什么地方表示“怎么样”的词语。您看我学的怎么样?王老师:很好!你已初步懂得了扩句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句子的扩展。我们可以在句子的名词前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动词前加上表示地点的词语。如“(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另一种是在句子的前面加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你来试一试吧,比如有一个句子“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前面可以加什么呢?聪聪:我们可以在这句子前加上表示…  相似文献   

3.
“只要……就……”与“只有……才……”是常见的表示条件关系的两组关联词语,每组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前、后分句之间都存在着条件与结果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如何区别呢? 先看两个例子。①只要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被固定下来。②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例①这组关联词语,表示前  相似文献   

4.
“高投入,低产出”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我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三到六年级的819名学生中,有7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他们的理由是:语文老师天天让大家写生字、抄词语。作业量特别大;课文其实大家都读得懂。可课上被老师那么多问题一问,好像什么都不懂了,一点意思也没有……而数学就不同了:作业少,每道题目只要做一遍就可以了;数学比语文学起来轻松多了,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后根本不要再花什么时间……与数学相比,客观现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汗颜:数学每周只有四、五节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同学们全都答成了“顶针”、“拟人”。当我问他们哪个句子是顶针?理由是什么?都齐声说: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理由是只要句子中出现了前一句的末字是后一句的起字的名式就是顶针。”  相似文献   

6.
“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一、表示的条件意义不同“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如:“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啊!”(孙梨《荷花淀》)但不着慌,人也未必会放枪;枪法准也有可能不会放枪。所以“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  相似文献   

7.
句法,指词组的构成、句子的结构、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是语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及其充当、句型以及结构性虚词、关联词语等组成一个句法结构,或一种句型,一个词语进入这种句法结构或句型.在其中充当某一句子成分,这种句法结构或句型就是这个词语的句法环境。该词语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受到这个句子的管束控制。例如“肝脑涂地”入句后用法情况就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高投入,低产出”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我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三到六年级的819名学生中,有7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他们的理由是:语文老师天天让大家写生字、抄词语,作业量特别大;课文其实大家都读得懂,可课上被老师那么多问题一问,好像什么都不懂了,一点意思也没有……而数学就不同了:作业少,每道题目只要做一遍就可以了;数学比语文学起来轻松多了,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后根本不要再花什么时间……与数学相比,客观现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汗颜:数学每周只有四、五节课,而语文的课时数却将近是数学的两倍,该抄的抄了,该写的写…  相似文献   

9.
一次听课,教师引导学生用“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只……也……”几个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学生造出的句子中有这样几句:“他不但会画画,而且会跳舞。”“他不仅会弹琴,还会写大字。”“学习不但要认真,而且要用功。”老师竟然判断他们造对了。这就说明,老师并没有完全把递进关系的意义搞清楚。我们知道,递进关系的复句指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如“同志们决心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而且有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办法。”这句从前一分句的“有决心”到后一分句的“有办法”,意思显然更进一层了。细究起束,递进关系复句岛一般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只有……才……」与「只要……就……」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就……”与“只有……才……”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往往列出关联词语“只要……就……”、“只有……才…...  相似文献   

11.
因果复句是用于表示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古代汉语因果复句属于偏正复句,共有11个句型.这些句型如果按照表示原因与结果的顺序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两组.第一组 由因及果复句(句型1—句型6).这组复句的特点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吕叔湘先生把这种句子叫做“纪效句”,杨伯峻先生则称之为”结果句”.①这组复句有的在前分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在后分句句首或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前后分句都有关联词语,也有的根本不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12.
谈谈找主干时否定词语的处理湖南/简方杰初语第三册《语法·句子的主干》一文中称,在找句子主干时,“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按此说法,不论何种情况,只要“碰到”否定词语,在找主干...  相似文献   

13.
信鸽往来     
《中学英语园地》2003,(5):94-95
问:有这样一个句子:Theoldladyprovidethepoorchildrenmoneyandclothe我们学过providesomebodywithsomthing这个句型,可是这个句子中为什么用with呢?是否应在money之前with一词?(山西长治吴连栋)答:“为某人提供某物”,我们可以用providesomebodywithsomething表示。例如:Washeabletoprovideyouwithinformation?(他能为你提供信息吗?)Wellprovideyouwitheveryfacility.(我们将给你们提供一切方便。)因此,你给的句子中可在money前面加上with。但是现在也有人在provide后面直接用双宾语。例如:Theyprovidedhimboardandlo…  相似文献   

14.
杨昌敏 《贵州教育》2010,(11):45-46
凝视窗外的夜幕,我想起了一次闲谈时同事无意问说到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问刚放学的侄子:“晓林,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他侄子回答说:“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好像在说‘日本话’,听不懂!”当时在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有的觉得孩子调皮,有的说晓林上课根本不注意听课。当时我也不太在意。后来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让我又记起了晓林说的话——“老师在说什么?听不懂!”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语,大量的辞书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解释:“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老师在批学生所造“小明一边走路,一边唱歌”之类句子时,都会迅速地打上钩,究其原因,在于:走路由脚,唱歌由嘴,走路、唱歌两动作完全在同一时间(分  相似文献   

16.
问:课本L72有这样一个句子“Whydon’t we go to the farther one?”为什么在比较级的前面出现了定冠词the,thei不是要用在最高级前面吗? 答:如果一个形容词比较级表示两个中较……的那个时,这个形容词比较级前通常要加定冠词,常见的结构有:“the 比较级 名词”或者“the 比较级 of the two”如:  相似文献   

17.
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所谓关联词语,指的是连词和能够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于是有人认为常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复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下面就这一观点发表自己一点看法:带关联词语的句子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单句。那么如何去辨别呢?我认为只要把握单句和复句的语法结构这把钥匙就可以了,因为单句的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包括的。也就是说,主语是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琳娜 《新课程研究》2009,(11):190-191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按理说,语文教学应该是诸多学科中最为成功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曾经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在三到六年级的219名同学中,有73%的同学明确表示自己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他们的理由是:语文老师天天让大家写字、抄词语,作业量特别大。课文其实大家都读得懂,可课上被老师那么多问题一问,好像什么都不懂了。而数学就不同了,作业少,每道题目只要做一遍就可以了,比起语文来轻松得多,且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后根本不要再花什么时间……与数学相比,  相似文献   

19.
《文科爱好者》2004,(22):55-59
学习要点预热 张老师:Hello,everyone!同学们:Hello,sir!张老师:大家知道,学校有一些纪律规定,比如“上课不要迟到”,“要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这些“不要”和“要”就是表示要求,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们“祈使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生造句,就是把老师指定的词语“嵌入”所写的句子之中。这样的训练,仅能检查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语境的认识,难以达到对词语的创造性运用和掌握写句表意技能的训练目的。清除“给词造句”的消极因素,就应对传统的造句教学进行改革。只给条件不规定词语的“无词造句法”可供尝试。一、问答式造句。学生据问作答而写成的句子。如问“谁”在“哪里”、“怎样”地干“什么”?有的学生写“老师在讲台上耐心地给我们讲课”。有的学生写“一群蚂蚁在墙脚来来往往地搬运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