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以狂热之势兴起,又以巨大痛苦而衰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民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对公社化运动的兴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领袖的盲目崇拜、"均平求富"思想的极端化和传统守"中庸"、"随大流"等几方面的心态上.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和“左”倾思想的产物,是落实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的重要步骤。它经历了试验、整顿、大发展三个阶段。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整体上应该否定,但有些东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乃至现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待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心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之一,农民的心理因素是合作化得以快速完成的重要动力之一。农民对新政府的信赖以及生活的窘迫都是他们积极支持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同时倾向于单干的农民又迫于政府的压力,不得不走上合作化的道路。因此,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农民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王克新领导河南农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使河南成为北方农民运动的重要地区,为国民党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包括<红旗>杂志在内的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对人民公社及其美好前景进行精心建构,这是推动人民公社化迅速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红旗>杂志根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主要从两个方面建构人民公社:在小社并大社过程中积极建构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想象;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中,以"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为主题对人民公社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6.
略论心态史与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态史研究作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长时段的社会现象,弥补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只注重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缺憾,从而加强对社会广大民众心态的研究,使一些问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最早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对农民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理论上,他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和政权问题是农民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非无产阶级的领导不可.在实践方面,他勇敢而坚定地支持了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8.
探析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农民的革命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然当革命还是遥望海中只能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时,其革命心态却是颇为复杂的。传统心理的沉淀、安全感的渴求、中共某些错误政策的影响、国民党的造谣、中伤以及认同革命所需时间过渡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农民产生了对革命的畏惧、参加革命时的从众与游移、革命需求的保守和低调等多元心理。分析这一时期的农民革命心态,一方面,可以看出贫穷与革命并不是简单的逻辑必然,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探究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从社会、心理、经济、教育差异等不同角度对农民心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民这个庞大的受教育的弱势群体有着矛盾的双重心理;正确宣传教育农民,转变农民教育观和农民自我教育和学习意识,探索和建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民教育平台,使农民自主认识到教育和学习不但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自身的价值可以在社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农业生产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重视农民的意愿。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心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深化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坚持联产承包制的“基本内核”-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不变,以此为基础,使改革逐步深化。同时还对深化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总体上讲,它是不成功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归纳其失败的教训,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视野中的人民公社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史学界都是从“大跃进”的发动、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角度,认为人民公社是生产关系上“左”倾冒进错误的产物,是实现超阶段跨越的产物,井以此否定人民公社的地位与作用。但问题在于“大跃进”、向共产主义过渡失败以后,人民公社又继续存在了20多年,而且20世纪50年代末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制度并不相同,不能以前者产生的消极影响去抹煞后者的积极作用。显然,仅仅从上述角度去理解人民公社是不够的,必须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事实上,如果从工业化的视野去透视人民公社,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统购统销是我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寻找一个保证统购统销顺利实施的组织形式,是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断加速井最终产生人民公社的重要原因。人民公社作为理想的统购统销实施的组织形式,保证了统购统销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社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学科类别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关于人民公社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等不同视角。虽然学界关于人民公社的研究成果颇丰,对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已较为深入,但总体上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状况,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追问,因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化以前,中国农村是小农家庭组成的社会,农村中家庭经济占主导地位,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后,公社的集体经济取代了家庭经济。本文考察了人民公社制度对家庭经济的否定、限制和恢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的结论是:家庭经济适合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并将长期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  相似文献   

15.
1962年以后人民公社进入新时期,其主要特征就是制度的稳定,主要表现在:它仍是政社合一的组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没有发生变化;组织机构稳定,人民公社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我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中央从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致力于维护公社稳定,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侧重点的转移,妨碍着对人民公社的调整,人民公社的稳定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焦金波 《天中学刊》2005,20(1):106-109
1962年以后人民公社进入新时期,其主要特征就是制度的稳定,主要表现在:它仍是政社合一的组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没有发生变化;组织机构稳定。人民公社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我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中央从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致力于维护公社稳定;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侧重点的转移,妨碍着对人民公社的调整。人民公社的稳定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准确地为人民公社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逸认为人民公社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对人民公社应该进行准确的阶段和整体分析;它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物;"高积累"有许多弊端,它不是人民公社的成绩;人民公社不是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胚胎",未来不需要恢复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末兴起的人民公社,曾被誉为为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它是我国生产力落后,而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证明是失败的。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和教训,研究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华民国的政权掌握在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真正的中华共和国掀起了苏维埃运动,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又走上了反蒋抗日的道路,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虽然他们都没有把自己的政权推行于全国,但他们的尝试,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文试图通过对苏维埃运动与中华共和国兴起及没能取代中华民国原因的分析,说明中国不可能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国家或单一的工农国家,而应该是多个革命阶级和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