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雪承载了我们那一代人太多的思想和记忆。谁没有与雪有关的童话?谁没有与雪有关的故事?谁没有与雪有关的记忆?雪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话题,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记忆     
林徽因 《课外阅读》2006,(11):37-37
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静处的月明。湖上风吹过,额发乱了,或是水面皱起像鱼鳞的锦。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不着痕迹,谁都认识那图画,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记忆@林徽因  相似文献   

3.
黑白老照片     
看过一部电影,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谁记得一切,谁就会感觉很累。但是如果你记得的是快乐往昔,不仅不会疲乏,还会着迷地时不时一再翻阅吧。  相似文献   

4.
大脑记忆之谜 在成龙主演的巨片<我是谁>中,成龙扮演的主人公在惊险经历中一下子失去了记忆,于是他开始了苦苦追索"我是谁"这个疑问的曲折历程.看完这部电影后,许多人都会问:"记忆"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失去记忆?失去的记忆能恢复吗?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电影主人公那样的"记忆"失而复得的人吗?  相似文献   

5.
读作家宗璞的小说《我是谁》,很自然会让人想起著名演员成龙主演的同名影片《我是谁》(who am I),影片中讲述一名战士在完成任务以后遭遇一场人为的空难,幸得逃生,但完全丧失记忆,在原始部落野蛮人的帮助下他恢复记忆,后来回到自己原来的那个社会,终于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6.
黄金记忆,顾名思义,是指记忆中的精华方法,其精髓是通过巧妙的办法,把难以记忆或容易混淆的知识轻而易举地牢记。对这种方法的认识,源于自我学习的探索过程。比如英语单词ruler(尺子)和rubber(橡皮),老是让我们的记忆"打架",到底谁是谁呢?最后笔者想出了个非常有效的办法:ruler的读法[ru:lэ](中文把读音  相似文献   

7.
谁在生产空间,书写景观,为谁书写?运用人类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纳浪藏族村落文化景观的危机、崩坏、记忆和重建过程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景观面纱之下隐藏着文化认同的建构和权力下沉的诉求。集体记忆对文化空间的重建至关重要,记忆的选择性乃是着眼于当下以便制造意义的能动过程。文化空间的重建不仅仅是可视的几何图形的修复和再造,更为核心的是地方感、价值观、秩序和权力以及地方组织的空间再生产,其中的象征资源是非可视的意义体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觉来看,谁掌握过去,谁就支配未来;谁拥有景观,谁就有说话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三年了,时光的年轮静悄悄地碾着我们来到了毕业的分岔路口。过往的记忆多么美好,我们不忍狠心将它遗忘。当青春散场,是谁来承载我们记忆的重量?是谁来保留往事的芬芳?就是它——我们的毕业纪念册。  相似文献   

9.
记忆是桐花     
在幽森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席慕容《桐花》记忆的颜色是什么?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每段记忆都有着自己的颜色,或是芳菲,或是明媚。那些芳菲的幽草带走了一段段儿时的记忆,每段记忆里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关于教与学的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怎样来看待不同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为了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记忆、接受、模仿"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排斥必要的"记忆、接受、模仿"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式之间从来没有谁主谁次的问题,一个教师在课  相似文献   

11.
朱萍 《生活教育》2011,(7):49-51
《记忆的瓶子》是一本值得回味的优秀绘本读物,故事内容很温馨,画面打动人心。故事主人公戴尔先生喜欢把自己各种特别的记忆装入瓶中,满屋子熠熠生辉的瓶子无一完全相同。瓶子的颜色或者形状和主人的记忆密切相联系,给人许多启迪。 初次读到这本图画书,我就非常喜爱!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真的把各种记忆装入瓶中,但是,谁的内心没有一只只记忆的瓶子呢?不但有,这些记忆的瓶子还是五彩斑斓的。  相似文献   

12.
五月,高考复习已进入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对高考有很大的影响。高考的要求有三个层次: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谁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更好地记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应用,谁就将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13.
祈祷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神奇,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终极幸运世界第一台,也是仅有的一台“记忆复制仪”在中国的晶体工作室诞生了。由于种种原因,这台机器只能工作五次,而下一台数年之后才可制成。因此,谁能有幸使用这台“记忆复制仪”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从哪一头吃香蕉?一个美国在华女投资人说过令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是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她的话,给  相似文献   

16.
涂皘 《中学科技》2010,(6):16-17
在追捕恶徒尼古拉的过程中,警员大卫数度遇险,死而复生的他记忆全无,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是改造手术抹云了他全部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正>陈芳老师选择了"我们小时候"丛书,选择了毕飞宇这位中国当代优秀青年作家的作品,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这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母语文学作品,从中我们看到贫瘠的岁月里,孩子们居然想到用红领巾重叠起来,缝成游泳裤,这真是"天才的发明",只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儿童才会如此!王安忆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记忆也是,谁的记忆谁有发言权,谁让是我来记忆这一切呢?那些砂砾似的小孩子,他们的形状只得湮灭在大人物的阴影之下了。可他们还是摇曳着气流,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与描画着他人记忆的图景。"阅读这套丛书让我们更深刻地发现童年生活的意  相似文献   

18.
猛然间,一个精巧的火柴盒进入我的视线。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宝盒重新开启,释放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现在的我在大家眼中是标准的乖乖女,谁都没想到儿时的我淘气又霸道。那时我常常带着女生"围攻"男生;我的"佛山无影脚"谁都惹不起。所以大家在我面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去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头疼。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不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了,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下面介绍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记忆方法。1施莱登与施旺的称谓的区别在讲细胞学说时,学生常将植物学家施莱登与动物学家施旺的称谓混淆。我就告诉学生施莱登的“莱”字上有一草头,“草”乃植物也,故其为植物学家。这样学生就马上把两者的称谓记住了。2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有细胞壁常见的原核生物中只有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学生常将支原体和衣原体混淆,搞不清两者谁有谁无细胞壁。我就对他…  相似文献   

20.
风起涟漪     
旋叶微落轻颤了谁的碧波无痕?圈圈涟漪弄皱了谁的裙摆招摇?悄然花落沾湿了谁的缱绻流年?风儿吹皱的是记忆的波纹,碧波荡起的是往事如烟,露珠凝聚的是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