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下结构抗震》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理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地下结构的典型震害机理、地震工程的基本知识、地下结构抗震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下结构”和“地面建筑结构”的异同以及本科生先修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地下结构抗震》课程的讲授方法,从形象化展示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调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展开,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抗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通过六点抗震教学措施,使得专科学生毕业走向建筑生产一线后,具备基本的抗震知识,理解并掌握常见建筑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现状和特点,在教学中,强调构建基本知识库,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4.
《土力学》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与土木工程技术相关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地基设计、施工及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及实验经验,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及课程考核形式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土力学》这门课程的改革思路及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中,多质点结构体系的抗震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是教学与学习的重点,学生对于多质点结构体系的刚性、延性、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缺乏直观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对多质点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知识的掌握。抗震设计实验教学是揭示多质点结构体系振动规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抗震设计实验课程改革,对实验方式、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实验模型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实验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多质点结构体系振动规律与抗震设计原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关注民生、并被民生关注的重要的专业课程,传统讲授法难以揭示其丰富的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内涵和复杂的抗震设计理论。通过总结国内外案例库的建设情况,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立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提出了案例库建设的整体设计,设计了与本课程核心知识点对应的十个子案例库的建设内容,并提供了推广应用途径。由案例库建设驱动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窘境,也为土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结合建筑结构方案、结构计算和施工图设计三个主要过程,融合结构概念设计、结构优化设计、结构构造措施等的设计思想用于建筑结构设计PKPM软件教学实践中。运用工程范例教学法,将《建筑结构PKPM课程》教学划分为结构概念设计、结构优化设计和结构构造措施设计三个能力训练模块。将结构方案概念设计、结构优化计算、结构构造措施设计为主线的设计思维方式循序渐进融入PKPM课程教学中,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具有理论内容难、实践内容广的特点。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阐述了提高学生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过采用演示实验、模型展示、震害实践等实践教学方式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列举笔者教学方法并介绍了课程实践教学所依托的"灾害仿真模拟实验室"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观点,并且就在教学中加强基本概念讲解、结合规范和工程实例、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培养学生结构设计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房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索了房屋结构设计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予  傅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45-47,51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通过结构模型实验来揭示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律是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课程实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这一重要的动力学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与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简易加载设备对学生制作的结构模型进行加载,从而揭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个相关物理量的作用。实践结果显示,由于课程实验设计与课后练习配合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步骤合理安排结构模型的运用,能起到促进师生交流、加深学生对抗震知识理解的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简要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著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结构,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实行分类规划、分层教学的指导原则。在教学内容上用“积木”方式重组建构,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模式为主,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建设,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实效性,切实发挥课程在培育学员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中的作用,教学中应立足第一课堂,构建课堂实践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着眼于政治素质培养,构建课堂实践化教学体系:一是以培养学员能力素质为核心,确定实践化教学目标;二是以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为牵引,设计实践化教学内容体系;三是以学员知识建构规律为遵循,形成实践化教学方法体系;四是以考察学员能力为重点,形成实践化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网络课程设计的现状出发,对网络课程的内涵及其教学本质进行探讨,提出网络课程教学的概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在线课程设计、在线练习模式、在线答疑模式,提高网络课件的交互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战洪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6):69-72,76
基于地方性高校突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新建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从教师队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对混凝土结构教学的一些建议,可为国内同类院校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力学》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结构的理解,为更好学习建筑学打下结实基础。本文对《建筑力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根据高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在改革中结合建筑力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尝试构建历史教学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是高师历史专业的当务之急。通过阐述“模块化课程”的设计背景、设计理念和内容,根据高师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历史教学理论、历史教学技能和历史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模块,形成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历史教学论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地下结构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结构工程这门课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确保教学效果,值得深思。从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对地下结构工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通过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能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熟悉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