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对教育活动中的审美评价尺度与立美育人属性的确认,提出语教学审美化课题,简要分析了达成语教学审美化的立美要素,从语阅读教学活动着手,描述了审美化教学的立美操作过程。试图用美学的教育观为教育及语教学寻求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余多慈 《中国德育》2007,2(1):40-42,71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及效益的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包括立美教学目标、教育者的立美引导活动、受教育者的立美学习活动、教学环境的美化等,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化的教学组织、情境化的课堂教学、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审美化的教学评价、生命化的教学环节做了深入建构。  相似文献   

3.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必须坚持立美育人,通过挖掘内在美质“语文美”,创造语文教学美,来追求语文教育美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在“对话、合作”等教育新理念的冲击下,语文的“外美”彰显有余,而其“内美”却日渐冷落,大有“浮云遮望眼”之势,为此,大力“立美”,慎用“借美”,把语文的文字美、教学美、情感美、人文美尽情展现,才是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研究立美与修德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小学立美修德的操作框架与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在德育文化理念下的道德成长这一研究目的,以全方位打开、全过程浸润、全员化参与、审美化评价的实践举措,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给予积极审视;对传统德育模式进行创新;寻求儿童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富有价值的理性认识,对儿童道德成长具有指引性。  相似文献   

6.
刘导明 《教师》2013,(12):56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大千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人类在逐步走向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意义生活、趣味生活,在不断地发现美,品析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从最基础的品美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情感体验、阅读鉴赏、思维训练、人文情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旨在通过审美体验、鉴赏、评价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基于此,从“审美”“立美”“创美”三个角度,挖掘文本审美元素,建构审美形象,催生审美成果,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审美素养在阅读课堂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在追求教学最优化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透视教学活动,用审美的理想来考量教学过程,力图用美、美学、美育的原理来指导教学行为,使其成为按"美的规律"来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一、对语文教材进行审美化的加工改造实施语文教学审美化,关键是要从语文教材中找到有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研究立美与修德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小学立关修德的操作框架与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在德育文化理念下的道德成长这一研究目的,以全方位打开、全过程浸润、全员化参与、审美化评价的实践举措,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给予积极审视;对传统德育模式进行创新;寻求儿童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富有价值的理性认识,对儿童道德成长具有指引性。  相似文献   

10.
“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系统科学原理,从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审美视点出发。探讨和建立了“艺术美三原理”和“科学美三原理”,以此作为“审美-立美”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出“审美-立美”教育模式。提出:教育美=艺术美×科学美。“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建美之实践。“审美-立美”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从“审美视点”出发.经过“对立范畴”的转化,从而达到“立美建构”。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教学中忽视了审美教育。语教学中审美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信心和审美情趣开始。从阅读、欣赏、写作训练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青年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月派主张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这种审美观念影响了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从而形成其诗歌音乐美、节制观。情绪化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诗歌是高雅的语言艺术之一,大多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礼赞,是光华灿烂的明珠、美妙绝伦的乐曲;是形美、声美、意美的和谐统一:形美以悦目,声美以悦耳,意美以悦心。它可使其习得者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5.
数学美具有在语言、体系、结构、模式、形式、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丰富表现形式。数学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以审美的眼光和激情去充分发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科学美,并把它同典型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之熏陶,感染学生。要锤炼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威力和魅力;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剖析问题,用美的数学方法论进行审美教育;要主动进行数学审美资源的开发,别让美丽悄悄溜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主要包含,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与理智美的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审美教育作用,力求使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审美性,从而提高语文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科学家的审美目光在于发现它、改造它、升华它,而不能像艺术美那样主要借助于虚构.科学美是感性美与理性美的交汇.它不仅体现为一种结果,也往往体现在过程之中.研究科学美既不要排斥科学美中的理性美因素,也不能陷入"泛美论"."科学美"是科学中某些方面的美,而不是说所有的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科学行为都是审美对象.科学美突出地表现在巧趣、妙趣(部分表现为情趣),诸如图像或公式的艺术化、幽隐世界的拟像化、奇异对象的趣释化、科学行为和言语的隽智化以及某些对象的情感化.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审美情趣。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都十分讲究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与语言行为所具备的美学功能,对语文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性语言的审美形态丰富多采,具有形式的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在语文美育中的美学功能主要表现为空间美、色彩美、节奏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醇美的语言、优美的仪态与精美的板书,以美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发现课文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和人生之美,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