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易学界目前将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统称为数字卦(泛数字卦论),有的学者由此推论《左传》《国语》所录筮例乃伪造。但是,可以存在另一种解读范式:第一,《筮法》诸例卦并非整理形式的筮数,而是二元符号性质的例示卦(示数卦),因为存在泛数字卦论的反例,《筮法》第十三节"行"的卦局容纳两种相反数序,这说明《筮法》诸例卦不能统称为数字卦,而数字卦只能有一种数序;第二,马王堆帛书《周易》显示,阴阳符号画作"—""∧",在孔子研易之前已成传统,这佐证了《筮法》诸例卦之为二元符号卦的可行性;第三,在不能否定《左传》《国语》整体之真实性的条件下,去否定其诸筮例的真实性,说明泛数字卦论存在强大的刚性阻力,不可信。应该说,清华简《筮法》示数卦是先秦易学的一种高级形态,是爻象、爻群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阜阳汉简《周易》在卦、爻辞的后边,保存了许多卜问具体事项的卜辞。这些卜辞并非没有价值,它反映了卜筮从先秦时期卜史掌握的正统地位开始流落民间,开始"切于民用"的演变趋势。帛书《周易》卦序排列,是从通行本卦序向纳甲筮法卦序演变的中间阶段,同样是筮法演变的重要环节,这对易筮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左传》里记录了大量的龟卜和筮占的例子,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人再也不像商周时期的人们那样对卜筮崇信和依赖,它们在“国之大事”和日常琐事中失去了往日的决定性作用,于是本试从“卜先筮后”、卜贵筮轻、卜筮的衰败和衰败的缘由进行论述,并试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周易》筮法的探讨与分析,给出了筮法的数学模型,指出:《周易》筮法处理了一个模4周余的数学问题,其中蕴含了同余的概念与思想。  相似文献   

5.
《周易》卦爻辞之作在殷末周初,阴阳矛盾变化的文化观念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着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范畴来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殷商龟卜到《周易》用蓍草占筮,不能简单理解仅是筮卜工具的变化,而是表现了所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根据《周易·大传·系辞》中对大衍筮法的记载 ,详细地考证大衍筮法的演绎过程 ,将大衍筮法原本的数理逻辑和哲学要义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 ,从而达到一种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易》筮溯源──古筮法研究之一尉迟治平《周易》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原来只是古人的占筮用书。《易》通过占筮来构成系统网络和立体框架,从而组织材料和表现思想,占筮虽然只是《易》学的躯壳,然而没有占筮就没有《易》,不了解筮法,也就很难读懂《周易》...  相似文献   

8.
宋华强先生的《楚简数字卦的再讨论》一文认为楚简中的易卦符号是所谓数字卦,并反驳了李学勤先生对数字卦说法的质疑,但楚简中的易卦符号不是数字卦,而且早期出土材料中的易卦符号也都不是数字卦。研究出土文献中的易卦符号,应该区别经文和实际占筮,而不是以时期划分为数字卦和阴阳卦。  相似文献   

9.
拓跋鲜卑政权受原始社会遗俗影响,对巫筮及其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方术如阴阳、图谶等都有很大的兴趣.这为明悉阴阳易筮、图谶的汉族士大夫的大批参政、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契机.在拓跋鲜卑政权内部,统治者利用巫筮图谶等作为工具,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先有刘洁、拓跋丕的图谶案,后有拓跋焘与拓跋晃两党围绕巫筮展开的较量等.  相似文献   

10.
赵彦卫倚重卦象、之卦等方法取象治易,对历代易家所津津乐道的卦气说持反对态度,斥河洛为荒诞不经之学;其重<左传>筮例筮法、<易传>固有之象的解易思维及偏考证辨订的扎实学风,与当时宋儒的玄虚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卜筮书。但仅仅把它视为巫术,是极片面的。《周易》是巫术,更是科学;不仅有科学理论,而且有系统的科学认识方法。通过着重考察《周易》的科学认识方法,可以认识《周易》的科学理论是其科学认识方法的产物和确证,《周易》系统地运用了科学认识方法,其科学思想和认识方法与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杂然并存、相互渗透。这是中国古代原始明向理性明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3.
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随着其修养进境而发生变化。他早年基于对仁的自觉体认,认为占筮和德性存在矛盾,从而忽视对《周易》的研究。在晚年,他体验到德性修养不仅是内心的自觉省察,还具有生化万物、普润万物的本体性,从而具有了建构道德形而上学的倾向。他以圣者的襟怀将"天"作为这种建构的主导因素,在《诗》、《书》观念的引导下将目光转向了以言天道为主的《周易》,实现了由占筮和数理到德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地处汉水上游的古原生部落庸方国,其历史渊源非常古老久远,其文明发展程度也非今人所能想象。其灿烂辉煌的文明可以表述为:它的子民是羲娲二皇的长子部落;它的地位是秦岭以南的群蛮领袖、讨伐商纣王的军事劲旅;它是最早最熟练掌握青铜铸炼技术、城市建筑技术和八卦系统思想的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它向北方的商周“河洛文化圈”输送了最博大精深而又体系严密的四灵、五行、十干、八卦的哲学与技术,又向南方楚国“江汉文化圈”注入巫术与青铜器等文化精髓,使得北方史官文化与南方巫官文化一源分二流,衍生出儒、道两家思想体系,架构为中华文化大系的两条主脉。  相似文献   

16.
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东西对立的政治格局,郑州地区处于华夏、东夷两大民族集团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带,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7.
商代贞人与殷商诸王针对占卜权的争夺,其实是贞人代表的神权与商代诸王代表的王权斗争的集中表现。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在政治上表现为占卜权的争夺。随着神权与王权势力的此消彼长,贞人集团与商代诸王所拥有的占卜权也随之逐渐被削弱或得到强化,商王最终完全取得了占卜权。  相似文献   

18.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个集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除了和平共处外,还有激烈的兼并战争。这些集团之问的战争,加速了他们的整合。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夏是黄帝后裔,商是东夷人,周则是西戎的一支羌人,均活动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到了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