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共富、天人合一等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更有深度、厚度,引导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进程中,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审视和科学辨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内容利弊、正负影响及其复兴方向,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梦想;是有着中华民族的印迹、华夏儿女血脉特征的梦想。"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的复兴,实现文化复兴的出路就是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从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阐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根源的角度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实质与方向性问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传统辩证思维智慧,其现代化转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方向。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复兴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国家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层面都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基础教育改革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指导,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现代化提出的特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人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筚路蓝缕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康正大道,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重塑现代化性质和方向,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报告极其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就是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在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的历史重任;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奋斗目标,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坚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逻辑。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内涵,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途径和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和信念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鲜明的特质,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多个领域创造丰富多样的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梦"逐渐上升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共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明确了"中国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现代化的自然演进不同的是 ,中国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霸权威胁下展开的。所以追求国家富强尤其是经济现代化成了所有中国人的愿望。留学英国的严复受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认为中国要实现富强 ,则要以市场为基本法则 ,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东亚地区安全环境演化是一切关心东亚地区安全的人们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东亚地区安全环境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对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起着日益增强的牵引作用,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首先体现在东亚的稳定和促进东亚的繁荣上。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东亚地区安全环境演化是一切关心东亚地区安全的人们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东亚地区安全环境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对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起着日益增强的牵引作用,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首先体现在东亚的稳定和促进东亚的繁荣上。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强大的动力与手段 ,使中国的现代化获得了一种新的目标体系和参照系统 ;但另一方面 ,知识经济又对中国现代化构成了严峻挑战 ,使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工业化和知识化双重压力 ,国家的安全也受到了许多外部影响的威胁。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必须选择正确的现代化战略 ,其关键之处是全力实施好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知识创新与信息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立人”是鲁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终极思路。在世纪末的时空视点上 ,回顾思索鲁迅“立人”思路在中国近代诸救亡方案中的超越性、“立人”与“立国”的内在逻辑、“立人”作为中国现代化终极方案的文化人类学价值、“立人”与国民性批判的内在关系等问题 ,对于仍在苦苦谋求现代生存的当代国人 ,应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大力倡导"新民"说,由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历久不衰的"国民性改造"运动,使人的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今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透过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重新审视一代启蒙思想家的"人学"思想,它的内涵与要义、缘起与旨归、价值与局限无疑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与未来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事实,当今的全球化赋予了社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化的人是全球化的主体,全球化又促成现代化的人的生成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目前发展战略来说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长期奋斗、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后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后半个世纪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实现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路线,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引下,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