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音乐流行论     
论述音乐流行的概念、分类与特征以及音乐流行的激发、条件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音乐的流行,是因为一定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参与社会文化流行的一种社会现象。了解音乐社会背景,理解音乐流行的开放型现象和封闭型现象;从音乐作品内部结构分析和比较流行的音乐,通过对这几方面的了解.用科学的态度面对流行的音乐,是我们对音乐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流行元素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流行元素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切实可行的,与其让学生不加思索的"来者不拒",不如把流行元素引进中学音乐课堂,利用学生最熟悉的音乐教材,从学生最容易接触的点切入教材,来完成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受到优秀音乐作品的影响和熏陶,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享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4.
许淑宁 《亚太教育》2019,(11):57-58
流行器乐具有都市化、商业化、大众化、电声化等特点,高校流行音乐教学中流行器乐的教学应避免传统器乐教学中的枯燥方法,重视与其他流行器乐各乐器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对流行、时尚的追求。用音乐的意境引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用时尚旋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用动听的器乐使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用明星的榜样引领时尚的潮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度,使学生掌握用音乐传递情感频率的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对音乐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进行综合,乐器与旋律的综合;意境与明星表演的综合,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寻找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调动学生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找到流行美。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喜欢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6.
深入分析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扬其优势、弃其弊端、改其不足。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思考是培养高中生音乐兴趣、实现高中生美育发展的突破口。优化音乐课程教学方案,就要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提高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引入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7.
徐天维 《教师》2019,(11):127-128
大学音乐采取古典融合流行乃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古典音乐艺术修养欠缺的问题,有助于逐步夯实大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基础。古典结合流行除了可以尝试在现实流行元素中找寻古典音乐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也可以利用具有过渡性质的跨界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借助信息手段实现渗透式教育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振兴民族声乐事业是我国音乐界乃至整个民族契而不舍的奋斗目标。文章从当今音乐流行的主要行为方式、歌曲流行风格与音乐流行的传播途径入手,探讨21 世纪我国音乐流行的发展变向,从中寻找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时代契机。  相似文献   

9.
流行手风琴是音乐多元发展中的一种创新,它通透的音色、精致小巧的外形,很快在中国风靡开来。其多元化的演奏形式、不断变换的音色以及浪漫的音乐旋律改变了中国传统手风琴艺术的风格,所以流行手风琴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对此,本文针对流行手风琴特点简要分析,并对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949至1966年,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是我国音乐事业逐渐繁荣和丰收的时期。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1949至1966年我国音乐的创作生产满足了人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音乐生产方式融合了民族化的继承与新时代的创造,创作生产过程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音乐传播过程呈现多样性、政治性特征,传播效果实现了"传必求通",音乐流行表现出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活动怎样与其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与音乐心理学不同的是,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环境视角对各种音乐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本文简介了这门学科主要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音乐趣味研究、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研究、医学和音乐治疗、音乐技巧和创作以及人种音乐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日益普及和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认为,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公众既是社科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社科普及的传播者,交互性是这种新型社科普及途径的重要特征。互联网的高普及率和强大技术优势成为社科普及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独特的社科普及优势,发挥其在社科普及中的作用,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探索社科普及新途径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付出公平的代价,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越发显得突出。众多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而是在精英阶层的"大众化",是教育不平等下的大众化,各社会阶层的入学机会差距被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实质性地增加"平等"和"公正"的内涵,反而为此而付出了公平与正义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举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的发展浪潮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因其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的特殊作用,被人们广泛关注。在音乐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音乐教育在社会文化方面的缺失,是音乐教育改革中凸显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阐述了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关系,并且提出了推动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发展两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students' social goals might help explain why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often have lower social status in school. Participants included 336 rural and ethnically diverse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whom 16 had a LD diagnosis). Participants reported on their social status, popularity goals, and social preference goals. Findings support that students with a LD diagnosis are regularly members of less popular peer groups, but are fully socially integrated within their peer groups. Findings also note that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a LD diagnosis generally had similar social preference and popularity goals. Thus, the popularity of students with a LD diagnosis is unlikely due to psychological desires for popularity, but more likely to be due to other soci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音乐的魅力体现在它的音乐美的观念、音乐结构思维、声音素材的求异和创新,它有别于传统音乐,也正是这种求异和创新使20世纪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一种独立的存在价值,成为人类音乐创作和审美观念更新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社科普及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研究、探索和回答。当前我国的社科普及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大社科普及的力度,让哲学社会科学真正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文明服务?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初盛唐文人干谒之风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盛唐文人干谒蔚然成风,其中初盛唐重视举荐的选官制度是这种风气的直接成因;自信进取的时代精神是它的内在动力;荐贤为公的社会观念则是它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