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本文就汉英拟声词的语音结构、表达式的对应情况以及句法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了它们的异同点。基于这些异同点,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汉英拟声词的翻译策略,即直译、转换和意译。  相似文献   

2.
代志娟 《文教资料》2009,(23):42-45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化及汉语与英语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并研究了文化翻译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谜语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语言现象的智趣游戏,猜谜者需要依据谜语所提供的表层信息,分析得出隐藏在表层信息后的答案。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大量的谜语,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界、跨地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英谜语互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比较汉英谜语的异同点,并对其翻译难点进行分析,以期为谜语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颖 《双语学习》2007,(6M):130-131
语言与文化是同生共存的,不同文化的发展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而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恰好充分反映出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汉英成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比较汉语和英语中成语的语义特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研究其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探讨英汉成语的跨文化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5.
汉英互译过程中,如果不对句子结构进行逻辑层次划分,仅凭语感不能有效地完成两种语言的转换。因而,有必要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句法对比分析,包括将单句的组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担任这些成分的词或者短语的性质、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可否相互对译、以及转换的技巧和规律等,这将极大地提高翻译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认识,提高翻译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没有对比就没有翻译。本文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的对比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特点及英汉互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谚语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语言目的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对英,汉谚语作了比较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蔡晓春 《考试周刊》2009,(14):45-46
汉语与英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统,但是都有着丰富的拟声词.它能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声势和动态方面的描绘效果。本文通过比较来讨论汉英拟声词的异同,并总结了七种翻译方法,用大量实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吴静  龙明慧 《外国语文》2023,(6):159-168
在21世纪数字化读图时代,随着多模态信息传播的流行,多模态翻译在跨文化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翻译教学主要注重的还是培养语言翻译人才,较少关注对学生多模态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立足多模态翻译的特点,构建多模态翻译能力模式,探索具体的多模态翻译能力培养策略,为培养更能适应时代需求的多模态翻译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是同生共存的,不同文化的发展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而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恰好充分反映出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汉英成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比较汉语和英语中成语的语义特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研究其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探讨英汉成语的跨文化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11.
蒙古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和语言类型,在时态表述上存在差异。本文在对比蒙古语和英语时态的基础上,对蒙古语过去时和英语现在完成时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发现,蒙古语的时态是着眼于动作或是事情发生的时间而划分,较为粗略,没有和体相结合;而英语的时态是时和体双重影响下产生,表述上更详细、具体。蒙古语的每个时所涵盖的时间概念比英语的广。蒙古语的过去时至少可以包含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和过去进行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英语现在完成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在蒙古语中属于过去时表达的范畴。因此,两者在概念、形式结构、用法上的差异值得学习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中,时态的学习和运用对学习尤其中低水平学习来说是一个困难之处。母语的干扰及时间短语的忽视是其中的原因。学习中,不同水平、不同目的、不同职业的学习需要不同的语法书来帮助学习。因此,学习应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法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时态处理。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态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汉诗英译的表达效果。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译者需注意的问题:现在时和过去时两者皆可用时的效果区别,诗中有明确时态限制时如何处理以及诗句中的引述语的时态处理。作者最后提出结论:汉诗英译中时态处理的主要出发点是语言形式和修辞方面对语言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时体”主要通过助词“了”、“着”、“过”来表现 ,分别表动作完成、持续与经历 ;除此之外 ,近代汉语中还有几个特殊的时体助词“却”、“取”、“将”、“只”也常见 ,不可忽视 ,用法也与“了”、“着”、“过”类似。汉译英时应根据它们的语法功能及语境的不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拟亲属称谓方面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有拟亲属称谓研究及其英汉互译方法讨论方面的不足,特别指出,汉语拟亲属称谓的英语直译不会使原文所具有的亲切和尊敬的涵义丧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语篇与英译语篇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有什么样的具体差异,如何会产生这些差异,值得研究。从语篇的角度,就意象特征、文化特征和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可揭示这三种特征对英译语篇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指示照应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基本相同的指示照应手段,但在指称功能上并不完全一样。该文选择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that”和汉语中的“这”\“那”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英语指示代词汉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认识和把握, 在理解原文和生成译文的过程中, 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在2006 年英语专业八级汉译英部分答题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衔接手段在翻译中的使用情况, 并就此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法手段,不如说是个词汇手段;3)“了”表“实现”义的说服力比表“完成”义要强,但是要承认这是一种“体标志”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