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语助词间的对立和同一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属性。为了提高对日语助词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日语助词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我们对日语助词的对立和同一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日语助词之间或助词本身充满着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必须分清语言矛盾与实在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广义矛盾与狭义矛盾的不同意义.并辨明矛盾与对立、否定、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关系。辩证矛盾在广义上讲,是任何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否定或“自我背反”的性质及其表现.并由此造成系统的运动与变化,使同一变成不同一,对立变成不对立,一切皆向其反面转化。矛盾不是现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由否定造就对立与统一的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印度之行》是E. M.福斯特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自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关注。他们大都从小说的主题意蕴、艺术特征、人物形象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采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通过种族对立、性别对立和宗教对立,来剖析个人关系、国家关系以及宗教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而肯定文本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折复句的分句之间在语义上具有对立或背逆性。这种对立或背逆性在不同的转折句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虽然A,但是B”为代表的蕴涵性转折句是以“A→M1フB”(如果A,那么较大可能非B)为其逻辑前提的,比较性转折句表现为同一事物不同侧面之间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属性对立,充分条件对立型转折句的对立性自然表现在充分条件方面。充分条件对立有以下几种情况:充分条件直接对立、充分条件不足对立、充分条件全面对立、充分条件间接对立等  相似文献   

5.
威廉·布莱克是位哲学诗人,“对立进步辩证思想”统摄着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他认为对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主张对立双方的积极互补,反对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或压抑,确保对立之间的平衡,以免邪恶发生,促进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6.
郭琦岚 《文教资料》2010,(23):24-26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最基本方法——二项对立,从《格林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男女观、善与恶的道德观、美与丑的审美观来解读《格林童话》中的二项对立,阐释二项对立在童话构建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指出这种二项对立的思维方式向儿童传递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使儿童读者能够摒弃懒惰、贪婪、邪恶,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二元对立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古希腊、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文学中都体现着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依然继承了这种思维模式,但是这种核心已由外在的、抽象的事物转化为人内心的情感。以情感为核心的二元对立体系表明浪漫主义者笔下的现实和理想都经过了情感的投射,有着强烈的主观性,体现了对理性传统的反拔,为西方文学奠定了通过张扬情感拯救心灵的传统。同时这种以情感为轴的二元对立模式也昭示出浪漫主义脱离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敌对的对立观念已经成为观察、理解和处理对立物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观点。由此在所有形式的社会关系方面逐渐出现了日趋混乱和崩溃的局面,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日益感受到难以承受的不幸和痛苦。所谓敌对的对立观念是指,把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互敌对关系。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很好地表达了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所谓对待的对立观念是指,把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阴阳学说以“阴”与“阳”来表达了自然、人和社会当中的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之间的真诚的尊重是建立一切健康的和创造性关系的基础。对待的对立观念能够为改善现代社会中的混乱的和尖锐的各种关系提供新的观念,能够为我们的心灵和社会中播种和平和爱的种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按照目前的通见,中国人有关阴阳的观念是形成于商周时期。然而,这种看法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将中国人有关对立现象认识的实际生成时间大大延后了,并且也将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过于简单化了。人类的对立或二分观念早在采集的年代就已经产生或形成,可以这样说,对立观念是在人类童年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一种认识。新石器时期,对立观念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和生产中普遍显现,并且,当时的人们也已经开始通过图案来表达这一观念。到了周代的《易经》,图案始为符号所代替,同时借助符号来表达某种最初始的哲理。而在《易经》的卦象中其实包含有丰富的天象观察和天文知识,这也涉及太极图的产生。在此基础上,阴阳语词、概念及其思想也终于在西周末年出现了。至春秋时期,中国人围绕对立问题已经发展出十分丰富的概念群,并能够在这一问题上阐述相当完备且深刻的思想,进而达到一种形上思维的高度。而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是建立在知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或者说与观念背后的知识线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错误是把对立面统一绝对化,旧教材的错误则是把两极对立绝对化,特别是把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绝对化了,殊不知阶级社会源于“心物”对立或脑体分工,把“心物”对立绝对化就是使阶级社会永恒化。再说哲学也只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大派,因此教材对唯心唯物的划分纯属画蛇添足,而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解也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1.
《荀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对偶的运用更是屡见迭出,且频频与其他辞格综合使用,颇具特色。文章主要从散句中的对偶、判断句中的对偶、对偶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荀子》中对偶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锦玲 《海外英语》2014,(16):183-184,189
Antithesis is a rhetoric device which puts sentences with same or similar structures and opposing ideas together in order to emphasis. It has three features: rhetoric device, opposing ideas, parallel structures. In most cases, the antithesis plays the role of strengthening the ironic and humorous effect. It can also make the language more colorful and powerful. The American writer Max Shulman fully employs the rhetoric device of antithesis in his masterpiece, Love is a Fallacy, making it an eternally popular classic.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essay, Loveis aFallacy, from the aspects of explicit antithesis and implicit antithesis.  相似文献   

13.
在郭平的许多小说中都或隐或显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对偶美学”韵致,包括言语层面的对偶、结构安排的对偶、形象设计的对偶;在文本之间以及文本内的各叙事要素之间呈现为一种对称、对立,却又相互映衬、相互补足的状态,通过对话的方式,共同建构着一个和谐完整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拒斥二元对立、否认意义的确定性是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解构,对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不是那种传统概念中的二元对立、一元中心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即-它们都是翻译的本质属性,并非谁更优于谁。在解除该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应建构二者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属对     
属对者造语之则也,推其本法一气贯通之理、阴阳正反之道,言其用则属辞类合之则、而遣字巧构之工也。其为法也,要在工稳的切而妙合自然;其为格也,概以字形音义之运用精巧。古者作诗不离偶对,而其论之也夥矣。今且遍检群籍,悉为梳理;于兹商酌众说,略有发明。虽不免忊(忄豆)琐屑之失,庶不堕渺茫虚廓之道也。  相似文献   

16.
姜濛  云红 《科教导刊》2020,(1):25-27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贯穿中医典籍的重要概念,不仅体现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中医理念,也体现在其语言所运用的对偶修辞特色。本文通过对比《伤寒论》两种不同译本中对偶修辞格的英译,分析探讨了适用对偶修辞的英译方法。研究发现,为了保留对偶修辞格句式匀称、工整的表达效果,英译时可以选择同样整体、流畅的句型,适用的英译方法包括:(1)保留对偶辞格;(2)用连词衔接;(3)并列串对。  相似文献   

17.
对偶和对照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方式,但在英语和汉语中又不尽相同。在英语里,对偶和对照可由主语、谓语、表语、宾语、介词宾语、状语、定语从句、短语等九种方式构成。恰当地运用对偶和对照,可以增添语气的鲜明性,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性与天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它们的贯通也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之一。由于新儒家预设了主客二元分立,在这个问题上就陷入近代形而上学的困境之中。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着手,儒学就可以被视为根本没有预设主客二元对立,或者说它根本没有所谓主观的进路或客观的进路,因此也就没有性与天道二分之说。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中对仗的形式很多,常见的对仗形式大概有六七种。诗歌中的对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整饬匀称之美,形式的变化又使语言的表达免于单调平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