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述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无法确定革命对象,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并张扬“女性意识”,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权学中有所避免,但中国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仍然有自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无法确定革命对象,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并张扬"女性意识",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性文学中有所避免,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仍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3.
女权主义批评于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欧美各国,并以其强劲的“革新精神”给西方并迅速给世界带来了一股旋风。它的批评对象并不局限于女性文学活动与女性的文学经验,而是有着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大帝般的雄才大略,甚至野心气魄,向人类文明的一切投去自己严  相似文献   

4.
康建伟 《现代语文》2007,(9):106-106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女权主义高涨并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结果女性意识、反抗父权中心及先锋文体特色是其重要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坛以解构和颠覆的姿态成为最为流行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然而,抛弃女权主义者指责的担忧,对这一批评方法本身投入足够的关注,我们便不可避免地发现它的诸种困惑。  相似文献   

5.
谈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对中国女性的描写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女性才开始成为主角,这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的影响.本文就这种影响以及中国女性文学产生和发展过程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的女权运动,极大地唤醒了妇女的“女性意识”,使其成为构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旗帜。但审视当今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由于对“女性意识”过度肯定与张扬,已对其创作与批评构成了多重负性效应:以对男性仇视的心态,强化女性所独有的存在部分并无限加以扩张,从而注定了其审美意识的单一化和封闭形态。要克服这些负性效应,则需要从理论性、理解与运用上、概念的开放性上突破“女性意识”自身先天性的性别的“偏执”与“自大”,还其一个性别的“执著”和“精明”的正身  相似文献   

7.
伊莱恩·肖沃尔特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职业生涯和事业成就几乎与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同步发展。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最大贡献和理论成就是挖掘了女性文学传统、构筑了妇女文学大厦、创立了“女性批评”,倡导了女性文化。因此,对她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能使我们知微见著地了解到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为我们审视、反思中国当代妇女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文学生动地再现了西方各个时期特定时代的典型女性形象,并以其独特的文艺品质和蕴涵其中的法律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指向,为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演绎提供了最好的伦理阐述。基于女权主义文学与法律、伦理之间内在演绎关系,以法伦理学的视角,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演变,作文学的诠释,这会有帮于人们对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法理上的解析和说明,也将有助于我们用文学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来丰富对抽象的一般性法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雷慧慧 《海外英语》2012,(23):183-184
《蝇王》是20世纪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一本重要的哲理寓言小说。作为世界上对人性挖掘最深刻、最悲观的作品,小说问世后不久即在西方引起轰动,并被莱昂内尔·特里林(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誉为"扣动一代人心弦"的杰作。各国学者们已从心理分析、女权主义、神话原型等各个视角对其进行过研究。该文通过对《蝇王》中的女性缺失现象进行剖析,对已取得卓越研究成果的女权主义批判作一些必要的反驳。事实上,正是由于女性人物的缺失,才导致荒岛生存存有缺陷,这恰是戈尔丁女权意识的一种反映。没有男女共同主宰、相互钳制的荒岛,最终沦为血腥的屠宰场。所以要构建完整、和谐的社会,女性的存在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不言而喻。但随着女性主义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受到了两极化的评论。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重新解读,发现海明威不仅擅长男性形象的描写,也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女权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在教育领域,女权主义者把研究内容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其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对西方女权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在中国传播情况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对中国女性教育的启示,寻求解决当代中国女性的受教育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诞生伊始,女性批评就存在着些许不足。其引发问题的神来之笔也往往是其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西方女性批评的引进触发了我国学界对女性批评的“问题”意识,然而若要深化研究,我国的女性批评研究须立足于现状和问题所在,了解这一批评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模糊性,然后才能探讨出其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是按照男权意识形态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出身、容貌、品性、言行无不体现男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但霍小玉形象在被男性作家"理想化"的同时其实也在被"空洞化",作者蒋防从男性中心主义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漠视霍小玉的自主意识和生命意志,把其塑造成为甘愿为男性牺牲一切的爱情奴隶。霍小玉形象表面的理想性与深层的空洞性一体两面,或许均源于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无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一千英亩》这部小说所包含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指出了在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与自然同处于被男性剥削和支配的地位,提出尊重女性和自然,建立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寻找女性文学传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种必然的走向。英美女性主义者对于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其目的并非简单地让妇女跻身于男性统治的传统,而是力图在妇女自身中间谱写一个传统。法国女性主义者则对女性文学传统提出了质疑,因为妇女作为一个标举差异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每个具体的女人和女人群体不一致,如果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很容易陷入为广大女性主义者所坚决反对的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的陷阱之中。总之,通过对妇女文学传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妇女的创作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抑,这对于揭示父权制文化的本质和调动妇女的创造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将俄国各个阶级的矛盾压缩到《樱桃园》中,剧中每个人物的发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世纪之交的暗涌。《樱桃园》中的女性角色在剧本中展现与世纪之交背景相符合的人物特质,与樱桃园一起见证旧的时代的谢幕,新的时代的到来。从剧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她们与《樱桃园》的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形象塑造背后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知识女性角色困惑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在妇女学学术界,“知识女性(或称职业女性)多重角色困惑论”被炒得滚热,俯拾即是。笔者在对诸多女博导、女教授采访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困惑”为一部分知识女性主体意识初始觉醒但尚未成熟的表现,亦是某些女性研究文章停在浅表层但尚待深入(包含着理论与实际)的表现。“世妇会”至今已有两年了,如果还一味“困惑”下去,对妇女解放的实践及理论均不利,中国妇女解放呼唤更多的新思想、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结合19世纪女权主义的历史语境,运用20世纪新兴文艺批评方法,从对红字A的理解和海丝特人物形象分析入手,通过阐述海丝特对话语权的争取,以及其思想上、经济上和行为上的独立追求,从而对霍桑的女权主义理想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英国重要的女权主义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创新性地提出双性同体理论。她认为女权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性的融合,认为这样才能实现两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的女权主义理论本土化后,一方面回应源头的男权回潮现象,另一方面与本土语境相结合,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的消费语境影响,一种性别倾向更为温和的"后女权主义"理念正在本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