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学有着自己完备而稳定的体系,但到了五四时期。这种稳定而封闭的体系。受到了来自西方各种主义和思潮的有力冲击和挑战。于是古老、封闭、保守的学体系开始解体了,学的特质、本体、观念以及艺术追求都发生着深刘的变化。作为反映时代变化最敏锐的诗歌,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率先挣脱了传统的羁縻。以其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国人面前。中国诗坛所发生的这种最根本性的变化最重要的表现便是象征主义诗歌运动。中国诗坛所发生的这场革命,动摇了中国传统的诗学观,使得中国的诗歌创作从以往那种封闭的、单一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迈向了开放的、多元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时代正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着我们的诗歌。作为特定时代意识形态的诗歌,当然谋求和时代潮流的某种对应,这种对应不仅使诗歌的内容特征发生变化,而且也必将导致诗歌艺术形式的相应变化。从诗歌发展的纵向看,无论遭受何种意外寒潮的阻袭,这一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却始终在其内部富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内在生命活力。我们的新诗,在经历了“四五运动”诗歌和“朦胧诗”两次大的潮涌之后,仍然顽强而扎实地向前行进。及至今天,流派纷纭,千帆竞发,已然蔚为壮观。在本文中,将要论述的是“朦胧诗”后在一段时间内占据诗坛主导地位,春笋般突然冒出,风行于整个诗坛,赢得诗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诗坛,废名以诗风晦涩、诗情朦胧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形成这种晦涩又迷人风格的是其诗歌深层所包孕的庄禅传统文化.废名一方面自觉以庄禅之道来进行他的文学想象和诗歌创作,从中化解个人苦闷、超脱现实;另一方面,现实生存状态又赋予他一个现代人的视角来重新发掘、发挥庄禅传统文化,这两方面的因素造就了其诗古典意味与现代意识相互交织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的叙事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叙事诗的冷遇 本文所论及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歌。谈到中国古典诗歌,总体的印象是,它的形式体系中,最发达和最有成果的部分是抒情诗,或者说,“抒情”作为诗歌的美学传统和信仰,作为诗歌的艺术特质与价值核心始终没有被动摇过。而叙事诗,被有些诗学理论又称为史诗的诗歌形态,就在这种立场上,从未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诗歌形式而从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晋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在寂寞的东晋诗坛闪耀着清美的光辉。他以其冲淡朴素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并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他是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屈原之后李白之前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因整个社会的急剧“转型”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理性启蒙为核心动力的文学话语开始逐渐被以欲望叙事为旨趣的文学话语所侵蚀和替换。作为时代敏感神经的诗歌,感知、承受并见证了这一当代社会的精神震荡与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都时代的文学作品究竟和当时的罗马政治有怎样的关联?从当时最主流的文学形式——诗歌中寻找答案是不可回避的研究路径。贺拉斯是当时最著名的罗马诗人之一,他曾是奥古斯都的御用诗人,他的神话诗歌非常集中地反映了奥古斯都时代的政治状况。作为诗神的祭司,贺拉斯认为无论从罗马的宗教传统还是希腊的文学传统来寻找依据,神话诗歌都远胜史诗。在神话诗歌中,贺拉斯歌颂奥古斯都的军事武功、帮助奥古斯都与元老院争夺政治权力、反对不利于保持政治稳定的迁都计划、清明风尚习俗,讽刺拜金主义和宣扬坚毅美德。贺拉斯的神话诗歌有一种能够启迪罗马人心灵的力量,在维护奥古斯都政权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诗自发轫起便饱受西方各种诗歌美学思想、诗歌思潮、诗歌创作技巧的洗礼,中诗西化严重削弱了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审美传统的历史地位。时至当下,诗坛喧嚣浮躁的镜像反射了诗歌美学走向非理性的狂欢化时代,传统诗意岌岌可危。对中国当代禅思诗歌审美上主动回归本土之解读,对当下艰难的诗、禅圆融态势之探析,更兼以对当代禅思诗歌发生的功用之阐释,不仅有助于匡扶当代诗歌趋于理性风向,亦有助于禅宗美学思想的当代传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10.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世诗歌美学的主流趣味,代表着盛唐诗坛最风行的主流势力。从王维诗歌的上层社会受众面的现象可推知,其诗歌在题材、意旨、气格和品级上迎合了上层社会的审美接受期待,而"一代文宗"的王维因为时代的造就,也成为盛唐诗坛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西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长河,波德莱尔和李金发这两位诗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波德莱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中国诗人李金发深受波德莱尔的诗风的影响,将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两人虽渊源颇深,但由于中西现代主义诗歌诞生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不仅决定了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且也从根本上注定在中西诗歌现代性特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拟通过揭示两个诗人在各自创作上差异,来展现现代主义诗歌的中西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民族形式,特别是文学的民族形式,是一个历史的变动的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以及更从而在民族的文化与文学的内容中所发生的变化而改变的,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的诗歌当然也不例外。我国诗歌的民族形式就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在继承本民族优秀诗歌传统和吸收外来诗歌营养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国诗歌的民族形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从古老的《舜典》开始,诗与歌并称,阅读与吟唱同步进行,《诗经》和《楚辞》便是如此。但到了汉魏六朝,汉赋、五七言  相似文献   

13.
唐代由盛及衰的离乱之世恰是中国诗坛群星璀璨的繁华时代。其中成就最为卓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诗圣"杜甫。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兼容并蓄,其恒久魅力在于强烈的思想穿透力、人格亲和力以及诗中蕴藉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执著弘毅、挫而不折的品质。杜甫用一生的坚守和求索,筑起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圣殿,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1 200多年来,杜甫的诗风与人品,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一直被知识阶层当作情感凭藉和行为楷模。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由男性诗人所主导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忽略了女性诗人的文学地位和女性诗歌的文学价值,在当代经典重构的大潮中遭到了质疑。女性诗歌在浪漫主义时代有着辉煌的接受历程,只是在浪漫主义时代以降的接受史中由于选集政治、父权文化等原因被割裂于经典之外。而对于传统浪漫主义经典的男性诗人来说,他们亦有着不同的接受与经典化历程,这为女性诗人诗作在当代的再接受与经典化提供了历史支撑。当代西方对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再接受,促成了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经典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的开拓创新。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的巴蜀诗人,是一支有着强烈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学劲旅。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各个时段,他们多发挥了首开先河、奠基开派与砥柱中流的重大作用。在民族诗型、多样风格、诗歌理论的建设上,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与非凡的创造。追溯巴蜀诗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开拓性贡献,对冲破当下诗歌困境、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繁荣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穆木天、杨骚、蒲风、森堡(任钧)等发起,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中国诗歌会(下简称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致力新诗歌运动的团体。诗歌会《缘起》表明,它的崛起适应了“九一八”事变后“急雨狂风”的时代要求,并受左翼文学大众化的直接推动;它不满于诗坛的“沉寂”,不满于新月派、现代派为代表的“把诗歌写得和大众距离十万八千里”的“洋化”和“风花雪月”的倾向。诗歌会正是在与新月派、现代派对峙的背景下开展新诗歌运动,并形成新诗歌派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以其将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特点和西方现代诗歌技法的结合而蜚声诗坛。卞之琳的诗歌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词在多方面有所继承,尤其在传统诗歌意象的运用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古典意蕴。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卞之琳诗歌的古典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诗对于中国传统诗歌来说,是一种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在诗学思路上。中国传统诗歌有一种“向后看”、以能模仿古人为能事的倾向,这导致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中因袭、模拟之风的盛行,并由此产生了空洞、肤浅、“文胜质”的毛病。“五四文学革命”就正是为了打破当时旧诗坛的这种剿袭之弊。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现代分类学意义上的两大文学样式——诗歌和戏剧很难截然区分。况且西方文学史上凡是戏剧成就最大的时代也就是其文学发展的顶峰阶段,而且这样的戏剧样式往往是诗剧。甚至还有人认为“戏剧是最高级最完全的诗歌形式”。与中国古典诗歌刻意追求抒情性或意象性的审美趋向不同,戏剧性的美学要求则成了西方其他文学样式(诗  相似文献   

20.
元王朝具有鲜明的特点,元代是中国文学发生大转折的时代。传统诗歌继承了唐宋的诗风,又摆脱了功利性,向浅显化、通俗化发展,并退出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新兴的元曲则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元代的戏曲与诗歌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关心戏曲的诗人们对戏曲发表了他们的见解;而由于中国戏曲是独特的“诗剧”,戏曲家们则无一不是诗人,他们更将传统的诗词融汇于剧作之中。徐子方论文所谓元代戏曲与诗歌是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关系是错误的结论,以有无科举来判定诗歌与戏曲的盛衰也是不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