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课成绩评定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我国研究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气氛十分活跃,在考核项目的选择、评分等级标准的制定、评定的范围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变化作出正确的评定。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以学生的绝对成绩进行评分,这种方法虽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体能高的学生得满分易如翻掌;体能差的学生有时尽了主观最大努力也难以及格或勉强及格。为了纠  相似文献   

2.
现状分析体育课的成绩考核,是检查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情况和锻炼身体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衡量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做好体育课的成绩考核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过去,体育课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是部颁全日制十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考核内容与标准和1979年中央教育部“关于体育课考核评分的通知”中有关规定。考核内容只包括田径、体操两大类和一些身体素质项目。考核标准采用四级(优、良、及格、差)评分法。总评成绩则根据各单项等第综合评定。也有一些教师在总评时  相似文献   

3.
<正> 一、问题来自实践学期末体育课成绩考核工作即将结束,每个学生都要有最后评分,这就出现了复杂情况:一个学生测验三项,多则五项、六项,每个项目成绩都不相同,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按什么标准评定最后成绩呢?面对几十名、几百名学生,如果一个一个地评定很费时间,而且可能会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已试行三年多了。对小学体育课考核的项目、标准和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来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普遍认为等级差距过大,不能确切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有效地增强儿童体质这个目的来说,这种考核办法,也难于体现评价学生的体质状  相似文献   

5.
<正> 一、结构考核的意义及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体育课成绩的考核、采取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法”。结构考核,反映了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比较客观、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同时,也限制了以往体育课成绩考核简单、随意的做法。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所包括的内容是:①体育课出勤及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教材中只有原地掷垒球,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垒球掷远成绩,我在小学三—五年级的垒球课中,尝试用交叉步掷垒球的技术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垒球达标中,100%的学生达到及格级标准,其中37.4%达到《国家体育锻炼》规定的优秀级标准;有些学生比原来的成绩提高了10.5米,三个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没有作具体的要求和安排,考核的内容:评分方法和标准都是由各校自订的。通常的评分方法是根据学生期末各项运动的考核结果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这种只注意考核结果,而不管学生入学后体育学习和锻炼所取得进步的评分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所取得的成果,不利于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成绩评分方法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学校已把体育课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升留级、评定三好学生和毕业的凭据之一。但是,各类学校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上,方法不同,标准不一。如部分学校以学生“达标”情况来评定成绩,有的学校以大纲中规定动作的掌握程度为评分依据(前者注重身体素质,后者注重技能技巧)。一些学校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制;也有的学校以5、4、3、2做为评分方法。我们觉得,目前各类学校这种评分方法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南通市中等体育考试增加了体育过程性测试,通过三年的试行,2013年把原来过程性测试成绩以20分记入学生中考体育总分调整为以30分记入学生中考体育总分。测试成绩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到九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每学期组织测试一次。满分14分,优秀14分,良好13分,及格12分,不及格11分。另一部分为体能与技能测试,每学期测试3个项目,必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体育课在小、中、大学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并研究其与其它课的相关关系。本文在江苏省南京市、淮阴市和丹阳地区抽取小学一、三、五年级、中学初二、高二年级及某大学学生共约三千人,抽取其各门主课成绩数据约三万个。本文利用多元统计的主成份法计算分析上述数据。初步发现:1.体育课在小、中学教学活动中的位置,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并始终处在较次要地位;2.在大城市,体育课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较之在乡村要好些;3.体育课与其它课的相关程度相对  相似文献   

11.
<正> 修改后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采用评分表评定成绩办法,并以五项总分作为评定及格、良好、优秀的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在修改《标准》的讨论中,普遍认为评分法对于调动青少年参加锻炼的积极  相似文献   

12.
<正> 1987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采用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的办法,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它能够较全面、合理地考核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但是新大纲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中,出勤部分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部分分数段过多(如跳高等部分项目,一节课很难完成考核任务),考核的记分、换算方法都比较复杂(计算一个学生的成绩需5—6分钟)。为了使综合评分法更符合教学实际,简便易行,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根据大纲有关体育课考核的原则精神,我们对综合评分法做了简化和修正。简化后的考核记分方法、评分内容的四个构成部分和比重与大纲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我们的简便办法规定了出勤部分的量化标准,取  相似文献   

13.
一、目的要求: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要求,随着学生体质的增强、教法的改进,现有的素质成绩用绝对评分法进行考核将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促进三基水平的提高,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体育课成绩考核综合评分法”、即素质相对评分,技评和学习态度绝对评分结合进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体质测试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内容主要由过去单纯的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向形成现代的健康观念和行为转变。1956年美国健康体育文娱协会制定了512年级学生体育及格测验标准。1958年全美50个州都进行《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从1965年至今,美国进行全国性青少年体质普查已成为常态化。1975年修改了测验内容和标准,公布了美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测验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京市6所普通高校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体能测试和问卷调查,将测试数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对照,结果显示大一学生体能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进一步调查分析影响体能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学生体能的相应对策,为高校加强大学生体能教学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种木桶理论,它认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量多少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木板。要多盛一些水。关键是如何增长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种木桶效应在学生的五项达标锻炼中尤其明显。 在每年的五项达标测验中,有不少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因某项运动成绩太差使总分达不到及格要求;有的甚至总分超过及格标准,却因某项运动成绩低于30分,仍不能通过达标的及格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2020,(3):34-35
<正>通过对本校学生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对比,笔者发现九年级学生成绩相比七、八年级明显更优。笔者分析认为,体育中考作为考试"指挥棒",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九年级学生会积极储备和提升体能去迎接中考,而七、八年级则不同。所以笔者和德育处一起尝试适当对本校原有体育成绩考核进行改革并大胆实践,希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为促进小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活跃课余文化生活,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六年制小学从五年级开始、五年制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实施本办法。第三条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等级,采用百分制评定,60分以上(含60分,下同)为及格,75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并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规定,体育作为一个教学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和考试科目之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学生体育课的成绩考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必须认真地考核和评定体育课的成绩”,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将影响学生是否升级、毕业、报考高一级学校和评选‘三好’学生”。因此,正确地认识体育课成绩考核的重要意义,确定与学生年级相适应的考核和评定的标准,掌握科学的考核与评定体育课成绩的方法,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做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前言 目前,关于体育课考核项目的评分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杂乱,其产生的原因是有些学校体育工作的总的评价和体育课教学的评价含混不清而造成的。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有人又提出以《累进计分制》制定学校的标准,然后按学生期末测验成绩评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运动成绩越提高的越大,相应增加分间距的问题,这是符合竞技运动的规律、但是,没有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