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调匝式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及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应用系统加装消弧线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时海霞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28-128,130
从消弧线圈的作用.偏磁式消弧线圈的结构、原理与技术特点、容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35kV调匝式消弧线圈在运行后会造成的系统中性点电压位移,因此在设置消弧线圈前需要进行消弧线圈中性点对地电压的估算。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时候估算值与实际运行值出现严重偏差,文章对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4.
谢焱  谢植飚 《大众科技》2007,(10):133-134
35kV调匝式消弧线圈在运行后会造成的系统中性点电压位移,因此在设置消弧线圈前需要进行消弧线圈中性点对地电压的估算.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时候估算值与实际运行值出现严重偏差,文章对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5.
针对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时,电弧不易熄灭,容易扩大事故范围,影响施工电源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福清核电海歧变电站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改造方案:在10kVⅠ、Ⅱ段母线上分别扩建一组THT-PXHK偏磁式消弧线圈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6.
本篇论文从配电网最常见的单相接她故障着手,利用复合序网络图和相量分析的方法,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后的电流、电压及相位的变化关系,讨论了消弧线圈对电压、电流的影响.介绍了地方电网常用的几种接地选线装置,并分析了这些接地选线装置原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常规的消弧线圈或接地补偿装置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初步给出了如何合理地根据运方调节接地补偿容量的方法,并对目前常用的接地选线装里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因时间比较仓促,而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研究是一项很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本文只能是管中窥豹,文中很多方面未能进一步深入分析.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不吝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接地式消弧线圈在城乡配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容量选择、接地变压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压配电网系统对消弧线圈的普及应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中性点电流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了系统安全稳定性。为规范合理使用消弧线圈,本文介绍了江西电网消弧线圈的应用现状,对消弧线圈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消弧线圈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在6-66KV中性点非直接接电网中消弧线圈的应用,通过消弧线圈的原理及故障和运行时的电容电流与中性点位移电压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讨论了消弧线圈的整定原则、容量和安装地点的选择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压电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以更加有效地熄灭接地电弧,使用这种接地方式的关键技术是消弧线圈补偿方式和消弧线圈的选择。提出了一种预调和随调相结合的补偿方式(简称预随调式),解决了预调式和随调式单独运用时存在的熄灭瞬时接地电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对传统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接地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35/6 kV为终端的变电所在实际的使用中,应当进行的相关接地变、消弧线圈和自动补偿技术的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继而指出了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和传统消弧线存在的问题,并就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简单地叙述了MATLAB软件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用简练的语句介绍了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经常使用的Simulink中的元器件及其所属的元件库。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电流系统为分析对象,分别对中性点不接地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不同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后的选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两种选线方法——零序电流比幅法和突变量检测法。对于这两种选线方法,本文采用了先进行原理分析再加以仿真应用的方法,详细的予以了介绍。通过搭建10KV电压等级的系统平台,以MATLAB为主要的仿真工具,验证了两种选线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除此之外,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种种优势以及其强大的数值分析及图形处理功能也得到了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特性,包括谐波特性、伏安特性、控制特性、响应速度和有功损耗。对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仿真和大量6kV系统模拟接地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稳态接地和单相电弧性接地故障时零序分量的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分别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设计可以满足稳态接地和电弧性接地的选线方法,且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故障判据大、便于实际应用等优点。经实验验证具有较高的选线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XHK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应用优势和原理简介。通过乐园变电站10kV配电网在XHK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投运前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说明XHK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有利于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及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消弧线圈的运行规定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详述了消弧线圈倒闸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运行监视与巡视检查工作的要点,最后对消弧线圈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下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提出了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下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隔离策略。  相似文献   

19.
35kV及以下电力网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均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即其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接地时接地点的间歇性电弧可能在电网中引起过电压,使非故障相的绝缘薄弱点发生第二点接地,造成扩大事故。为此反应不同判据的选线装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文中介绍了几种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装置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点及其应用装置。  相似文献   

20.
刘义强  岑忠彩 《大众科技》2011,(12):129-131
文章分析了35kV、10kV配电网中的电容电流,阐述了消弧线圈在低压配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容量选择、接地变压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