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性着手,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比较详细地阐述,并就如何完善该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笔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标准等角度阐述了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明确精神损害概念,从立法上确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一般人格权的保护,扩大对精神损害客体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扩大权利主体,保护继承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在责任方式上,采取财产方式的非财产方式并重的“双轨制”;确立精神赔偿具体数额的幅度,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对基本人权的保护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但从实践来看,我国对精神损害的保护力度明显不够。笔对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对精神损害赔偿保护不力的预防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也进一步显现,因而有必要扩大其适用范围,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从世界范围来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我国也大致经历了空白阶段、确立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逐步趋向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首先是概念上缺乏权威的解释说明:其次是有关赔偿的范围过窄;第三是赔偿客的计算方法不明确。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1987年《民法通则》的实施,我国初步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讨发展,到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的颁布,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到重大发展,但仍未形成完备的规范体系,还必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是侵害人身权案件中的普遍现象。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法理分析,指出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司法中存在的局限,并采取相应对策,对推动我国法制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婚姻法》首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此项制度的建立,对健全、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完善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稳定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不断强化对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价值、尊严和安全的追求,由此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立足于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从精神损害的定义、内涵及构成要件出发,探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社会和历史必然性,揭示其确立的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同时全面回顾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的历史,结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深刻剖析其立法和司法缺陷,并对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肯定法人的一般人格权,承认法人存在精神利益是法人获得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前提,对法人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的侵害即是对其精神利益的侵害。现阶段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趋于保守,法人的精神利益在实际诉讼中无法得到保护,这实质是对法人一般人格权的侵害。与传统的精神痛苦不同,法人精神利益不应要求法人具有事实上的感官与痛苦,它在客观上应主要表现为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人针对精神损害提出了赔偿诉求,完善相关规定使其在法律上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资格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员,经过近50多年的持续发展,在中央银行“花钱买机制”的外部引导及内在发展要求的双重作用下,正逐步成为最具有本土意识及网点优势的现代金融机构,但在农信社的改造过程中。由于产权制度、法人治理、内控、资产管理等方面改革的不彻底,使今日农信社的经营及持续发展受到约束。本文对农信社自身体制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徐芳  王保庆 《天中学刊》2006,21(4):59-62
作为当前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乞讨现象存在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经威胁或触犯到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乞丐群体的复杂化、团伙化、职业化倾向使乞讨现象带来的危害及影响与日俱增,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怀。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遏制并消除其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疏。学界关于反诉的主流观点在审判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反诉的目的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动摇、抵消、吞并本诉只是某些反诉可能起到的作用;适应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有条件地允许本诉当事人以外的人作为反诉的主体十分必要;不必把与本诉的牵连关系作为反诉成立的要件,可将与本诉是否具有牵连关系作为标准来划分反诉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学论自建立开始,就在研究范式上更多地遵循着体系构建的逻辑,这一研究取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体系取向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概念、范畴本身的确定性和概念与概念、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问题取向的研究更关注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解决。作为一门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实践性科学,教学论应在研究本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教学论研究中的构建体系和关注问题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论应重视变化了和变化着的教学实践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灾害种类多,造成的损失大。目前我国灾害损失的赔偿主要以国家为主体,要减少灾害的损失,我们要反思人类的行为,增强减灾防灾意识,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和市场相结合的灾害损失的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