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花腔是一种起源于17-18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声乐演唱技巧。花腔要求在声音与情感结合的基础上,又要求演唱者高度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并且演唱具有一定的华丽性、装饰性。随着西方演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华民族声乐逐渐吸收其精华,把花腔技巧融入其中。那么,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是怎样运用与表现的呢?  相似文献   

2.
轻声唱法作为一种声音训练手段,对花腔演唱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贯穿花腔实践和教学历史,体现时代美学原则;它能够使声乐学习者较快掌握头腔共鸣的技巧,扩展音域,使嗓音逐步向全声发展,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是进入花腔演唱殿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芭蕾》是由王磊填词、胡廷江谱曲的一首三拍子的艺术歌曲.该曲民族风格浓郁,同时融入了圆舞曲、花腔等西洋音乐元素,是难得的一首本土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论文从音乐特点和演唱两个方面对《春天的芭蕾》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十分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诗与乐、人与情、声与情结合艺术典范.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作曲家徐景新在古琴曲的基调上根据现代审美,结合西方花腔的演唱形式创作出的一首声乐作品.在创作上不仅追求音乐的美感,更将人声作为乐器的一种,与钢琴伴奏相交融.本文从声乐演唱角度出发,探究歌曲体裁形式、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在声乐教学方面,要转变多年来因袭音乐院校培养专业演员的教学体制,针对师范教育的特点,增设声乐实践及声乐教学法等课程,培养学生既会唱,又会教。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  相似文献   

6.
尚德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其中创作的花腔艺术歌曲数量最多,在花腔艺术歌曲中国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探析《七月的草原》的创作特征,了解作曲家如何把西方的花腔特点与我国民间的花腔因素相结合,以及如何运用花腔技巧与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相结合,这对今后演唱其作品及专业学习都能带来较强的教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声乐史折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中国怕乐史发展脉络,古代歌唱家及声乐评论,传统声乐理论,古代歌曲,少数民族声乐进行了介绍与评价,以期对中国声乐史描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8.
中国风格的花腔声乐作品的创作很多,但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尚德义先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的花腔声乐作品.本文以<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这首花腔女高音作品为例,从风格、演唱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迄今诞生最早,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同时又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类艺术。西方音乐整体上是由两条线索而发展的,在声乐的范畴中也可以这样划分。意大利的歌唱艺术早在13世纪就有了初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后,声乐艺术完成了由原来理性的宗教艺术到感性的感情艺术的过渡,从17世纪末开始,意大利歌剧更加注重于声乐炫技,使得花腔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日渐成熟,一直到18世纪时,声乐演唱的技巧趋于顶峰。随后先锋音乐开始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乐派。表现主义音乐强调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世界,它的主人公主要是那些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小人物",主要创作手法是由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多为无调性或自由调性的音乐,有勋伯格的学生贝尔格创作的悲剧《沃采克》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彭斌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5):125-126
声乐艺术的基础主要在于发声和声音的质量。歌唱家只有了解了声乐艺术,声乐艺术对声乐技巧的重要性。才能在将来的学习中少走弯路,掌握准确的声乐技巧,以优美动听的歌声献给广大的观众。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美好的声音离不开情感准确的抒发和表达,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的表现力无疑是声乐教学中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憋气是声乐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于气息的保持和控制,增强声带张力和声区的过渡,建立坚挺的声音通道和增强整身歌唱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乐的艺术美融合贯穿在声音的发出、歌词的撰写、旋律的谱就和歌曲的唱成这整个的创造过程中。这种艺术美能够让演唱者本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即审美体验。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可以从声音、歌词、旋律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审美体验,并融合于自然而有创造性的表演中,形成独特的声乐美,进而感染听众,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正是建立在生命感知这一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活动,并且在这一教学活动本身,孕育和充满了歌唱嗓音艺术的生机和活力。美感训练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应始终置放于一个特殊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形式,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声乐艺术,都是建立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语言是声乐的精神部分,声音则是表达语言的手段,而艺术化的美丽的声音本身也包含了很高的文化意识。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结合,能够将声乐艺术语言准确运用到演唱中并和情感完美结合就是完美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6.
浅议歌唱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情感与歌唱技巧是声乐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声乐学习首先必须掌握的两个基本知识,二者共同存在于歌唱的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歌唱者把声乐作品通过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即歌唱情感和声乐技巧有机的结合,用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准确而生动的歌声再次传递给观众,从而引发与观众内心情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声乐,从登上中国新世纪的艺术舞台就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也区别于西方的面目,围绕这一主旨形成了中国歌唱艺术从戏曲到声乐的研究等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其中,如何获得完美声音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审视的热点问题,其对声乐教学深入研究具有很现实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各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所追求的歌唱技巧的最高境界。作为高等师范的声乐教育者,不懂意大利语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和障碍。中国人在演唱意大利语歌曲时,通常不能区分清、浊辅音.按汉语的习惯来读复辅音。可以根据拼读规律来掌握正确的读音。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声乐演唱的"民美结合""民通结合""美通结合""民美通结合"等演唱方法不但形成"声乐演唱跨界现象",促使声乐演唱和文化意识的多元化,而且对审美文化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教化、宗教启蒙、大众消费三个方面,对构建当代传统文化,乃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和谐社会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即在语言上要达到"字正腔圆"符合人民大众的听觉和审美习惯,又要在演唱时融汇中西的科学发声方法美化音色同时在作品风格上要体现演唱个性的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分和精华,对各民族各类型类民间音乐的表演进行研究,将其表演艺术和歌唱方法上升为理论并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