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细菌的大小一般在微米量级(1微米=1000纳米),但迄今发现的病毒中,较大的直径为200~300纳米,较小的直径仅有10~20纳米。1992年,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发现了当时最大的病毒,叫"巨型病毒",其直径大约在400~500纳米之间。这种病毒甚至比一些细菌的个头还大。时隔20多年,如今科学家发现一种更大的病毒,叫"潘朵拉病毒"。这种病毒直径大约为1微米,已经跟一般的细菌有得一比了。有人开玩笑说,这也许是一种外星来的病  相似文献   

2.
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它小得用普通显微镜都无法看得见,要用高级的电子显微镜我们才能看见。一般一粒病毒的直径只有几十纳米(1纳米=10-9米),这么小的东西质量究竟有多大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花了科学家几十年的时间才得以解决。美国普度大学医学工程系的雷士德·巴西尔博士,最近发表了一粒天花疫苗里的牛痘病毒的质量,这个数据是9.5飞克(1飞克=10-9微克=10-15克)。也就是说,至少要堆积1万亿个牛痘病毒,才有一粒米那么大的分量。巴西尔还表示,所有的病毒质量都在几飞克到几十飞克之间。那么,科学家是怎么测量出病毒这么小的质量呢? 这是因为他们研制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调查公布,艾滋病的蔓延速度十分惊人,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安全,被定为是这个世纪首要攻关的重大医学课题。人体内有一种能抵抗普通滤过性病菌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免疫力"。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被称为HIV的滤过性病菌感染的疾病,而这种病菌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很容易使人生病,会引起多重性病  相似文献   

4.
病毒,我们都清楚,就是那个一心一意制造麻烦的主儿。那么病毒是一种生命吗?这个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直到今天也没有达成共识,而难以达成共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病毒太简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细菌,我们都知道很小,非常小。它体长只在微米级。绝大多数细菌介于0.5至20微米之间。细菌这么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单细胞生物,就是说一个细菌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但不要把细菌误解成同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同样的东西,细菌在结构上比细胞更加简单和粗糙。而我们同蚊子、骆驼、变色龙以及沙丁鱼一样,都是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被称为真…  相似文献   

5.
《世界发明》2009,(10):37-37
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好的品牌,就是一个好的名字。无论我们试图对品牌下多少种结论,找多少类解释,但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是永久不变的定义。至于其他的东西,你都必须依附于这个名字,以这个名字为载体,呈现于大众。  相似文献   

6.
它们是遥远的宇宙深处的一种星体,它们的直径不到一光年,而亮度(每秒所释放的能量)却比直径为10万光年的巨型星系还大千倍!它们看起来如同普通的恒星,但其璀璨的光芒使远在100亿光年之外的我们也能看到它们,于是科学家叫它们“类星体”,并形象地称它们为“宇宙的灯塔”。40年来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来说,病毒都是很微小的。病毒通常由包裹在一个直径约100纳米的简单蛋白质壳中的DNA或RNA片断构成。科学界几乎不认为病毒是一种独立的生命形式,而认为所有病毒都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体”。但是,两年前在英格兰布拉德福德发现的一种病毒打破了这种概念。这种被科学家命名为“Mimivirus”的病毒个体巨大,直径达到了500纳米。如果从这种病毒带有绒毛的外表算起,这种病毒的直径为750纳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病毒不仅仅只是比所有其他病毒都大上几倍,而且比许多细菌都大。此外,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内的基因数量达到了惊人的911个。…  相似文献   

8.
<正>说明书有千万种,但这个绝对是一个极大个儿的,来自脑洞大开的科普作家兰道尔·门罗。它全文流畅到甚至连小学生也可以通读。它的创作初衷很简单,正如门罗所说:"我们已经有很多解释各种东西叫什么名字的书了,而这本书是用来解释它们是干什么的。"不可否认,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使用  相似文献   

9.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在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病毒感染疾病,至今尚无一种可靠的药物。这主要是因为细菌的代谢过程与宿主不尽相同,它们能被某种药物杀死或抑制其生长,而同时不致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但病毒则不同,它与宿主的代谢过程常交缠在一起,所以很难找到一种仅对病毒有作用,而又不致危及人体的药物。目前在预防方面有效的办法是以病毒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以产生免疫作用。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其一是免疫的期限比较短;其二是免疫作用的特异性很大,即一种疫苗仅能对一种疾病有效。但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而且有些病毒迄今尚未分离出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战争.发动攻击的部队是细菌,被攻击的是植物,而战场则是我们脚下的土地.   尽管一个土壤孔直径可能不到一毫米,但细菌们使用的战术完全适用于一场常规战争,那些致病菌就像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能精确把握时机,它们会耐心等到最佳攻击时机到来之后--细菌部队足够庞大的时候才会共同进攻,一举歼敌.……  相似文献   

11.
细菌和病毒在一般人眼里尽是一帮惹事生非的家伙。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它们,但一旦它们钻进我们身体里为非作歹起来,那就像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一样,会把我们折腾得够呛……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未来有种高性能电池中带有细菌或者病毒,那么无疑会把你吓一跳。但是带细菌或者病毒的电池,这可不是科学的幻想,而是有望在未来推广开来的一项新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2.
假定在某密封试管内存在着细菌和病毒,它们的总数共2000个,两者势不两立。起初由细菌发起攻击,每个细菌能消灭3个病毒;然后是剩下的病毒展开反攻,每个病毒能消灭了2个细菌;在这以后,每个剩余的细菌又去消灭3个病毒……这样的轮番相互攻击并消灭对方,一直持续到细菌和病毒的数量达到相等时才宣告结束。那么你能说出这时细菌和病毒各有多少吗?  相似文献   

13.
<正>沙漠林鼠住在美国西部的莫哈维沙漠,它们的主食是一种叫作石炭酸灌木的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有毒,其关键成分去甲二氢愈创木酸会严重损害老鼠、兔子等啮齿动物的肾脏和肝脏。事实上,一只沙漠林鼠一天所吃的石炭酸灌木的量,就足以要了一只普通白鼠的小命。科学家们发现,林鼠能将毒草当美味得益于它们肠道内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够分解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相似文献   

14.
科学所创造的美丽是很多人所无法想象的,而“纳米花”就是科学家所创造的一个奇迹。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基于纳米技术所开发出来的新材料在显微镜下形成了一个漂亮的花瓣形状,这个美丽的“纳米花”的直径只有头发的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它们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目前已知的食电细菌有两种:希瓦氏菌(图)和地杆菌,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培养出的食电细菌,与已知的两种食电细菌毫不相像。这意味着还有一个整体的微生物世界是我们从不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异形。  相似文献   

16.
巨病毒分离毒株来自英国Bradford的一个冷却塔。最初因其大小(是已知最大病毒的三倍大,而且大于很多细菌),该病毒被误认为一种细菌,它是在名为”Acanthamoeba polyphaga”的原生动物中发现的。当它被识别为一种病毒时,它被称之为一种模仿病毒(mimivirus.因其与细菌相似而得名)正式称谓为APMV。现在,一种新的、甚至更大的APMV毒株已从巴黎一个水冷却塔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刘静 《科学中国》2007,(11):11-11
最近,研究人员从曾经感染上禽流感的病人身上提取抗体,并用其抗体对注射了禽流感病毒的小白鼠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抗体使小白鼠免受禽流感病毒的侵害.此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医学图书馆》2007年5月刊上.研究人员认为,总有一天医生们能获得一种新的手段来对付人类禽流感的全球爆发.荷兰伊拉兹马斯医疗中心的抗滤过性病原体学者Albert Osterhaus说,抗体虽然不如抗滤过性病原体药物实用,但它可以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细菌强力胶     
自1990年开始,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生长在江河、溪水和排水管道中的一种普通的细菌。科学家的本意是想研究它们的基因,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他们注意到这种细菌附着在管道上的吸附力极强,要想把它们从吸附的地方清理下来很困难。经测量,它们与管道壁的这种吸附粘合力竟然达到每平方厘米1万牛顿!通过对这种强粘合力产生的原因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这种细菌是靠一种糖分子的细长分子链起粘附作用。当细菌粘在管道壁上时,若这种细菌自己不想解除吸附,就很难把它们清除掉。如果把…  相似文献   

19.
“气候”二个字我们是很熟悉的,但是在气候的上面加上了“微小区域”的帽子却变成一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了。这个新奇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是很大的,按说我们是不能忍受这种剧烈的变化的,但是我们却一直很好的生活下去了。这就表明人们真真生活着的气候决不是气象台测出的普通的气候,而是“微小区域的气候”。这里所说的“微小区域”,就是指的人的皮肤附近的这个区域,只要人活着,人的皮肤附近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不仅仅人是生活在微小区域的气候中,所有的  相似文献   

20.
正巨型病毒无处不在,它们以令人惊讶的方式走在进化之路上。细菌还是病毒1992年,人们在英国北部的布拉德福德的水塔中发现了一种神秘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无论怎么看,这种微生物都很奇怪,这是一种毛茸茸的多面体,有20个面,这些特征暗示着它是一种病毒。但专家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