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应付方式对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职校生的自我和谐.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校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职校生总体上趋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应付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幻想、退避等消极应付方式;文、理科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国内广泛运用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在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高中生在个人取向家庭价值感维度、应付方式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来源差异。(3)高中生在总体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生理价值感、应付方式解决问题因子和自责因子上存在年级主效应。(4)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和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他们的应付方式有显著相关。表现在自我意识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退避呈负相关;自我意识水平对应付方式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山东省某两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当前高职生的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心理测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教给学生有效的应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付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建构和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留守经历"对高职生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影响,文章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宁波市3所高职院校的687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生的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方式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留守方式、来源地、专业和年级是影响"留守经历"高职生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客观因素;"留守经历"高职生自我评价能预测应对方式。文章在此结果上提出相应的四点建议,为"留守经历"高职生的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邯郸市四所特殊教育学校初中阶段聋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其应付方式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初中阶段聋生采取的应付方式总体比较积极,但幻想、退避、自责等消极方式的使用也占一定比例;初中阶段聋生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女生求助因子的使用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聋生使用的应付方式趋于成熟化、积极化。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83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SCL-90的9个因子得分都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通过应对方式这一中间变量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我们对250名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问卷。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自尊、自我效能感倾向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付方式呈负相关;当代大学生倾向于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中性别差异仅存在于求助因子中,年级差异仅存在于退避因子中;解决问题因子对自我效能感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和自责因子对自尊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最后的结论是,使用适当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验法,对河北省4―6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6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4―6年级聋生使用最多的应付方式是解决问题、求助。(3)4―6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应付方式有显著相关。表现在自我意识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退避呈负相关。(4)自我意识各因子对应付方式各因子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安徽省306名高职生进行测量,考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不同应付方式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应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COPE量表和SCL-90对初中1~3年级学生371人进行测量后发现,初中学生的应付活动主要有:他们在面临应激情境时,较多采用“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情绪专注与疏泄”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应对困境;以“情绪专注与疏泄”为首的情绪性的应付策略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影响,乐观性解释则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要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立,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认清培养高技能人才自我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根据高职生自我责任意识的现状提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的创新渠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应付方式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调节作用。大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自我防御机制,包括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压抑作用、否认作用)和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白日梦、倒退、投射和发泄);另一类是自我调节机制,包括调整心态、调节情绪、总结经验、转换视角、放松和倾诉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高师生自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自尊水平与解决问题这一应付方式都呈现出正相关;自尊水平与自责、幻想都呈现出负相关;自尊水平与求助、合理化这两种应付方式都无相关;男生的自尊水平与退避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而女生在这两者之间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国内教师应付方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发现,教师应付方式具有跨情境性,表现出以积极应付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应对压力时采用何种应付方式,与个体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对三峡库区高职院校31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特质焦虑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并有显著影响,自我价值感越高的个体特质焦虑越低;在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低自我价值感对照组的高职生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不足或过度都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对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发展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