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文首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后就此设置的练习是:“最”表示沙漠危害人类的程度怎样?“之一”能不能丢掉?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沙漠对人类危害程度之严重,而且也能知道除了沙漠对人类有极大危害之外,还有冰雹、地震、火山爆发、山洪等其他的自然敌人。目前“最……之一”也用得相当多,并散见在报刊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是不是某种“说法”使用的人多了,使用次数多了,就逐渐成为正确的说法了呢?我总觉得:“最……之一”这种用法是错误的,它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语法习惯。翻开《现代汉…  相似文献   

2.
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是较典型的一篇说明文,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说明改造沙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我抓住怎样向沙漠进军这一重点段落,先明确提示作者是按“如何抵御沙漠的进攻,如何向沙漠进军,如何利用沙漠”三步安排说明顺序的。然后把课前设计的图画在小黑板上(见图)让学生根据图上画的内容回答问题。学生能把沙漠向人类进攻有“游击战”、“阵地战”两种方式很快答出来,而且还能指出此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大凡名家高手写诗作词,有很深厚的文字功底,十分讲究修辞,他们的作品总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以求用语精当,真所谓“妙笔夺天工,只字传精神”。充分显示出其深厚的语言、文学素养和卓越的语言功力。纵观历史,关于“一字师”的佳话趣谈,可以说比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法国评论家众口一词地把十八世纪的法国诗歌领域称之为一片沙漠,例如:“对于喜爱诗歌的现代人来说,法国的十八世纪是一个沙漠。”(布吕奈尔等《法国文学史》第一卷第363页)“人们有权把安德烈·谢尼埃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法国诗歌沙漠’。”(让·罗斯洛《法国诗歌史》第57页)“概括地标志了这个时期的特征的表述方式,就是‘诗歌的沙漠’。”(莫里斯·纳陀:《法国诗歌,《十八世纪》,转引自《十八世纪法国诗歌》第153页,拉罗斯古典丛书版,巴  相似文献   

5.
一鲁迅先生在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时,一再谈到他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是为了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其实,论者早有指出,不仅《阿Q正传》,而且鲁迅小说的主要和多数篇章,都曾以不同程度和表现形式。采用了同样的“画魂灵”的艺术手段,并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如茅盾作于1927年的《鲁迅论》中就说过,鲁迅小说,描出了“‘老中国的儿女’的灵魂上,负着几千年的传统的重担子”,它使人读了“不能不懔懔地反省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一、《邂逅集》,1994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汪曾祺的第一本作品集。是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时写的,系沈从文先生所开“各体文习作”课上的作业。 关于书名的由来,作者解释说:“我的小说的题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个集子定名为‘邂逅,。”(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本书收入小说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邂逅》。《邂逅集》现在已很难见到,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中选了原《邂逅集》中4篇作品:《复仇》、《老鲁》、《落魄》、《鸡鸭名家》。“虽然编集时都作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保留了原貌。”(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相似文献   

7.
一、修改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遗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书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一点刍见     
有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祝福》一文时说“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道出她(祥林嫂)对鬼神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我们认为,这样评价不切合文章中祥林嫂的思想实际,把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说成动摇,未免提得过高。《祝福》中写道:“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段话,只能说明祥林嫂在临死前,对魂灵的有无认识不清而在心灵上产生了矛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进一步识别和把握应用文的通用格式相操作要点;二是了解“计划”、“简报”、“合同”与“报告”的不同之处;三是应用文的应用用语的基本特征。教学的重难点是:格式操作和用语操作。为此,教学本单元应与上单元联系起来,采取比较的方法,从比较中见同见异,掌握“两个操作”的要领。 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为“格式比较”(2课时)、“用语比较”(1课时)和“单元训练”(1课时)三个阶段。 一、关于“格式比较” 1.标题格式的比较。从报告标题的基本格式引入,具体分析本单元六个标题,着重看其差异。比如,《××公司公共关系部1988年第一季度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钱基博先生所著《名家五种校读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三十一日出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印本,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九,无锡民生印书馆印刷.《名家五种校读记》是钱先生对先秦名家五种著作《尹文子》、《邓析子》、《慎子》、《惠子》和《公孙龙子》所作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了其中要义.除《惠子》分“征文记”、“传”两部分外,其余四种皆分“校读记”、“传”、“后叙(或序)”三部分;在“校读记”中,又于各篇分“校勘”和“提要”两种.  相似文献   

11.
《中语参》(2004年3期)刊发了江苏徐学珍老师的一篇短《“最……之一”说得通吗?》。在这篇短中,徐老师以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中的“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一句为例,说明“最……之一”合用是错误的,它违背了词典“最”字的意义,“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语法”。笔认为,徐老师的这个结论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文首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后就此设置的练习是:“最”表示沙漠危害人类的程度怎样?“之一”能不能丢掉?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沙漠对人类危害程度之严重,  相似文献   

13.
李超 《现代语文》2007,(2):116-116
《朝花夕拾》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充溢着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原始)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展现的是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思考。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着鲁迅心灵最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正是由于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的思考,在长妈妈病逝多年之后,早已逝去孩童天真的鲁迅发出了他那特有的生命的祈祷与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朝花夕拾》是包括《阿长与〈山海经〉》在内的十篇回忆片断,这一组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新、舒展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抒发了对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在鲁迅的作品中,《朝花夕拾》是最“个人化”的——散文这种文体如周作人所说,本就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  相似文献   

14.
《诗经》、《尚书》所载与周人青铜器铭文表明,周之先人死后魂灵在天上,称魂灵曰“严”,魂灵升天曰“登”或“登天”。与殷人正好相反。何以如此呢?原来周人出自西戎姬姓族姓,故保留有西戎习俗文化,而西戎习俗是实行火葬的。义渠戎之葬俗表明“严”、“登”当是出自戎语。据现在资料推测,周人废弃火葬、实行土葬当是在太王古公直父迁周以后。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个句子:①“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药》)②“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祝福》)③耳际虽有孩子撕裂似的哭声,却如同在神怪的空山里一样,幽寂得使血都变冷。(《夜》)  相似文献   

16.
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这是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课《向沙漠进军》里的一个句子。笔者认为此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一是结构助词“的”误用。首先划分引句的句子成分可知,引句谓语为“认识到”,宾语是“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从上面介  相似文献   

17.
1921年,继《故乡》后,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把对《新青年》的“政治”与“中国的人生”的“路”的思考,转向了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描写。“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它联系着鲁迅改造“愚弱”国民精神最缺乏“诚”的价值取向,也与鲁迅对民国共和危机渊源的思考密切相关,隐含地呼应着《新青年》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女工程师背着家庭历史问题的包袱,在沙漠中,寻找地下水资源,奋战了三个年头,在送水样的途中,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纯真的爱情贡献给沙漠。人们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埋葬在沙漠边缘,把沙坟堆得高高,象一座坚实的金字塔。(见张广平:《大漠人》)一个本来要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新战士,对于副连长蒙族同胞纳木斯来把他“骗”来到国境线上,一直耿耿于怀。在一次执行潜伏观察的任务中,他们在荒寂的裸露的戈壁滩上经受了三天三夜难以忍受的煎熬,两颗心终于紧紧地贴在一起了。(见朱光亚:《戈壁深处的旋  相似文献   

19.
裘兴江 《教学月刊》2002,(11):47-48
古字通假是古汉语教学的一个知识要点。在中学语教学中,历来是将“古今字”也纳入“古字通假”的范围。如“反—返”“见—现”“说—悦”等。旧版(第一、二版)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教材和教参都把它们作为通假字来处理了。在1989年6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教学词典》(罗大同主编)中,也还是把这一类字归入古字通假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一书是中国古代最为全面的营造学专著,也是中国官方颁布最早的营造法典,是研究宋代建筑以致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来看,《法式》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用语,这对考察汉语词汇中的建筑一类专门词汇的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意义直接体现在辞书编纂过程中,例如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二典”———《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和《汉语大字典》均引用了《法式》一书内容作为书证,有的还是作首例书证,如《词典》中的“束腰”、“平”、“拒马叉子”等词。另一方面,辞书编纂工作者在处理《法式》所载之建筑用语的收词、释义、书证上却往往对《法式》一书重视不够,以致出现一些不合理或是失误之处。这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看待古代科技典籍在辞书编纂中的价值的问题。以下就以《法式》一书所载建筑用语在《词典》中的收词、释义、书证情况为例,分析一下《词典》编纂在这方面的得失。一《法式》中常用而《词典》未收的词《法式》中有一些建筑用语,直接列在《法式》目录中,或是出现频率比较高,而《词典》中却未予收录,比如以下这些词:功限、料例、壕寨、蜀柱、寻仗、地、角石、角柱、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