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占良 《成才之路》2012,(11):65-65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因此,创设优美的问题情境、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核心,研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在践行素质教育新课改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散思维、探索规律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为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是要坚持创新教育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 ,好的问题能诱发思维动机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能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为此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和强烈愿…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质疑、想象等数学学习情境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数数学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活动中顺利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习者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牢固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初中学生具有灵活性高、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开放情境、建立合作小组和开拓多元探究等手段,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秦榕蔓 《中学理科》2007,(11):14-15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弊端,我们构建了创设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变教为导,变讲为学,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独立探索,交流讨论,反思评价,使学生能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郑建军 《成才之路》2013,(18):50-5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的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主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笔者多年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创设探究型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  相似文献   

10.
刘玉兰 《教师》2011,(14):89-89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3,(67):64-65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探索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索的时空,是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就此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曹学敏 《学周刊C版》2011,(3):137-137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素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变式练习情境;创设悬念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善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创设故事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才能学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相对城市小学有些薄弱,教师需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并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的.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活跃的思维方式,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诞生"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文本对话且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探究相关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一、技术优势,创设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18.
张增军 《新疆教育》2013,(14):81-8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游戏、表演、竞赛等手段,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起学生的动力之火,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本文从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索新知,加强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动手探究,大胆创新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计算、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因此,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创设情境,激励探索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自主化、培养创新意  相似文献   

20.
"问题探究"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利用探索讨论方法,实现基本理论的教学,其基本程序为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及创新应用,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