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感恩是每个人都该具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起码的修养。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各级学校在让孩子张扬个性、自主成长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使孩子失去起码的道德标准和历史使命感。为此,深入开展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激为目的的感恩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已变得非常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朱晓清 《考试周刊》2013,(79):135-135
如今,家庭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在家父母往往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在学校教师给予孩子最多的是知识,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他人的给予、付出,不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应在思想品德课上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赵云梅 《辽宁教育》2012,(16):65-66
古人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这种传统美德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社会责任,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准则,也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品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由于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他们早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对父母、长辈、老师以及周围人的付出,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享受,不知回报,甚至责怪父母长辈做得不够好。试想,孩子若能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心境就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造成大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指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努力,担当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提倡感恩、弘扬感恩、学会感恩的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丽娟 《甘肃教育》2014,(13):41-41
正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主要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  相似文献   

6.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7.
王本贤 《中国教师》2011,(12):62-63
<正>追求善良和美好是做人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的成长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播下"关爱"感恩"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回报,是学校德  相似文献   

8.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9.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高丽 《教育艺术》2007,(12):5-6
古人云:"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他人以帮助,助人为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14,(48):28-28
正感恩,是全社会倡导的道德主题,西方有感恩节,中国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感恩故事。对给予自已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本是一种美德。近年来,感恩教育在国内被反复提及,是因为现在的一些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为何物。为此,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学会感激别人,学会表达对父母、对老师和对他人的爱。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感恩之树”枝繁叶茂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就要鼓励孩子从现在开始,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使孩子养成习惯,我的做法是:在孩子成长本上画一棵“感恩之树”。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帮家长、帮老师、帮邻居,还是帮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会画在这棵树上,每做一件好事就在“感恩之树”上画一个小红心或一片树叶。当树上出现10个小红心或…  相似文献   

14.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太缺少感恩之心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要使学生从家庭、社会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的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三生教育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体验到幸福,能够分享幸福。一、感恩让学生幸福感恩是美好的情感,是人的基本道德,是处世的哲学,是做人起码的支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今天,虽然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家一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言听计从,加之社会、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对他人给予的关心、爱护熟视无睹,只管"拿来"而心安理得,只求索取,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去关心爱护他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迫切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感恩是做人的起点,是尊重的基础,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元素。感恩教育具有坚定的原则性、丰富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等特征。加强感恩教育可采取如下途径:将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大环境;引导学生勇于实践,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18.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电是一种责任意识。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中小学生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9.
孙玮 《湖北教育》2008,(1):54-55
感恩是一个人内心道德底线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高尚品质与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克服现时"感恩教育"狭义化的倾向,需要站在培养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社会人的角度,更需要学校、家庭及社区三位一体全方位联动来提炼孩子心中这种美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袁娅玲 《考试周刊》2007,1(52):127-12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人生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的心使人感动。新时期的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知恩图报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