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广西桂系军阀与蒋介石有矛盾,桂系军阀出于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在政治上尽量表现开明,加上桂林是抗战后方,因而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都云集到桂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当时桂林文化活动中最活跃、最有声色的是戏剧。 抗战时期,在桂林活动的戏剧家和演员很多,著名的有田汉、欧阳予倩、夏衍、洪深、瞿白音、焦菊隐、章泯、马彦祥、杜宣、洪遒、熊佛西、唐槐秋、金山、许之乔、万籁天、汪巩、严恭、许秉铎、吕复、朱琳、刁光覃、石联星等。他们编剧、导演、演戏、出版戏剧刊物、开办训练班、举办讲座、普及戏剧知识、培训戏剧干部,日以继夜地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 在桂林活动和到过桂林演出的戏剧团体也极多,计有“新中国剧社”、“国防艺术  相似文献   

2.
桂林时期的《救亡日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份相当特殊的报纸,它名义上是国共双方共同创办的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但实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肩负着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使命。同时,它处于国统区,并且是国民党军阀桂系的统治中心——桂林,这个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这些使得桂林《救亡日报》能够较为广泛地报道抗战主题的消息和撰写较为敏感的时事评论。另外,桂林在抗战时期还是有名的“文化城”,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名人,新闻出版事业相当旺盛。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份报纸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积极地开展统战工作,动员和团结了各方面的进步力量,领导和推动了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开展,使桂林成为全国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被誉为“文化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和文化方面论述桂林抗战文化的几个独特之处: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桂系没有反;当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仍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国统区的桂林抗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革命和进步文化为主导的、并占领了桂林主要思想文化阵地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的熊熊火光,把苍茫神州的民族意识照亮,给桂林诗坛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壮丽和辉煌。桂林文化城6年,云集诗人700多,出版诗集90余册,使“山水甲天下”的名城成为一座空前繁荣的红色诗城。抗战的烽火战场孕育了诗人们的诗情,爱国主义的英雄主义思想感情奏响了桂林文化城诗坛上格调高昂的抗战旋律。桂林文化城的诗歌创作,不仅品种、产量多,而且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自由体诗,主宰了当时的诗坛,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新诗发展历史的必然。既有传统手法,也有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的象征手法;各呈丰姿,各显异态,五光十色,争奇斗艳。  相似文献   

6.
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在桂林文化城,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与抗战存在着密切关系。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蕴含着丰富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试点,以桂林临桂为点,发展成"一点三星三区"的基本布局,形成与桂林老城相互呼应的国际旅游名城。通过梳理桂林临桂的文化脉络,以城市意象的各要素为依据,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提出打造桂林旅游城旅游文化、道路文化、边界文化、节点文化、地标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西南剧展是抗战时期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当时海内外对其评价:“中国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检讨既往,共策将来,对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实具有重大贡献.”新西南剧展是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的一个大学戏剧文化品牌,以重排、重演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优秀剧目为主要内容,旨在以青春激活历史,用学术引领时尚,既重现桂林文化城的辉煌壮烈,又体现今日大学生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9.
西南剧展是抗战时期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当时海内外对其评价:“中国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检讨既往,共策将来,对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实具有重大贡献.”新西南剧展是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的一个大学戏剧文化品牌,以重排、重演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优秀剧目为主要内容,旨在以青春激活历史,用学术引领时尚,既重现桂林文化城的辉煌壮烈,又体现今日大学生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童真美感——论"桂林文化城"儿童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随着"抗战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桂林的诗歌创作和各项诗歌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貌。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童真美感在整个桂林文化城诗坛上绽放出奇光异彩。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创作儿童诗歌的诗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来关注抗战时期的儿童,描写儿童生活、思想,反映抗战的愿望,写出了大量的诗歌,为桂林文化城诗坛增光添彩,丰富了桂林文化城诗坛,推进了中国新诗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发展桂林文化游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誉满全球,又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将桂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是全市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桂林的建设不能忽视丰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并有选择性地恢复历史文物古迹,兴建历史文化博览城,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博物馆的作用,加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开发出桂北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遵循旅游发展中的历史文化性,将为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初期共产党与桂系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桂系首先形成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桂系在广西、安徽等地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允许共产党人和社会进步人士在广西和安徽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桂系的成功合作,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桂系军阀对长征路过桂北地区的中央红军,并不是好心地“送客”,而是采取了非常恶毒的军事“攻击”行动。文章列举了新桂系军阀凶残对待中央红军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新桂系军阀凶残本性的形成原因,并阐述了揭示新桂系军阀凶残本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而兴,也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的丧失而衰,创造过持续而相对独立发展的奇迹,形成过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秩序和文化关系.在戎马倥惚的战争岁月中,桂林文化城曾经发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作用,具有文化抗战的军事意义,世移时易,它的文化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1928年蒋介石再起考论张安东蒋介石1927年8月的下野是被迫的,也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他把在位时形成的各种无力解决的危机和困难交给桂系,接着又利用这些危机和困难,利用桂系新形成的矛盾和困境,在各派间挑拨离间,采取纵横卑阖的手段,战胜对手,取得国民...  相似文献   

16.
1928年蒋介石再起考论张安东蒋介石1927年8月的下野是被迫的,也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他把在位时形成的各种无力解决的危机和困难交给桂系,接着又利用这些危机和困难,利用桂系新形成的矛盾和困境,在各派间挑拨离间,采取纵横卑阖的手段,战胜对手,取得国民...  相似文献   

17.
在七十年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军队并没有给中央红军的长征“让路”,“让路”说是不存在的。桂系撤离湘江防线既是中共军事领导人正确军事谋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的结果。桂系奉行的战略方针是只追击不堵击,但在湘江战役中桂系并未完全执行这一方针,由于红军的脆弱部分在后卫线,所以桂系军队的进攻造成了红军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主要旅游景点达200余处,有被誉为  相似文献   

19.
<正>桂林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石画便诞生于这片山水奇貌之中,以坚硬石材绘柔美画卷。桂林石画将传统技艺和桂林特色文化完美融合,选用桂林特有的鸡血玉、漓江石等为原材料,以石代墨,绘制画卷,被人们誉为“可带走的桂林山水”。2018年,桂林石画被列入第五批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代桂林文化城的一些鲁迅研究专家对《阿Q正传》的主题作了相当深刻的探讨。邵荃麟的“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观点与欧阳凡海的“追求革命动力和发掘革命的种子”的看法具有互补性。认为特别是当时邵荃麟关于《阿Q正传》思想意义的论述更具有空前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至今仍能给人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