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炎昕 《教育导刊》2013,(12):12-15
教育即交往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文章主要从“交往”在教育中的定位、“教育即交往”的理论分析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等方面对“教育即交往”这一教育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交往”与“合作”。《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交往意义的互教互学。那么,什么是教育交往芽课堂教学怎样开展教育交往呢芽一、对教育交往的认识1.教育交往的前提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认为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可能发生教学。这应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超越了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数学课堂存在着师生交往和学生交往,交往的双方都…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交往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交往教育实验中,我校教师全员参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构了能体现交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要求的、操作性较强的“交往教学模式”,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交往教学子模式群。这是交往教育实验的一个丰硕成果。一、“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一)“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2.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有关观点;3.德国“交往教学”流派的思想;4.我国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有关命题。(二)“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实现依据交往教育教学理论已进入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跳出西方历史上对人存在问题的认识桎梏,雅斯贝尔斯试图用“交往”来解析人存在问题的本质,并对教育交往活动进行论析: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本真的教育即通过主体共在的精神交往促进主体灵魂转向的实践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未来教育交往史应加强对教育交往中共同体的关注与体认,加深对教育交往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还原和解读,加大对教育交往中主体共在精神交往活动的挖掘和探究,进而牵引着教育交往史研究者不断深度剖析交往主体中的个体及共同体,解读历史中“精神交往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解析现实中“变革的教育”和“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教育互动,本质上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园的一种教育交往,“教育性”与“主体间性”是师幼教育交往的两大特征。但由于师幼教育互动存在“成熟”与“幼稚”、“施与”与“接受”的不对等性特点,容易导致教育互动偏离教育交往的本质。因而,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必须具备理解素养,它至少包含“幼儿的视角”理念、“真正的关爱”情感和“自觉的聆听”研究力三个方面的内涵,它是师幼教育互动回归教育交往本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 1 0月 2 7日至 3 0日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 1 8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教育与交往”这一主题 ,展开了深入的、广泛的讨论。一、教育与交往的一般检讨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类存在和社会进化历史本质的总体性哲学范畴”这一命题 ,引起了诸多学科的关注。教育中的交往问题 ,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不同程度地关涉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与交往”涵盖博广。从交往出发 ,有助于深化对教育起源和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 ,反过来…  相似文献   

8.
在交往中建构个体--教育交往审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相互作用,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同时,由于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关系也就体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交往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表现为教育交往是平等与不平等交往的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交往的统一,“互动”与“教育”的双重性质,以及教育交往具有着促进个体在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意义上建构自我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愈来愈肯定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必要性,叶澜教授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能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展现,师生双方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前 ,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将“交往”引入教育研究之中 ,用“交往理论”来重新审视或探讨教育中的诸多理论问题 ,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理论认识。最为典型的是提出了“交往的教育过程观”。这种尝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也有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局限。应该说 ,教育学以及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并非始于今日。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 ,强调了人际交往的教育价值问题。前苏联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对“交往”进行过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德国在 2 0世纪 70年代还兴起了“交往教学论”流派 ,其基本思想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双方的有效沟通,是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观念,为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资源。较之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在沟通情境上具有三方面的变革,即从“被动客体”到“参与主体”、从“现实环境”到“网络环境”,以及从“以理服人”到“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交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并非仅仅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交往的深层旨趣在于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转向。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转向;从“灌输”到“对话”的转向;从“知识化”到”人性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奥运教育的开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动力和内涵,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交往能力为切入点,在深化“三礼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将“三礼教育”的成果与奥运的精神、理念相结合,创造性地打造了“一班一国”的奥运教育模式,用培养具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国际文明人的教育目标来实现“三礼教育”、”奥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育人质量,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不仅从哲学层次上提出了“交往”理论,而且还将交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并作了深入的探讨,具体论述了交往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大学中生命的精神“交往”,由此构成其交往教育观,这对于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摆脱理论理性的缺陷,冲出结构主义的语言牢笼,布迪厄开始关注语言与符号权力间的亲密关系,将语言分析还原到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中,使语言规则与语言实践耦合,建构了独特的实践语言学理论———语言交换市场理论。布迪厄的语言交换市场理论对于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重视对教育交往中话语的还原与解读,重视对教育交往中实践者的标示与体认,重视对教育交往语言市场的塑造。此外,教育交往史在研究焦点上,应着眼“语言的符号权力”与“符号权力下的语言”,在研究视角上,应聚焦“语言市场中的教育交往”与“教育交往背后的语言市场”,在研究方法上,应创造性应用“参与性对象化”与“对应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对师生交往过程的探讨,进而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是师生交往研究的出发点和旨归。  相似文献   

18.
“三全育人”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以课堂思政教育为主阵地的思政教育范式,建立一种新的非组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即课程资源。“三全育人”之十大育人体系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各个因素的育人功能,将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作思政课程进行建设。二是交往场景即课程单元。交往场景是校园师生交往情境,一个场景即为一个思政教育的师生交往情境,类似于课堂教学中一个基本课程单元。三是交往过程即教育过程。师生交往过程通过思政教育意义阐释、师生互动等达成共识,落实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导小学生的交往实践,开展对小学生的交往教育。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交往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结合当前教育工作实际,多维度完善交往教育措施,让学生“活”起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往教育”是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在“十五”期间自主开发、研制、实施的校本课程,在五年多的交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中.该校提出“以共生为价值取向,以交往为教育主题,以唤醒为教育要义,以体验为学习方式,以活动为运作载体”的课程核心理念,倡导教师自主确定交往主题、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自主提炼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刊登该校“交往教育”校本课程的优秀论文、案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