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研究性试题,它主要考查考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否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例1 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和蜡烛点燃后分别有什么明显现象发生?根据此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间的关系。评析:此题考查考生能否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不同结论间关系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蜡烛熔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点燃蜡烛,可看到蜡烛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伴随着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结合化学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第二课堂却克服了上述的不足 ,起到了联系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作用 ,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 ,从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 ,平时学生对蜡烛燃烧的变化和现象视而不见。我在上质量守恒定律之后 ,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蜡烛燃烧以后 ,什么都没留下来 ,这是不是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然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蜡烛燃烧现象 ,并根据燃烧产物…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以蜡烛为载体,引领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分层的原因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在被点燃蜡烛的下端系一重物,就可以让蜡烛竖立着漂浮在水面上静静地燃烧,这真是个有趣的想法.这种燃烧蜡烛的方式和在蜡烛座上燃烧蜡烛的方式相比,是有区别的.在蜡烛座上燃烧,整根蜡烛几乎能够全部燃尽,正可谓: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漂浮在水面上静静燃烧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蜡烛燃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探究活动,承载了许多物理、化学知识.燃烧现象能够激起很多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也会针对燃烧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鲜明、有趣,许多教师对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文章以蜡烛燃烧为主线,结合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对什么物质在燃烧,火焰中有哪些成分,如何检验反应产物,燃烧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亮度,蜡烛在失重条件下能否燃烧、如何燃烧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反思进行实验改进与设计的通用性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8.
水中点灯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中怎么能点灯呢?可是,现在我们请大家来试一试。l.准备:(l)将蜡烛拧进一个大螺母里,放在碗底中间(蜡烛的芯要比碗口低)。(2)往碗里慢慢加冷水与蜡烛上口平齐。2.实验:点燃蜡烛。当蜡烛的火焰着到水面以下时,蜡烛继续燃烧而不熄灭。3.道理:水能吸热,接触水的蜡烛表面不熔化。水中点灯@李有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改进验证蜡烛燃烧产物与点燃白烟探究实验的途径,提出借助矿泉水瓶和冰袋定性研究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采用手持技术定量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彩色生日蜡烛点燃蜡烛燃烧引出的白烟等实验改进措施,以期让实验操作更简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10.
梳理、分析3个版本教科书中蜡烛燃烧实验的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对教科书实验设计提出商榷,深入研究文献成果的特点,透析不同熄烛方式的原理,利用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设计蜡烛燃烧实验探究活动,完成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观察烛油的形成和隔空点烛实验的改进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再简单不过的照明用具了。为了照亮别人,它毫不吝啬地燃烧着自己;为了赢得光明,它无怨无悔地化成了灰烬。虽然它一生短暂,但却一世光明!由蜡烛你我自然都想到了我们教师,因为在我国,人们不是常把教师比做蜡烛吗?是啊,“不为物欲所驱  相似文献   

12.
薛景云 《成才之路》2020,(11):74-75
化学探究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在实验探究课上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善于观察和探究,就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文章是化学实验探究课“蜡烛燃烧”教学实录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安排的第一个“活动与探究”内容.教材安排从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其中,对“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最明亮?”教材没有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观察.  相似文献   

14.
“燃烧”这一化学实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相关,又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对燃烧的实验操作现象、条件和灭火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考查.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偶尔在一则早教广告上看到这样的话:“不要毁掉孩子设计内在生命的软蜡.”仔细品读,觉得很有道理.是呀,孩子的天性不就是一支燃烧的蜡烛吗?这蜡烛能点亮孩子的生活,让生活多姿多彩;这蜡烛能点燃孩子的潜能,让潜能无限被挖掘.如果给蜡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它就能一直灿烂地燃烧;换句话说,顺应儿童的天性就等于更好的发展儿童.那么,只要我们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就一定能达成语文课堂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中常常出现理化综合试题·这是因为该类题将化学内容渗透到物理题中,这既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学科之间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学科交叉和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该类题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亮点·下面,以四道典型题为例谈谈理例化1综(合20题03的年解陕法西·省中考题)如图1所示,把点燃的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蜡烛在氧气里比在空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燃烧停止后,稍稍冷却,瓶内壁上就会有水雾出现·瓶内壁的水…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将教师比喻成能照亮他人的蜡烛,用照亮他人却将自己化为灰烬的蜡烛精神点赞教师.这种比喻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基于蜡烛燃烧这一物理现象的外在描述.往深里想,这种比喻也很悲凉,教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传承了知识、传播了真理,最后自己却变成了灰烬,落得个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0日晴有人把老师比作勤劳的园丁,有人把老师比作我们人生征途上的导师,但我却要把老师比作无私奉献的蜡烛。蜡烛,是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平常只注重到它的用途,却没有人注意到它无私奉献的精神。每当我们需要光明时,它燃烧着自己,给他人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初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实验在"推测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及"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处存在以下不足: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会在烧杯内壁形成水雾,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火焰上方烧杯壁温度高,烧杯壁易发烫,出现的水雾随即蒸发,现象不易捕捉,若烧杯离火焰稍远,则没有明显的水雾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因烧杯放置时间长短、内壁石灰水多少等因素影响,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极不明显;蜡烛火焰熄灭后白烟的点燃,因吹蜡烛时用力大小、熄灭前蜡烛火焰大小、燃烧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实验时白烟重燃实验成功率低(见图1)。  相似文献   

20.
一、教法选择与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两种常见的现象中蕴涵着一定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出本节的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逐步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