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又是一个重阳节的到来,我们记起了一个词——敬老。  相似文献   

2.
在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同时给他的学生,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3.
以前用的那个电脑近来故障频频,重装了两次程序之后仍不见好转,决定弃旧从新重买一台新的。  相似文献   

4.
乔布斯的去世,在中国引起的震撼似乎超过了美国。报刊杂志乃至博客微博无不连篇累牍谈论此事。为什么世界上最崇拜乔布斯的国度里居然出不了一个乔布斯?各种反省也非常多,比如中国缺乏自由流通的信息,体制不鼓励创意,教育制度僵化……听多了,不免令人厌倦。这些话不是不对,而只是大家都在讲乔布斯式的人才成长的外在环境。而内在的因素在哪里?你如果成不了乔布斯的话,是否总应该怪罪别人?  相似文献   

5.
姚蓉 《湖南档案》2013,(12):43-43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档案工作者,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半百,漫漫27年的兰台之路,平淡而充实,平凡而有情,成就了我的无悔人生。  相似文献   

6.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33-33
《一生幸福感呈U型曲线》——这项调查由英国沃里克大学的奥斯瓦尔德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布兰奇弗劳尔共同主持。 调查显示,人一生中幸福感高低变化呈U型曲线,44岁左右达到最低点。换句话说,人的一生,早期与末期一般感觉良好,中间过程却充满种种艰难。44岁前后恰是感觉最坏的时候。这段“考验”一般会持续数年,即人们所说的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7.
龚常 《新闻世界》2006,(8):52-53
7月1日,从政42载却没有交下多少朋友的桥本,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走完了他68岁的人生。 对日本政坛来说,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是个有点复杂的异类。早年间,他作为“遗族会”会长,曾每年3次不间断地参拜靖国神社。拜相之后,他却成了参观中国“九一八纪念馆”的日本首相第一人:在讲究派系、关系的日本政界,唯他坚持孤傲本色,不肯拉帮结派,无论官至自民党总裁还是首相,始终独来独往,给世人留下一个“孤狼”的背影。[编按]  相似文献   

8.
秦鹏 《中国新闻周刊》2011,(7):I0005-I0008
产、学、研到底如何结合,对于困惑很多人的难题,王运敏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的投稿人生,颇有点喜剧色彩,平生第一次投稿命中的,不是豆腐干式的小言论,而是发表在中央一家权威杂志上的大块头文章,那是一篇关于领导干部势能动能说的论文,以丰厚的学术价值和流畅的文笔受到有关专家的注目,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有道是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投稿的一鸣惊人不是偶然的时来运转,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博闻强记、精微思辩、笔耕不辍之后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黄娅 《湖南档案》2011,(10):42-44
我的档案人生是1978年开始的,当时19岁的我刚刚从株洲县均坝乡第一林场第一批知识青年招工回城,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株洲市机床维修厂,因为在农村舍得干,入了党,半年后就在政工部门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3年打下了比较好的档案工作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调到了株洲市南区区委办公室担任专职档案人员。1985年株洲市新建档案馆,市档案局急需工作人员,我作为选调对象进了市局,  相似文献   

11.
黄娅 《档案时空》2011,(10):42-44
我的档案人生是1978年开始的,当时19岁的我刚刚从株洲县均坝乡第一林场第一批知识青年招工回城,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株洲市机床维修厂,因为在农村舍得干,入了党,半年后就在政工部门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3年打下了比较好的档案工作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调到了株洲市南区区委办公室担任专职档案人员。1985年株洲市新建档案馆,市档...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改变了这个世界,博客提升了我的写作。回顾这几年的文字生涯,我感慨颇多,对博客心存感激。我与博客的情缘,得从四年前说起。那是2006年的初冬,记得是个雪花漫天飞舞的日子,在北京工作的弟弟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哥,你也写博客吧,这是个辐射力更为强大的新型写作平台,你的好文章那么多,人们爱看,写进博客一定读者会更多。  相似文献   

13.
本书是作者对200多位中国开放式人生实践者的奋斗传奇和成功经验的分析和感悟。揭示了开放式人生大趋势,总结了开放式人生成功的十大要素,探讨了开放式人生的行动路径,为中国当代青年和正在奋斗前行的人们提供了人生成功的法则。本文摘自导言。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6):64-64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参加共青团,任崇德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毕业.开始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  相似文献   

15.
都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我更认为编辑是书的接生婆。好书须得了编辑慧眼识中,妙手剪裁。每次在书店做市场调研,看到那么多读者精挑细选,心下暗叹:真该为他们做更多好的书。读者买书是为了满足一种需求。作者写书是为了一个心愿,他们觉得各自的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生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编辑编书是为了一只饭碗,他们倾向于优选最值得出版的书。  相似文献   

16.
施金东 《军事记者》2005,(12):50-50
每一位爬格子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处女作”。作为一个带过兵、半路出家的宣传千事,我的“处女作”有幸在军报发表,实在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王静 《青年记者》2008,(2):50-51
假如你想用有限的生命去体验无限的人生,假如你想知道相同的人类有着怎样不同的灵魂,假如你希望每天的日子都有一点陌生,就去做记者吧,它将使你永远处于生活的前沿,使你的每一个早晨都充满新鲜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梁从诫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从61岁开始了他“自然之友”的艰辛事业  相似文献   

19.
七十交情九十翁,君今飞去一条龙。我是破车牛亦老,万人如蚁吊丁聪。这是我2009年6月送别丁聪的一首诗。我是在1935年认识丁聪的,那时,我22岁,他只有19岁,到我们永别,算起来已有74年了,我们都是年逾九旬的老翁了。能有七十多年的交情,不仅靠深情厚  相似文献   

20.
导师被尊为学界泰斗,为人师表.虚怀若谷。他看似不苟言笑.其实幽默活泼、充满情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