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民生新闻“贴近、鲜活、互动”的特点好比一把双刃剑,在创造了高收视率的同时,应当警惕走入“市侩新闻”的误区。已经有学者和市民提出质疑:邻里纠纷、街头闹剧、奇闻趣谈等等在现在的民生新闻栏目中比比皆是,我们媒体是否还具备权威与公信,民生新闻是不是或者应不应该单纯为了获得高收视率而取悦某些人的低层次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闻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民生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中。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状态,民生新闻是对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和丰富,其写作特点和规律与传统新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让民生新闻更“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宋娟 《新闻世界》2009,(10):127-128
《新华字典》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新闻”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而产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齐岚 《记者摇篮》2007,(3):32-32
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精神,指导推动工作,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如何打好主动仗?首先,媒体在受众心目要有“位置”。“位置”高与低?取决新闻媒体起码的职责和本分。忽视民生,是媒体对自我职责的偏废,长此以往会危及  相似文献   

6.
郑英 《新闻传播》2014,(2):63+65
感动别人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形象结果",是让新闻鲜活生动起来的活力因子。瞄准新闻中的"概念结果"来借用形象,是新闻"形象结果"的构成原则。一个好的记者要想写出出彩感人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提炼"形象结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张翔 《记者摇篮》2005,(9):40-41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个新的名词:“民生新闻”。越来越多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民生新闻当作竞争时代拓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把“关注民生”作为自己节目的宗旨。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则被奉为民生新闻的典范,为许多电视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经济领域层出不穷的经验,为经济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写好经济新闻并不是一件易事,往往会落入灌输式、套话式、终结式的俗套。如何跳出俗套,这不仅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赋予经济新闻以生动、鲜活的个性。才能让经济新闻“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是否能给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洋 《新闻采编》2006,(3):24-24
现如今,“民生新闻”正以不可遏制的态势蓬勃发展起来。在诸多传媒形式中,电视新闻因其声、影形象直观的特性,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因此,在满足人们知事、知情、被重视、被关注和自我实现这些需求时,电视新闻便被推到了最前台。在这种情况下,以普通百姓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为新闻  相似文献   

11.
刘亚 《新闻窗》2011,(3):111-112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当下,众览全国各地新闻媒体,从报纸、电视到广播、再到网络,民生新闻都占据了主体位置,有的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民生"一词已经成为各家媒体的主打品牌。2010年11月正式改版的《黔西南日报》,从改版之日起更是把关注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专门开设了民生板块,  相似文献   

12.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部分被单独提了出来,这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我国新闻传播业界与此相关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需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章炜 《新闻世界》2012,(4):19-20
在"新闻战"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新闻同质化愈演愈烈,获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对于记者来说,在"同质"新闻中寻求"另类"表达也许是让"二手新闻"活起来的重要方式。笔者对"二手新闻"的"另类"表达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邱江 《记者摇篮》2006,(5):40-40
时至今日,民生新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当中,栏目定位概念的炒作,全方位贴近百姓的报道模式,尽量平民化的主持人,可以说无所不尽其余的全面民生化。民生新闻的确火了,带来了收视率,拉动了发行量,但是民生新闻之后,我们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民生新闻鼎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多样态的新闻节目?一、研究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所在,挖掘新闻的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民生新闻则抓住了新近发生事件的变化以及它对百姓的意义。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作用的发挥,众多电视新闻节目把镜头对准,更为广泛、更为平凡、更为基层的百姓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精神需求等,电视民生报道由此产生并从社会新闻的范畴中脱离出来,承担起从微观层面、平民视角反映民众生活中新鲜因素的职责,标志着其独立品格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17.
董献 《新闻采编》2006,(6):22-22,29
最早的民生新闻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在一些电视新闻栏目中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规模。2000年左右.它逐渐成为南京电视观众的新宠,并导致南京地区“民生新闻”大战,继而迅速蔓延全国。  相似文献   

18.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的方式有很多种,仅就体裁而言,就有消息、通讯、评论、特写等等。无论运用哪种报道方式,都是为了展示新闻的最大价值。当让新鲜出炉的新闻带着扑鼻的墨香向读者扑面而来,博得最高的关注度便是新闻报道最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一些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的民生新闻的报道。笔者通过考察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餐前后》、佳木斯电台的《行风热线》、《新闻故事》等广播节目,体会到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影响力来自于讲述真实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讲述让老百姓感动的故事。总之,构成民生新闻的三要素是:感人故事、人文关怀、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