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 《科学中国人》2005,(11):58-59
序 《宇宙物质的本质》论证思路我们知道宇宙物质很多很大,但是在宇宙中如果有一种元素或一种柱子或一种东西消失后,整个宇宙物质也随之消失,那么我们的整个宇宙物质是不是由这三种的其中一种构成,看来只要找出这三种的其中一种就能知道宇宙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把宇宙中的气体、星系的质量加起来,竟然比根据宇宙早期状态计算的宇宙普通物质总量少了一半!今天,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很准确地说出宇宙的组成,宇宙的73%是暗能量,另外27%则是物质。在物质这部分中,不会发光,和我们平日接触的物质完全不同的暗物质又分去了22%,只有剩下的不到5%,才是中子、质子等普通物质。可怜的是,暗能量和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天文学家还说不清楚。其实,就算把这些暗字头的能量和物质排除在外,对于  相似文献   

3.
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的比较,宇宙中似乎有一部分物质并没有被人们观察到,科学家猜测那些失踪物质组成的原子可能是以低密度气体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由于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以网状结构散布着。一团团星系便位于宇宙网中密集的节点上,它们是宇宙中最大的物体。而失踪物质应该就填充在星系间广袤的空间中,然而科学家长期以来并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4.
暗物质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它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人类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不到10%。  相似文献   

5.
希格斯粒子是科学家彼得·希格斯设想中的一种亚原子,这种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粒子与宇宙中的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才导致了这些物质有了质量,形成了宇宙中的万物。但是,我不太赞成这一个观点。我认为,物质是由希格斯粒子吸收了能量而产生的:在宇宙诞生的那个大爆炸当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希格斯粒子,而希格斯粒子不断吸收大爆炸产生的能量从而转化为有质量的物质,导致了宇宙中的万物诞生;而宇宙中的能量在通过希格斯粒子转化为物质后,能量开始不断减少,宇宙的温度也在不断下降,直至降至现在的宇宙微波辐射温度2.7k。照此…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权威的关于宇宙形成的说法是奇点膨胀说,但我对此不赞同。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存在,宇宙才有意义。而根据能量守恒,世间万物是不可能被创生或消灭的。假设宇宙由一个奇点膨胀而成,那么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应该是没有空间、时间和物质的世界。而我们今天的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显然与能量守恒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  相似文献   

7.
有宇宙学大师认为:宇宙初开所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是等量的,但宇宙物质量奇大无比是事实。大师们接着说:宇宙初开时产生的物质比产生的反物质多了一亿分之一,于是宇宙就没了反物质。这太深奥了,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地球虽然身为宇宙的一员, 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却显得孤傲不群,像一座孤独飘零的岛屿。不要说它诞生了宇宙中极为罕见的智慧生命(而这样的生命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却难以生存),就是它上面的物质形态特别的与众不同。地球上司空见惯的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在宇宙中却极为罕见,物质第四态——等离子态,是  相似文献   

9.
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其观测手段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前者利用现代观测设备测量天体的视位置(二维)和红移(一维),从而给出可视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但是,这种测量方法只能给出有电磁辐射天体的分布。非常可能,这种可视天体的分布,并不代表物质在宇宙中的真实分布。实际上,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可能是不可视物质即暗物质,因此前种方法可能会导致人类认识宇宙中物质分布的片面性。与之相反,后者是  相似文献   

10.
两名美国数学家最近在上发表了一个新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黑洞内部的大爆炸。宇宙学上标准的大爆炸模型是说宇宙诞生于13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自那时起,这个包含着无限的物质具有无限范围的宇宙就一直在全方位地膨胀。而在新的数学模型中,宇宙大爆炸是在已存在的空间内的某一黑洞中实际发生的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向无限的空间膨胀,而留下有限的物质,即所谓的白洞。与不断吸进物质的黑洞相反,白洞会抛出物质。坦普尔说,最终,宇宙像超新星一样从黑洞中产生出来,但规模十分巨大。超出黑洞以外的宇宙和冲击波将存在于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宇宙全息论是一种揭示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奥秘的新的思维方式.   在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全息系统.宇宙全息论认为:“宇宙全息统一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反映的.各种物质(包括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都可通过中介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又通过信息相互反映,既是信息宿主,又是信息源.“   ……  相似文献   

12.
寻找暗物质     
云凡 《百科知识》2012,(17):8-10
正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为21世纪现代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揭开暗物质、暗能量之谜,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绝大多数天文学家均接受这样一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科学家认为可见物质——包括所有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等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左右,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占了宇宙总质能的96%——其中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相似文献   

13.
常莉 《科技风》2013,(6):221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爆炸形成。宇宙不断膨胀,根据能量与质量的关系,宇宙中的气团在引力等的作用下吸聚收缩形成星系,星系中的造星物质通过吸收周围的物质收缩形成恒星,在恒星的周围又存在着许多原行星盘,行星在此形成。至此,宇宙基本上也就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看来.在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之前还存在着一个近似鸡蛋的宇宙。不过那时是混沌的,里面正反物质交织在一起,大杂烩一般。正物质向外壁运动,反物质向中心运动。因为反物质的质量是负的,所以运动速度要比正物质快得多.相撞中和的几率非常小,又因为“鸡蛋宇宙”中正反物质数量相等,所以它对外压力不存在,对内压力却很大。在这种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物理学中,至少有两个大问题都涉及奇点。这两个大问题,其一是宇宙的标准模型认为宇宙从奇点爆炸形成的;其二是黑洞的结局是组成黑洞的物质挤压到一个尺度为零的奇点。在奇点处,现有的物理理论将全部失效。 宇宙的暴胀模型认为宇宙的膨胀起因于宇宙起源时的超密物质或能量从奇点处开始的大爆炸。如果宇宙当真是从奇点开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文化》2010,(8):21-21
<正>宇宙"大爆炸"后为何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而不是反物质,且人类为什么会存在呢?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本理论指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的几纳秒内,同时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各种粒子和其反粒子可能相遇,正反粒子碰撞后就发生湮灭,释放出光子。  相似文献   

17.
宇宙沸腾论     
在欣赏了惊天动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后,大多数人都为之折服。然而,惊叹之余,一次偶然的生活经历,让我得到了匪夷所思的宇宙诞生理论。150亿年前,我们的宇宙形似一个硕大的水珠,构成这团水珠的物质,是一种人类尚未知晓的、像水一样可流动的物质,其中夹杂着许多杂质。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这种物质凝固成了球体,中央物质由于处在高温、超高压状态下,逐渐变热,热能以辐射、对流等形式向外扩散。该物质的杂质由于受热的缘故,沉浸在宇宙的内壁,就像水沸腾之后,水中杂质沉在锅底一样——宇宙沸腾论由此而来。这种杂质,便是我们看到的星系的前身。随…  相似文献   

18.
杯水看宇宙     
我们的宇宙就像一杯水,看上去透明无色,什么都没有,但却充满物质。这就像宇宙中的空间一样,虽然是真空,但却充满了物质。我们宇宙中的天体就像这水杯中的固体颗粒,按这种比例,天体该是很小的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几个和哈勃常数与宇宙学常数、宇宙物质密度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密切相关的无量纲数值,并进一步通过引入一些数物理学基本常数,再经由相关的数值计算得到几个经验公式,试图以此来说明哈勃常数与宇宙学常数、宇宙物质密度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