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2003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40.5%,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非农用地,大批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在农民为城市化做出贡献的时候,通过分析失地农民产生的成因,提出相应对策分析,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生活问题,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快速,大量农民的土地资源被占用,我们称其为"失地农民"。为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并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课题旨在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现状,分析目前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农民失地状况、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确定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农民失地原因和失地后利益流失的根源,探讨了农民失地的遏制对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对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有近几千万亩的耕地被征用,“三无农民“超过2000万人。本文试图从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阐述,并探讨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贤 《科教文汇》2009,(11):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因此,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就成了各级政府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我国农民失地情况不容乐观,而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又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不平衡,二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当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执行上有偏差、现行征地制度存在弊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产权不清等。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公平的补偿、妥善的安置。本文从我国失地总体情况、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过程的加快推进,伴随着失地农民大量出现,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的困境。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要从制度、服务、农民自身多个层面并进。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弛  张荣  彭霞 《软科学》2004,18(6):18-20,3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怎样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就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作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种独特模式,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一致关注。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既需要土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层面的创新,又需要失地农民自身转变生活方式,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小青  刘毅 《大众科技》2009,(7):205-206,14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周边农地流转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文章以实地调查为依据,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目前失地农民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为解决农民生计可持续问题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合理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对承包权的影响与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灵辉  陈银蓉  成楠 《资源科学》2011,33(2):315-321
承包权是农民依法享有的承包集体土地的资格,是农民享有的一项民事权利。土地征收并不必然导致失地农民丧失集体成员身份,因此失地农民仍享有下轮集体发包土地时承包土地的资格。现行征地制度没有明确失地农民下轮参与承包集体土地的资格,也没有规定征地导致失地农民丧失承包权情况下的补偿措施,这不利于失地农民土地权利的维护,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建立土地征收面积(L/)与下轮集体成员人均承包地面积(S)之间的关系模型(L/-S关系函数),分析不同征地规模对失地农民承包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承包权的影响与征地面积以及集体原耕地数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征地面积超过一定限度或者集体耕地压力指数本来就大于1时,失地农民丧失下轮承包集体土地的权利,否则,失地农民并不丧失承包土地的资格。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征地造成失地农民承包权丧失时,应对失地农民的承包权进行补偿,并将承包权与失地农民的年龄、法定承包年限等联系起来,利用年产值倍数法建立起了承包权的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恩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失地农民,如何解决恩施市这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恩施市建设"小康恩施"、"和谐恩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展开了对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与"农民工"同等热度的新兴词汇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实证调查,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失地农民改变其传统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使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农村征用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如果处理得当,将继续深化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农民问题将日益严重,反过来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失地农民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托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关系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除就业安置外,根本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用工要求。现有的失地农民培训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不系统、层次低,实效不大。笔者从依托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社区学院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实现失地农民向新市民的顺利转型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将具有显著意义。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与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来看,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我国更需要从社会政策上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失地农民的转型进行制度上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试析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耕地以种种理由被征用,失地农民日渐增多,而针对他们的各项保障措施严重滞后。在了解当前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有关经验,对我国建立切实可行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新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之产生的农民失地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农民失地纳入到耕地减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框架中,提出分析耕地减少的新思路,为农民失地问题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耕地减少和农民失地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和工作,成为自由劳动者,农业生产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征地方将耕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失地农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储备。本研究根据耕地减少量估算了1984年~2004年我国失地农民数,为经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协整分析和曲线拟合,揭示了耕地减少、农民失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4年~2004年我国失地农民累计达到了8 007.74×104人;经济增长是耕地减少、耕地净减少的原因,但是耕地减少、耕地净减少却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失业农民数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变量的二次项曲线拟合效果不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