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半是馅饼 一半是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距离,是人类21世纪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快捷窗口。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信息化时代,网络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无法阻挡,掌握网络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必然选择。网络内容良莠混杂,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上网的热情需要保护,但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们永远在一片纯净而安全的网上世界“冲浪”。  相似文献   

2.
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距离,是人类 21世纪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快捷窗口。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可谓一“网”情深。信息化时代,网络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无法阻挡,掌握网络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是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青年人的必然选择。但是,网络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内容良莠不齐,精彩而无奈,真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上网的热情需要保护,但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惟有如此,才能使同学们在一个纯净而安全的网上世界尽情尽兴地“冲浪”。 Internet拓宽传统课堂  …  相似文献   

3.
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距离,是人类21世纪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快捷窗口。对未 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信息化时代, 网络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无法阻挡,掌握网络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 必然选择。但网  相似文献   

4.
<正>据调查,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数为1.4亿人,可以说青少年已逐渐成为网络主力军。学校德育教师必须直面这一现实,认清网络利弊,引导中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1.网络特征一是网络的自由性。这种自由性有助于中学生自由表达个人意愿,展示自我才华,但也极容易因上网者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后果。二是网络的虚拟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环境、交  相似文献   

5.
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中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成了对中学生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责任,也是建设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以下从中学生使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及措施谈自己的看法。一、中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浏览不良信息。网络世界信息良莠不齐,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都接触过不良信息,少部分中学生热衷于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中,整个精神被那激动的情节所吞蚀,五彩缤纷、虚拟莫测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上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也可能对中学生造成伤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全面研究和讨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网络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明显落后于武侠小说、流行杂志、漫画等,对文学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中学生轻视名著,热衷武侠小说、流行杂志、漫画等这些被老师、家长们视为"快餐文化"的读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呢?一、原因追击文学名著虽然有很高的价值,但是由于时代、文化的差异,这些名著与中学生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全国范围内中学生的取样调查以及对部分同学的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网络交友已经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建构方式;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中的话题主要是日常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情感支持与交往需要是中学生网络交友行为的两个主要原因;中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开始网络交友的关键期.建议在日常生活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关注中学生的交往与情感需要,同时,在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生活引导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网络,一个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名词,如滚滚浪潮向我们涌来。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信息交流的距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21世纪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少年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其实,这个五彩的网络世界,内容良莠混杂,一半鲜花,一半陷阱。对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上网的热情需要保护,但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永远在一片安全的网上世界里“冲浪”。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网络覆盖的时代,网络在给中学生带来极大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给中学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如何让中学生正确认识、使用网络是当前中学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特别要研究在网络背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心理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孙丽凤 《班主任》2020,(5):9-12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工具无比热衷,但很多学生受网络低俗文化侵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疏远了家人、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丧失、价值观和道德观扭曲。为此,我依托新媒体技术,探索班集体管理机制的新模式,协同家校合力育人,在解决"互联网+"时代所催生的学生问题的同时,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13.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鑫 《甘肃教育》2014,(19):28-28
正21世纪是科技和网络的时代,对人类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中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而充满诱惑的虚拟世界,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色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探寻趋利避害的教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1.积极影响。(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而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信息渠道正是网络,据统计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这个统计数字,可谓喜忱掺半,面对不可阻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对中学生进行上网安全教育以及引导已成为当前家长、教师、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在当前网络最为普及的时代,中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非常多。“网络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会仅仅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那么网络对我们的中学生有什么影响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网络的调查问卷对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三大方面:网络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中学生如何看待网上公布的信息和资料、中学生对待网络上不道德行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梁必殷 《广西教育》2007,(7B):36-37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开阔中学生文化视野。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这是投给我报刊社另一本杂志<中学生时代>的一篇本省中学生文章,我认为很有必要推荐给教师朋友们一读.它倾泻了一个所谓"双困生"的心声,其中不无偏激之言,但可贵的正在于它赤裸的坦露,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了这篇文章,或许能激起你的反思、深思,那么,请拿出你的对策吧.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中学生眼里计算机是可爱的"天使",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在眼前,并能与四面八方不认识的网友敞开心扉畅谈。可是在父母们的眼里,计算机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带给学生们巨大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呢?一、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利弊1.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拓宽视野、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世界各种资源联为一体,突破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与此同时,具有"手机依赖"行为的群体愈来愈多,愈来愈难管控,特别是在中学校园里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再加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促使学校不得不再次面对学生"手机依赖"的管理难题.本研究运用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倾听中学生和管理者两个世界的声音,暴露出这一学校管理难题的根源:第一,管理者与中学生之间的网络代际差异是引发管理难题的重要因素;第二,管理者传统的认知和管理方式是引发学校管理难题的根本原因;第三,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管理存在冲突,当今学校管理领域面临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解决手机依赖管理难题亟待学校管理者了解智能化时代学生的特点,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意识到原有理论及管理方法的陈旧,突破与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智能校园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诸如"淘宝体"、"咆哮体"等一系列网络流行体的频繁出现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时代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总结归纳网络流行体定义和流行原因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对中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从中学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