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溪道人编撰的《禅真逸史》与《禅真后史》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内容、叙事手法及思想方面都有其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歌代啸》杂剧之《凡例》的撰写者冲和居士,别号曲痴子,又号清溪道人,真实姓名不详,杭州人,"选"过《缠头百练》初、二集,"评校"过《禅真后史》且创作过《西厢余韵》套曲,但是,他只是《歌代啸》杂剧之《凡例》的撰写者而不是传为《歌代啸》的作者徐渭,他和《禅真逸史》刊刻、评订(或评校)者夏履先及有"清溪道人"之号的《禅真逸史》的"编次"者瀔水方汝浩也都不是一人。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助表现主人公游移于三教之间的人生行为轨迹以实现故事主题的深化,通过系统概述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以达成故事结构的完整,推动了侠游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禅真逸史》又以文人的意识形态对《水浒传》中藐视正统、背离社会的情节内容进行规范、调整,无形中弱化了以放逸与自由作为基本象征意义的游历主题,破坏了以流动空间内的人物活动轨迹作为基础框架的游历叙事,阻碍了侠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禅真逸史》是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结合体,并学习和吸收了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的技法;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罕有的。本文对其从作者、版本到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崔尔胜 《池州师专学报》2012,(1):100-102,110
《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晚明小说《禅真逸史》是一部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文人之作。宗教是作者结撰故事的出发点,也是用意深契所在。无论是书中僧道形象的矛盾塑造、叙事结构的跳跃书写,还是思想主旨的三教合一,都暗含作者自身的思想印记,揭橥世俗利弊、反映时代思潮、抒发救济理想,传达出文人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4期和1989年第1期先后刊登了吕友仁先生和王静宇先生关于刘禅之“禅”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刘禅之“禅”的读音》和《也说刘禅之“禅”》(后者又见《文摘报》1989年3月16日第7版)。关于“禅”的读音,两文看法不一,都认为应读shàn,而不读chán。但在释义上,两文却存在着分歧。吕先生认为:“刘禅之‘禅’是禅让之禅”。其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三国志·杜琼传》所载谯周对“禅”的释义:“后主讳禅,其  相似文献   

8.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儒、儒而佛道,其经历的人生四个历程,恰构成中国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生命追求历程和心灵演变史。书中对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个历史人物的改塑,既是服务于作者这一思想理念,更与作者有意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其世情描摹的生动真切,更使其书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刘娟 《高中生之友》2011,(22):28-29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郡尉氏县(今属河南省)人。"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他生活在一个政治上极其动荡的年代,一生碰上了两次所谓的"禅代之局":少年时看到了汉禅位于魏,晚年时则又逼近了一次禅代(他死后两年,魏禅位于晋),尤其是后一个禅代,统治集团内  相似文献   

10.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和李绿园的《歧路灯》,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摹都文笔出色,善将口语、俗语入书,寥寥数笔,人物凸现。二书都受到讲唱文学和《金瓶梅》的影响。夏敬渠长于夸饰渲染,几将英雄儿女写成神魔;而李绿园文字朴真写实,苦口婆心教育子弟。二书都是宣扬教化型小说:《野叟曝言》见道学之虚伪,炫才是其败笔;《歧路灯》见理学之冬烘,说教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 ,成绩最突出 ;80年代 ,《歧路灯》研究曾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另外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术界自 80年代以来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答:1905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有“建立民国”和“创立民国”两说。据《革命逸史》记载,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创办军事学校时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关于十六字纲领的最早记载。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办中国同盟会时十六字纲领也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此外,邹鲁记《中国同盟会总章》,同盟会第一个女盟员何香凝所著《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一文中,记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也与上述  相似文献   

13.
徐连伟 《语文知识》2001,(11):42-43
学生往往容易把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名字中的“禅(shàn)”念成“禅(chán)”,根本原因就是不理解此处“禅”的深刻含义。刘禅,最初名斗,字升之。《说文解字》云:“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  相似文献   

14.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别具慧眼地找到了庄子与禅的契合点,使读者从这一角度,对《庄子)有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哭静闻禅侣》诗共6首,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用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话来讲:“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柔妆束之态。”(《人间词话》)徐诗品格素高,神韵独具,而“哭静闻”诗,已达极境,用辞遣句随手拈来,无不字字珠玑。如果用王氏的话来解释,就是“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人间词话》)静闻原系江阴迎福寺僧,禅诵达20年,刺血写成《法华经》,愿供之鸡足山。崇祯九年(1636年)腊月,徐霞客偕他西游,在湘江遇盗,被刺坠滩水,他把经书顶在头上,独不失遗。这是诗人“所见之真”。静闻戒律严,涕吐不入水;持己敬,在舟遭劫,宁以身累,受众斥詈,誓不污清流。这是诗人“所知之深”。6首诗写了静闻向往圣地鸡足山供经窆骨这件十分动人肺腑的“事”,表达出诗人与静闻结伴西游之“情”。  相似文献   

16.
<正>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等著作传世,明代书画大家,于书法一道用功颇深,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位杰出的帖学大家。然而他并不是天生的书法家,也不是一开始就醉心其间。他的学书之路与历代书家小有区别,可谓一波三折,《画禅室随笔》记载: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  相似文献   

17.
隋唐以来创行的教育和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到明代考试内容有了改变,乡会试首场改为试八股文,取《四子书》和五经命题,谓之制义,亦称经义. 对于这种八股考试的内容和作法,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颜习斋等均表不满。《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当时也是对八股文持异议的人物之一,他的《歧路灯》就是形象化证明。  相似文献   

18.
刘畅同志将其《〈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一书的校样寄沪.望我为其作序。此书是他以前在我处攻博期间奋力撰成.并于2006年答辩时顺利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刘畅是河南人,我理解他选择李绿园这部长篇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是跟他所言生于斯、长于斯.有一种本土意识和故乡情结分不开的;同时,我也了解当年他在上海为坚持完成学业、撰写论文所碰到的诸多困难和所付出的艰辛,我为此书的出版感到高兴。兹在此就有关问题略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成语“戛然而止”往往被误写成“嘎然而止”。“戛”,读jiá,本义指一种杀头的兵器,引伸义为敲击或弹奏。“戛然”在古文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嘹亮的鸟声,如苏轼《后赤壁赋》就有“戛然长鸣”一语;一是指声音突然停止,如清代李绿园著《歧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为什么“戛然”一词会有这样几乎相反的两个含义呢?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阐释《书经·益稷》篇,曾有这样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神道设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对《歧路灯》有很大的影响。在小说中,李绿园一方面表现出了远鬼神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佛道“异端”与滥信鬼神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另一方面他又从“神道设教”的立场出发,宣扬讲究因果报应的“阴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