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格言联璧》中有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由此看来,读书对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性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古代读书人常被讥讽为文弱书生,这“文弱”虽有四体不勤之故,也因为读书人体内的剽悍尚武之风、鲁莽冲撞之举被文化教育“弱”之。孔子身材高大且有射、御之勇,内心却崇尚周代文化的斑斓,作为商人的后代而由衷感叹“郁郁乎文哉”,书对人气质的改变可以管窥一二。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看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先前反对青  相似文献   

3.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曾提出:“要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前,报纸也报道了,通过改革开放提前富起来的深圳人,读书已成为新时尚。他们的假日多数人是买书、看书,甚至送礼也是送书。深圳市政府正在开展“读书月”活动,以推动向“学习型城市”大步迈进。然而与不少参加成人教育的同志谈及此事,他们总是慨叹书价昂贵买不起书,因竞争加剧无时间读书,有的还认为有了电脑、上了网,没必要再去读有字图书……书价高低业外人员难以评断,不好发言。至于有没有时间读书、上网了就不再去读有字之书,倒可以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做书的主人     
早读课时,许多同学并不认真读书,他们认为早读课就是用“小和尚念经”来应付老师。但我觉得,读书,要有意识地去读,用心、用脑、用情去读。有意识地读书,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许多“情”和“理”。了解了“情”,对你写记叙文或恰当地说话都有极大的帮助;了解了“理”,不仅对你写议论文有帮助,还可以让你更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宽容,懂得谦让等。比如,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生,要做事得先学会做人。从这个“理”中举一反三,又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情理,读书就是为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情理呀!有意识地读书,对我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经常读些什么书?读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这是古今名人们共同的深切体会。关于读书的格言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诠释     
成功是每一个具有健全心智的人渴求的一种生命境界。成功,既有社会的标准,也有自我的标准。从社会的标准来看,为社会创造了较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就是成功的人;从个人的标准来看,充分发挥自我潜力就是成功。古人云:“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在古人看来,读书,守田,积德,择交是走向成功的可能路径。“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  相似文献   

7.
徐莉 《天津教育》2014,(6):13-15
一、我的教学理念:学写字,学做人 书法强调“人品”“书品”,要求学书者必须要有一颗健康、善良、朴实的心。 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与阅读同行     
有人将“看书”叫做阅读、钻研或者欣赏,我喜欢称之为“读书”.不同的用词代表着看书人不同的情感.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对“读书”二字感情颇深.一直以来,我都有看书的习惯,但是不同的时期所看书的类型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张无济先生的名言。是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可以使人修心养性。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读书。今年4月23日已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相似文献   

10.
书的缘分     
傅平凡 《江西教育》2023,(48):14-15
<正>“每本书都要读完吗?”“是专心读一本书,还是同时读一些书?”“书读不懂,要怎么办?”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多年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习惯,规定我们该读哪些书,但读书其实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我的建议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应是一件乐事。就像看电影要关注字幕、配音、清晰度,买衣服要看设计、面料、版型,看书也要仔细对比出版社、翻译家,多参考其他读者的评论,还要摸一摸书的质感,看一看书的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1.
古语新讲(下)●戴海做人与读书做人的脚跟全在读书。———《沈氏家训》几乎每一本《家训》,都劝勉子孙崇尚读书。沈氏的这一训示,好在把读书与做人联系起来,强调做人要站稳脚跟。脚跟站在哪里呢?他说“全在读书”。此说未能重视实践的方面,然而,读书对于做人的确...  相似文献   

12.
“用身体去读书,得到的是知识;用头脑去读书,得到的是理性;用心灵去读书,得到的是体悟和感受。”我觉得这段话很有道理。我喜欢看书,但却是“用身体去读书”,得到的只是文章极少的表面知识。自从进入中学以来,“感悟”成了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词,这篇文章要感悟,那篇文章要感悟。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用身体去读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书的需求,使得我对于文章的精华理解不出什么,只觉得意思很蒙,似乎文章的含义离我很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老师时常对我们说:“读书要读得身临其境才能体会文章的含义。”但是我却从未有过身临其境的感觉。即使偶尔…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自学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看书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的形成。然而,数学书“无情节,少趣味”,怎么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的必然王国,走向“我要学”的自由王国呢?这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篇仅此谈谈笔者粗浅的若干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据说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书房的对联。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前,我在江南的一所古老的学府——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读书,有幸受到朱东润先生的教诲。先生谆谆教导我们说:“读书的目的是做人,做学问。做人是主要的,所谓读书明理,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至于做学问,老师只是指引一条入门的路,以后还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先生言传身教,为人楷模,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身居朝廷要职,担任着直隶总督的职务,事务繁忙。尽管如此,他仍然念念不忘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以勉励子女们成才。他认为,做人要立志,也要读书,不立志,不读书,就什么也干不成。为了使几个孩子好好读书,曾国藩给孩子们列出必读的书目,告诉孩子们,读书的要诀是看、读、写、作。他说:“人的第一个美德是有恒心,你们正处在少年时代,一定要在‘恒’字上下工夫。”他在外地当官的时候,经常写家书强调他的这一思想。他要求孩子读书要有“三要”,即要有志向,要有胆识,要有恒心。有一次,别人夸奖他的长子曾纪泽十分聪明。他经过一番观察,告诉曾…  相似文献   

18.
刘恋 《福建教育》2023,(14):11-13
<正>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28.7%的人认为“无暇阅读陶冶情操的书”。这反映了当下国人阅读的功利性、实用性现状。但即便是这样的阅读现状,我们也仍然要追问:阅读趣味真的失去意义了吗?我们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阅读趣味呢?梁启超先生讲过“学问之趣味”的四个方面:一是“无所为”,就是不把读书治学看作某种手段,本身就是目的;二是“不息”,就是上瘾,读书治学几乎成为一种本能;三是“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说他读书不得法的短处有二: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不能专心说的是因为“读书有偏好”,就“总有不大热心的书”。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生吞活剥地看书”,“因而都没有读通”。  相似文献   

20.
不知是为了培养我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是我与书有缘,从我记事起,我家到处都是书:我的卧室、爸妈房间、客厅里有书,甚至卫生间也能找出两本“防水”的儿童书。晚上回家,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书,我家几乎取消了电视。今天的我也成了书海中的“善泳”者了,因为,我的特征之一是,随时拿着一本书。我知道有一本书叫《孩子一生的读书计划》。我一直没有看到过,但我从小到现在的读书计划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诗歌散文以及中国神话、世界童话、科幻小说等。因而,我不仅知道李白、杜甫,也知道徐志摩、余秋雨、韩寒……我是一部“阅读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