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伟壮阔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三峡则是长江上最雄奇险峻的地方,也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长江三峡千姿百态,秀丽神奇,正如古人所说:“任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足见三峡风光无限,彩笔难描。然而在当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的笔下,三峡绚丽多姿的景色却被形象传神、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如历其间,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在历代文人墨客描绘三峡景物的诗文当中,《长江三峡》堪称上品佳作,在写景传神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长江三峡》在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以不同的手法和笔触,展现景物各自的神韵和风采,进行精致的描写和刻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一文可学的东西很多,但最突出的是抓住景色的特点来描写的技法。这也是单元的教学任务——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为此,我确定“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特点”作为这课的教学目标,其他的就大胆地舍弃了。 我先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导入新课,然后明确了长江三峡是哪三峡:瞿塘峡、巫峡、  相似文献   

3.
《三峡》是我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山水和四季的景物之美,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不少同学初学写景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勉强写来,也写不具体,究其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打不开写作思路。下面谈谈几种拓展写景作文思路的方法。一、时间拓展法。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  相似文献   

5.
刘娴 《文学教育(上)》2013,(23):107-107
笔者在教学中,抓住《长江三峡》最突出的“写景状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教学,其余的则大胆舍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觉得,这样处理教材,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子安的《寒水》是一篇小巧别致,明丽淡雅的写景散文。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工笔细雕的手法,描绘了山中的小河,捕鱼的农人,饮水的喜鹊,以及觅食炼飞的乌鸦。人事景物都带有返朴归真的情趣,展现给读者的既是一幅恬淡疏朗的山水图画,又是一曲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7.
刘白羽同志是当代擅长写散文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明快、炽烈、丰富、隽永的风格特点,《长江三峡》节选自《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在这篇游记中,作者描绘了长江三峡险峻、雄伟、奇丽的自然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不畏艰险、激流勇进的革命豪情。在艺术上,充分显示出他的散文作品的风格特点。描写自然景物,歌颂壮丽山川,自古至今,大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且一向是作家所重视的题材之一。郦道元的《水经注》,李白、杜甫的部分风景诗,《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是文章的主体,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作者在描绘每一幅图景时,都不忘用人物的活动来点缀画面,景物中因有了人的活动,那原本可爱迷人的景色便有了灵气,也更有生活气息了,这也是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景状物散文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教学提示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教材的"单元教学要点"提出了两点:1.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2.体会描写的作用.(一)根据本单元所提供的几篇范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表现出所写景物的特征.例如《春》,抓住了春草旺盛,春花灿烂,春风和暖,春雨细柔的特点,进而描绘了春天生气勃勃而又多姿多彩的景象.要抓住景物特点,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细致是写出特点、写好景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朱自清先生的游记《威尼斯》,是一篇介绍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水城风光和文化艺术的优秀散文,在写景状物上颇具特色。一、从游人的感受描绘景物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不从景物自身落笔,不作客观的描绘。而是从游人的主观感受着眼,通过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来选择景物,写出了意境,写出了风格。全文  相似文献   

11.
《三峡之秋》是一篇颇具神韵的写景散文,作家方纪以其奔放、流畅的笔调,描绘了长江三峡迷人的秋色。朗读这篇文章应把握住热烈而又深沉的基调。下面分段谈谈朗读要点。第一自然段选取橘柚树来总写长江三峡的秋天来临。第一句“三峡已经是秋天了”点出了文题,“三峡”和“秋天”要重读予以强调。“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橘柚树”是本段描写的重点,也应重读。“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  相似文献   

12.
写景五法     
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应遵循“写风写雨、笔无虚设”的原则,达到借景生情目的。千万不可将景物成为摆设,形成“败笔”。为此,介绍五种常见写景方法:整体分层法先抓景物特点总写,再分层次紧扣特点分别描写。如《三峡》先总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再从春、夏、秋、冬四季写三峡沿途景色。整体分层写景,要求选好观察点,按空间顺序依次写来,如同放电影。移步换形法有如乘舟前行,时过“景”迁,每移动一次就变换一次景色,如此平面相积,可使人对景物产生立体感。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写天热得发狂时,“街上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散文应着重体会散文景物描写中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能找出优美精辟的语句,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其好处;同时能进行美文欣赏。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如《春》紧扣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由宏观勾勒到微观描绘,展现了春的画卷;《济南的冬天》则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山”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中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段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雄奇壮丽的秋之三峡的景色。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万物各有奇景,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在写景散文中,如何描绘身边的美景呢?一、抓住特点,具体描绘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特点。以花为例,就有牡丹的艳丽多姿,荷花的亭亭玉立,腊梅的清香四溢……写花就要抓住各种花的特点,写出此花与彼花的不同之处。写景,也是如此,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作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具体描绘,使所写的景物特色鲜明,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这是一堂培养观察力的写作课,正好可以配合我校语文组开展的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导入,着重让同学体会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和抒情是对写景的深化。但这都离不开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二、选择两幅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山水画(早晨和傍晚),让学生分以下步骤完成这个写景片断:1.从这两幅画上看到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点应为:通过写景状物表达感情,教学核心点在各篇文章中具体表现为: 一、《春》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五幅春景图,抒发爱春之情 1.通过对五幅春景图的描绘,表现春天生机勃发、温馨灿烂的特点。与众多绘春、颂春的文章相比,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抓住人所熟知的有代表性的春天景物的特点进行描摹、抒写,形成五幅各具有情态的画面,从不同侧面突现春天的特点,从而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春草图抓住春草柔嫩和生命顽强的特点,进行描绘,突出其柔软可人又充满活力的特点。春花图抓住春天花多、艳、甜的特点,突出春天的繁荣似锦和生机盎然,又由此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的情形,展现春天给人带来的美好前景。春风图则通过想象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又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从侧面  相似文献   

18.
三月十九号上午第二节,在我校多媒体教室,由我执教了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峡》一文。《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基于上述依据,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现就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讲过本课后的的感受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古诗文中不乏写景佳作,描绘绚丽多姿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三峡之秋》是方纪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以其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秋之日三峡从早到晚景色的变化,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深爱之情。《三峡之秋》被选作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一、展播导入,感受三峡风光播放课前准备的三峡风光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三峡的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三峡美景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