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有关技术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存在从事专项训练早、达到最高成绩年龄小、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短和运动员退役早等问题;踏板速度慢、垂直速度相对较小和腾起角度偏小,是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今后训练中应解决的重要课题.应运用有效力量训练手段加强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增强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快速起跳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多国女子大学生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过程中主要速度的变化特点,笔者将其多项指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并从运动生物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女子跳远运动员在最后两步助跑中速度损失过多,央起跳中获得的垂直速度偏小,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加2007年5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中成绩最好的前5名运动员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相关环节运动学参数的对比发现,我国运动员在起跳技术上表现出着板角度合理,缓冲阶段技术不够合理,起跳蹬伸技术比较熟练等特征。在助跑中绝对速度较低。而垂直速度优于世界水平,同时水平速度转化率过大,说明我国运动员起跳时垂直速度占腾起初速度份额较世界优秀运动员大,原因在于为了追求更大腾起角度而忽略了水平速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献资料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11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外6名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低,腾起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偏小。“跑不快,跳不起”仍是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共性。运动员助跑的绝对速度能力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差,是制约我国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与速度、距离、角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动作运动学特点,为跳远科学训练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德国SIMI—Mo-tion9.01三维录像系统分析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录像,比较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将国内(n=7)跳远成绩与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助跑阶段:国内组倒6米平均速度、倒2步速度、倒1步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倒3步步长、倒2步步长均值非常显著小于国外组(P<0.01).倒11米-倒6米的平均速度、倒6米内平均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倒1步速度、倒2步速度与成绩呈高度显著正相关;(2)起跳阶段:国内组着板角、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而水平速度损失率显著大于国外组(P<0.05).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腾起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起跳时间与成绩呈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增加起跳前步长、步速、着板角,提高起跳过程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腾起垂直速度,降低水平速度损失率是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重要运动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跳远运动中,起跳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技术优劣对跳远成绩影响很大。同时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旨在寻找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起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第十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小腿支撑扇角比较大,身体重心下降较大,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较大;蹬离地面时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慢、幅度小。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减小着地时的制动、加大动作幅度,提高起跳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运动员在着板缓冲阶段,摆动腿蹬伸后向前摆动的时机晚,摆动不够积极,影响整个起跳动作的幅度,造成了身体重心不能快速前移。我国运动员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和幅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远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起跳瞬间的着地角度、离地瞬间的蹬伸角度都比较理想。但是,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扇面角度不够理想。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与腾起初速度不十分匹配。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拍摄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男子跳远项目的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和步速变化都没有达到理想范围,速度损失率多数没有达到理想范围;着板瞬间和起跳瞬间平均水平速度以及起跳瞬间平均垂直速度均低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各个关节角度的过小,使着地和离地瞬间的蹬伸、摆动不够积极充分;着板角和蹬地角较小,造成扇面角过大,使助跑接起跳的连贯性降低,不能够获得较好的起跳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10.
李玲是我国首次获得田径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冠军的运动员,并在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中以4.65 m的成绩创造女子撑竿跳高中国和亚洲纪录。主要运用影片拍摄法及影片解析等方法对李玲助跑与起跳阶段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其研究结论主要表现在:保持快速助跑状态下的加速节奏是提高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步长差在0.006~0.40 m范围内能取得较好成绩;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较少垂直速度增加率大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起跳点均超过上握手地面投影点,有利于逼压撑竿。本研究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助跑速度和起跳技术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指出实施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旨在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s)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重心速度和起跳幅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大;水平速度损失率大是制约我国三级跳远成绩提高的关键。起跳蹬伸摆动动作消极,起跳幅度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小,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认为起跳时各时段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起跳效果的关键所在;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增大腾起角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寻求有效手段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缓冲能力是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 s)的方法,对我高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三时相(着地、缓冲、蹬伸)运动学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过程中,着地角、起跳幅度、着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两大腿夹角对跨步跳离地时水平速度影响较大,是造成跨步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过分屈膝,蹬伸迟、不充分,摆动动作消极,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部分中国和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起跳瞬间(含上板瞬间)速度变化的分析对比,同时分析了在运动员的三跳中水平速度对三跳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三级跳远的专项理论,研究认为,相对于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上板速度较低、三跳中水平速度利用率较低,在第3跳时又未能获得足够的垂直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背越式跳高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进行研究,为指导我国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专项力量训练,提高跳高成绩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起跳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一级运动员较二级运动员膝踝退让幅度大,时间短;国外优秀运动员较国内优秀运动员蹬伸距离大,时间长;起跳的蹬伸速度和整个跳高过程中人体质心的腾起高度(H2)并不总是成正比例关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能力表现为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蹬伸的距离、起跳时间和起跳的动作速度。相应的SSC活动能力就对应这3方面相应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工作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与调研、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和专项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由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跳跃3个层面,助跑三级跳远、立定跳远等5个要素(评价元)构成;2)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3)制定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为教练员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诊断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