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各地区、各民族都拥有大量的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文献资料和文化传承;俗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充分说明了在一个地区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同习俗,人们会以文献记载、口传身授等的形式传承着这些习俗,并影响着当地的地方文化,它们体现着当地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李珊  陈卓 《东南传播》2014,(5):133-13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与习俗。民族文化的进化与发展,也是历史的一种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社会各民族信仰及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全球化战略日益完善,广告作为这种战略的一个文化与观念的传播载体,也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因而我国的广告也要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实施本土化战略,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婚姻习俗属于民俗的一类,它伴随婚姻的产生而产生,是不同民族群体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壮英民族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婚姻观念及结合方式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异频繁,为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根源,促进壮英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本文就壮英民族传统的婚俗文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张启平 《新闻世界》2009,(6):106-107
跨文化传播日趋密切,交流、融合和相互依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跨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要倡导文化多样性原则,建立各民族文化问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中段的喀什噶尔人历来受到东西方贸易文化的熏陶,十世纪伊斯兰教的传入向传统贸易习俗输入新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世俗和宗教相结合的维吾尔贸易习俗。然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得维吾尔贸易习俗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其贸易习俗获得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论唐人小字与姓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的小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名。在中国,不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也不论是男是女,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小名,这是汉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就约定俗成,数千年间流传不息,直至今日仍然保留。作为一种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文化现象,小字不仅折射着非常丰富的民族心理,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姓名文化的重要材料。本文仅就唐代的相关资料进行探讨,借以了解小字在认识姓名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良 《大观周刊》2012,(38):22-22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是和他人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俗,因此,对名字的写法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何正确书写自己的英文名字在今天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读了一些游记散文,有写国内名山大川和人情风物的,也有写国外风光名胜和民族习俗的,其中有许多佳作,使人读后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也有不少篇章,读后使人兴味索然. 我把读过的游记散文分为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9.
在爱尔兰北部,有一个民族叫切诺族,这个民族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习俗,其中有一个习俗最令人难忘——悲伤时不得哭泣,必须唱歌,听当地人说,这里面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住在爱尔兰北部的切尔村,她天天挥着鞭子赶着羊群,寻找自己的梦想。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在云彩的另一端有一座漂亮的闪着金光的房子,房子的窗户前有一位白马王子正在等待心上人女孩没将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就独  相似文献   

10.
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奇异风俗和独特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省各民族保留至今的独特习俗,为海南本土民俗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挖掘不尽的题材。  相似文献   

11.
李小蓉 《东南传播》2022,(10):77-80
“习俗和风情是历史的产物,人民生活在风俗当中,就像鱼类生活在水里一样。世界上各个民族文化的程度虽有高低,但是没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存在的。”[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性,体现在饮食的烹饪方式、饮食习俗制度上大相异趣,其形成的饮食民俗绚烂多彩。台湾人饮食民俗源自三四百年前,随福建、广东籍的先民移植而来。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借助其强大的覆盖面、影响力,用一篇篇饮食民俗文章来承载“身在异乡”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印刻出一道道节日佳肴的民族基因,化为翔实的历史资料来反驳“台独分子”妄想扭曲事实真相,印证了两岸同胞本是“人相习,代相传”一脉血缘。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已经生活着52亿多种肤色的人。这52亿人分属200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上亿的有7个民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民族有64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有224个。这295个民族人口之和约占全球人口的95%以上,大都是各国的主体民族和主要的少数民族。尽管各民族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没有一个人、一个民族不要进行传通。诚然,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传通习惯会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也大相径庭。但人类具有共同的人的本质,在人性方面有共同点,在传通方面同样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是所有人、所有民族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着,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共同遵守着的规则,我们称为“人类传通的通则”。如果谁违背了人类传通的通则,那么,只能得到“传”而“不通”的结果。 从目前各国学者研究的成果看,人类传通的通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3):212-212
正龙江县境内幅员辽阔,人烟稠密,居住着8个少数民族,民族不同,婚丧之习俗亦不相同。民国6年《龙江县采送志资料》中记载了有关满、蒙、回族的婚丧习俗,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较早时期满、蒙、回族婚丧之习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满族之婚丧(一)满族婚礼。满族婚礼在聘娶之前,先由媒人通知女家接纳彩礼日期,男家预备各色布匹绸缎、酒肉等物,视男家贫富定给彩礼多少(如女家贫困也可按给物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全区居住着13个主要民族47种民族成份的1400万各族人民。少数民族845.01万人,占61.07%,其中自治民族维吾尔族643.1万人,占人口的46.48%。民族问题往往同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民族问题不仅不会随之消失,而且将长期存在。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可见,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民族团结、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宣传也是《新疆日报》的大局,是它的重要任务。本文拟谈谈近几年新疆日报探索改革民族理论宣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就是一个过程,只不过有的人走得快些,有的走得慢些罢了,在遥远的尽头,生命的归宿都将永远一致。”僰人,这个古老文明而又被人们认为已消失的民族,而今却又在世间神秘地出现,他们不仅留有古老的语言和服饰,同时还保留着古老神奇的习俗,显得极其神秘和古老,隐隐透着深沉博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6.
民族出版,也就是民族文字和民族题材的出版,是我国出版业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大众出版相比,民族出版除了积累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能外,还承担着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等政治责任。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有37家民族类出版专业社,从业人员达3千多人,用26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各  相似文献   

17.
胡春梅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19-I0019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在我国56个民族中,许多民族的民俗生活现象、民间的文化,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变迁、遗失的窘境中。作为一名酷爱民俗生活题材的摄影人来讲,记录、弘扬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用影像来保存“人类的记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习俗与生活,他们的文化现象也会有精华与糟粕之区分,  相似文献   

18.
文丹  陈奇 《兰台世界》2015,(3):110-111
元朝统一盛况空前,在今贵州地域全面实行土司制,大兴屯田,广置驿站,建儒学,开科举,推进了贵州各民族的大一统中央王朝认同,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接触、交往、交流与认同。可惜,囿于游牧民族的重文轻武习俗,与儒文化渊源过浅,体悟不深,加之民族歧视严重,存在时间又过短,因而未能取得与其大一统局面相称的、如同汉代那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几次人口普查数字的比较,和对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中国第一个俄罗斯民族乡的建立、发展过程的描述,阐述了俄罗斯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何彬 《文化遗产》2008,(1):71-79
本文例举海外节日文化的两类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第一部分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例,论述传统年节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食物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关联;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日本传统节日今昔变迁的事例①,阐述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作者认为,传统的节日习俗行为和与之相配套的节日食物具有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潜在型教育功能。笔者欲通过两类海外事例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传统的文化习俗的教育机能与民俗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以及民俗学者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