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是专门的、较为系统的学问,其本质是求真与创新。学术垃圾是学术的异化,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学报应发表学术性强的论文,学报编辑水平的高低与论文的质量息息相关。加强学报编辑的道德自律,有助于减少学术垃圾。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术造假事件濒濒曝光 ,有着诸多主客观原因。当前在治理客观环境的同时 ,有必要强调高校知识分子的主观道德修养 ,即树立对待学术规范和创新的正确态度 ;应以人为本 ,珍重人格 ,努力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自有"艺术"这个概念诞生以来,艺术自律与社会功利这两个问题总是纠缠在一起的.艺术的社会功利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或者说艺术的社会功利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一方面,艺术可以通过表现和反映社会道德、政治生活直接作用于社会,以此来达到社会功利目的;而另一方面,则是艺术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社会达到社会功利目的,这就是强调艺术的自律、为艺术而艺术,通过改变人们的审美习惯而形成的社会影响,从而影响和改变大众的审美倾向以及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但网络道德他律又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虚拟性”带来的网络行为主体使传统的法律面临挑战;网络本身又是脆弱的,它也存在开发工具不完备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经济控制乏力;传统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在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网络交往中消失殆尽。因此,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自律。  相似文献   

5.
谷莉 《班主任之友》2004,(11):10-11
自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人师表的需要。社会尊称人民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应笃行常德,弘扬美德,追求圣德。从道德的自我践履、律己难度以及道德的利他程度看,现实的道德有常德、美德和圣德层次之分。正直诚实、公正守法、尊老爱幼、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等  相似文献   

6.
揭示了学术文献继承中存在的种种学术腐败现象及其危害,提出了强化学术自律和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整治学术腐败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它以其虚拟性、隐匿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社会伦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如黑客行为、侵犯知识产权、侵害个人隐私、网络欺诈、公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垃圾邮件、网络色情、网络恶搞、网上洗钱等等行为,正在成为急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互联网中出现的如此多、如此严重的伦理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9.
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自律道德的发展受到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外部环境方面,电视以图像、声音等形式传播的信息,成为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使电视成为促进儿童自律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论学术自由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学校管理相比,社会控制是对学术自由的更大侵害。这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故事以及大学学术发展的历史中都有体现。学术自由带来的知识探索对国家和社会既有利又有潜在威胁,知识的有用性和权力性使得社会对学术自由的控制丝毫不敢懈怠。面对脆弱的学术自由,作为“思想者”的学者应以内在坚定的“学术自,由”信念,策略性地突破外在限制而实现实质的学术自由,以不辱学者之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张声远 《中国德育》2006,1(5):21-24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从无律、他律到自律。儿童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使儿童由服从他人的规则转而服从自己的规则,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尊严是自律和自我教育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律和自我教育要遵循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律和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自律概念,康德一方面批判了受控于自身欲望的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拒斥了那种出于外在权威和规范的他律,强调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法则是理性的自我立法,道德的根据既不在于自然情感的倾向也不在于外在权威的约束。而义务概念凸显了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自身的二重性,真正有德性的人不仅是有理性的、自我立法的人,更是能够在理性与欲望的冲突中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4.
论学术腐败的内在根源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街、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来战胜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5.
道德自我之构建,是当代教育之终极理想,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社会中,社会他律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人们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对道德自律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之构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承担教育部培养全国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以来,清华大学非常重视此项工作,针对云南辽宁两个地区高校“两课”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优秀教师授课,提高了两省高校“两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传承了清华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学中 ,社会资本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种引进的社会理论新成果 ,首先必须对其代价和风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 ,才能在结合我国体制转型、权威和诚信度有待更新的实际情况中 ,进行新的构建和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道德沉沦、观念模糊、信仰危机等一系列人格异化现象,而德育工作的槽对滞后则对道德滑坡无能为力。本文试就社会道德滑坡和德育滞后的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以"理想类型"作为思维的参考架构,来说明文化科学的发展是理想类型更替的过程。那么,在道德教育领域,从主体范式的角度来分析传统道德教育的理想类型可将其称为"道德支配"。"道德支配"已难以适应当前价值多元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如果要探寻新的理想类型取而代之,应是"道德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