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词颠倒需更正节选入课文《五蠧》的第四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字二句对举,要么“薄罚”与“严诛”并列,要么“罚薄”与“诛严”相对。查其他版本,均作“罚薄”。显然教材颠倒误排。这一错误88年版教材  相似文献   

2.
矜持的力量     
李亮 《江苏教育》2011,(11):62-63
其实跟蒋惠琴校长只有一面之缘。手上也只有她的《梦想比回忆多》一文和《偶尔思考》一书(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蒋惠琴的《偶尔思考》一书),但我仍然愿意写这篇推荐文章。蒋校长及其文字留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矜持”,全没有大校长的“范儿”。有人说,校长就要有“领导的样子”。畏畏缩缩难成大器.我想这是对矜持的误解。矜持不是拘谨。拘谨是缺乏自信带来的不适状,而矜持透露出的则是庄重、自尊与谨慎的态度。窃以为。一个矜持的校长,在这个“扁平的世界”中甚为难得与可贵,因为它似乎可以赋予一所学校以别样的气质。或许,正是蒋校长的矜持,成就了星韵学校教师的自尊、学生的活力与学校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 ,词的色彩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色彩意义便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效果。过去 ,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了对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外来色彩、形象色彩、地方色彩和时代色彩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而忽略了词的角色色彩。词的角色色彩 ,即指同一个意义的词 ,不同的角色 ,用不同色彩的词的形式来表达。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角色特点。如 :桑梓 (故里 )———家乡过去 ,我们把它归类到语体色彩中 ,但我认为 ,它更具角色色彩。“桑梓(故里 )”的确有书面语的庄重与矜持 ,“家乡”也不乏口语的随意和平实 ,但“桑梓 (故里 )”多为所谓的“读书…  相似文献   

4.
矜持的力量     
其实跟蒋惠琴校长只有一面之缘,手上也只有她的《梦想比回忆多》一文和《偶尔思考》一书(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蒋惠琴的《偶尔思考》一书),但我仍然愿意写这篇推荐文章。蒋校长及其文字留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矜持,全没有大校长的范儿。有人说,校长就要有领导的样子,畏畏缩缩难成大器,我想这是对矜持的误解。矜持不是拘谨,拘谨是缺乏自信带来的不适状。而矜持透露出的则是庄重、自尊与谨慎的态度。窃  相似文献   

5.
《五人墓碑记》中“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之“傫然”一词,解释纷然杂呈,似乎确诂难定。《古文观止》二吴的夹注谓“傫”字的“音义同垒”。——这也许就是一系列误释的根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诠注“傫然”为“相并相集貌”。沈蘅仲编著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则依就课本的注释,一气辑录了五种解释。它们是:一,“聚集的样子”;二,“重叠相连的样子”;三,“依次重叠相连貌”;四,“凭高聚立貌”;五,“颓丧貌,此指无声息、无知觉。”之后,作者又胪列了《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三家大型辞典的释例。最后,作者取悦其所辑之第三种解说,曰:“故释为‘依次重叠相连之貌’为宜。”此外,还有释为“堆积的样子”的(见《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还有释为身体被  相似文献   

6.
胡锦珠 《阅读与鉴赏》2007,(3):72-73,63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选用了李煜的《虞美人》。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课练》有这样一道关于此词的练习题:对这首词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B、“小楼昨夜又东风”,为眼前实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词人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中国北部骑射民族对中原特别是对周王朝的威胁是相当严重的。前此《诗经·小雅·采薇》描写过我(犭严)狁的猖獗。“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毛传,“(犭严)狁,北狄也。”郑笺:“北狄,今匈奴也。”《出车》也说:“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犭严)狁于襄。”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犭严)狁考》里说:“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汗干)陇,环中国(此指中原)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尚武力,而文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又本无文字,或虽有而不与中国同。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且以丑名加之。”(《观堂集林》2583)这一北方“强梁”大抵就是我们“四大集群”理论里的北狄集群。  相似文献   

8.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句话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而公子亲数存之。”对“鼓刀”一词 ,教材解释为 :“动刀宰杀。”如此作注 ,实似是而非。翻开古籍 ,不难发现 ,古时屠者多鼓刀。如屈原《离骚》载 :“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又《战国策·韩策》载 :“聂政曰 :‘嗟乎 !政乃市井之人 ,鼓刀以屠……’”凡此等等。其中的“鼓刀” ,王逸的《离骚章注》作 :“鼓 ,鸣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通故》中注 :“‘吕望之鼓刀兮’ ,此鼓字 ,王叔师训鸣 ,释其义也。以训诂言当训击 ,即击鼓之引申义 ,专言则指击鼓 ,通言则凡击皆可曰鼓。…  相似文献   

9.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一词,自汉迄今,训解多出,歧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词义问题:“望洋”是“仰视貌”、“目迷茫貌”、“迷惘直视的样子”还是“望着海洋”?二、词形问题:“望洋”究竟是连绵词、合成词还是词组?考诸典籍,追循“望洋”一词的源流演变,可知“望洋”可以作名词,是眼睛向上望去的一种病态长相;作形容词用,是“仰视貌”的意思。按诸本文,则知《庄子》“望洋”系形容词,是“仰视貌”的意思。同时得知,“望洋”系由动宾词组演变而成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10.
古文注释辨     
“通籍”解(《黄生借书说》)“通籍”一词有三解。一,“通”,读通弄懂之通,犹言理解、领会。“籍”,书籍之籍,意译为书中要旨。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陈友琴《从借书谈起》断“通籍”句:“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译后半句为“都记得不少并领会其中要旨”。二,名字上通到朝廷。同年一月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想象”一词,大概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解老》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察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的意思是说:远古时候的人极少见到活的大象,只能依据死象的骨骼结构,来意想活象的样子。“想象”一词即由此而来,虽然以后含意由实而虚,但大体意思没有根本的变化。阿瑞提一方面承认“想象是个很难以定义的概念”,但另一方面又还是给它下了这样的定  相似文献   

12.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反义词,即一个词的本身,具有相对或相反的两种意义,这就是所说的“正反同词”。现举数例,说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名词中“正反同词”例如“子”这个名词,可指“男儿”,也可指“女儿”。指“男儿”的,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把《促织》中的“掩口胡卢而笑”翻译为“只是掩着口笑”,而课本上的《注释》却把“胡卢”一词解释为“笑的样子”。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对“胡卢”一词漏而不译,《注释》里的内容和原句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实在令人费解。从语法角度看,“胡卢”一词的词性是名词。从词的意义上看,“胡卢”一词是咽和喉的总称。“胡卢”是“喉咙”的另一种说法,从古沿用至今。现在,还有人把“喉咙”说成“胡卢”或“胡卢管”的。《辞通》卷四虞部第三十二面有对“卢胡”一词的解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辞达而已矣。”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说话和写文章,只要能够把意思表达出来就是了。”“达”者“通”也,要能够通彼此之情才算是达,作文中的同语规范,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学生作文词语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词不当所谓不当,就是把某一个词用在不合适的上下文里,这是由于不懂那个词的真正意思造成的。如“黄锦”是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的样子,描写青年老师用“精神望或”就对不上号。二、生造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一般悦应该是稳固的、定型的。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类不同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6.
国人喜欢用“革命”“变革”等词,而不太喜欢用“改良”一词,似乎“革命”“变革”总能破除旧的“生产关系”。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而“改良”似乎只是对旧“生产关系”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如同隔靴搔痒.显得矜持而保守。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脸孔     
有两位老师经常通过博客交流却从未谋面,一次开会的机会,两人相遇了,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说:“我虽然没见过你,但是想象中你就是这个样子。今天一见,果然如此。”被说的老师笑了起来:“你为什么会认为我就是长得这个样子?”先说话的老师也笑了:“你是老师,同时善于思考和写作,模样肯定不像商人,也不像官员,更不像军人,想来想去就是老师的模样了。呵呵!对不对?”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讲欢”是动词,意思是男女欢会,“讲(请)”通“媾”;“绰耀”作动词用,意思是照耀,作形容词,意思是光彩闪烁、光明显赫的样子,“绰”通“焯”。白维国主编的《金瓶梅词典》没有辨明二词中的用字通假现象,因此对上述二词的释义均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9.
1993年3月18日《光明日报》上有三个别字,兹述如下:一、《中杰英谈专利带来的烦恼事》:“中杰英,个头不高,相貌平平,走在街上很象一个干粗活的工人,其实他是一个内秀的知识分子,颇有名气的作家。”(见第四版)句中的“象”,应写为“像”,是“好像、相似”的意思。“象”的意义,一是指一种哺乳动物,如“大象”“象牙”;二是“样子、  相似文献   

20.
现代阅读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分解式阅读 ,要求把缠绕不清的众多信息运用分解法加以分解 ,重组编码 ,从而获得所需之信息。以下以今年春季京皖考题为例予以说明 :一、词语分解题1中的C项 ,“嘻笑怒骂”一词 ,许多考生看不出有错 ,可这样分解 :( )( )( )嘻笑怒骂形(或叹) 动动 动后三个字都是动词 ,“嘻”为叹词 ,不相称 ;这是一并列结构的成语 ,并列短语的各个词 ,词性相同。还可比较式分解 :( )嘻皮笑脸两边都是偏正 ,故相称 ,该词无错字。“嘻笑怒骂”的“嘻”当为动词“嬉” ,方可与其余三个词相称。二、短语分解方位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