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严格的心理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心理因素归结为这样三大类,即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类型和情感类型)、个性心理倾向(理想、爱好、兴趣等)和个性心理能力(对知识体系把握的程度与方法)。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把一个高中学生健康人格归结为健康的心理,具体表现为:有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弱者有同情心、公德意识强烈、爱好文学与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与真理,等待。一句话,表现为三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统一。相反,不健康人格则表现为不健康心理,也就是三种个性心理因素中的某项或两项因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论校对差错痼疾形成的原因及有效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对差错频繁发生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传播事业的发展,给校对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从主观方面讲,是由于校对“见形忘意”的独特阅读方式使校对主体很难长时间坚持;另外,从校对心理学的角度讲,思维定势、先人为主,整体认知、求同顺应等个性心理特征极易将校对活动引入误区。建立由终校──认定──评比──奖惩等诸环节组成的有效制约激励机制,是克服校对差错痼症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3.
论个体道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个体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的、个性化的社会存在物”。因此,个体道德的形成只能在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来完成,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并将其内在化的结果。这种内在化的过程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反复性和持续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道德弘扬主要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等驱使主体作为来实现的,是道德主体理性的自觉、自愿行动。道德需要自律,道德自律是个体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中的个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幸福而为自己设置的必然性规则。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度变迁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加剧,道德规范重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毋庸置疑,在道德规范重建过程中,自律优于他律,因此要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心理生成,使社会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需要而自觉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并经过持续的认同行为逐步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心理机制,进而优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5.
教师心理障碍的表现 第一,心胸狭窄。教师做为育人者,理应保持宽广的胸怀,但是,生活当中小肚鸡肠的教师却很常见。例如,一位小学教师求家长办事,家长没有办到,这位教师就将孩子从前排的座位上调到最后。一位学生家长到校长那里反映老师的情况,孩子的老师知道后,十分气愤,经常以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为由勒令孩子回家“反省”。不少教师不愿听到对自己批评的声音,稍有批评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全昌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11-113,12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普遍存在适应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挫折障碍等心理障碍,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与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与化解工作,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教给其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等途径和措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7.
8.
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本文概括了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表现,分析了造成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待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下,虽然国家和各地高校相继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障碍因素,不但能有效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平衡就业结构,还能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例智力落后学生情感障碍的矫治研究,探讨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个案对象的表现特征,探究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训练矫治方法,使该学生的情感障碍与相应的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李学文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87-87,108
介绍了一种利用简单的集合论知识证明著名的Zorn引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的使用日益广泛,鉴定意见在帮助法官查明事实方面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司法鉴定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法官和当事人把鉴定意见当作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其言词证据的本性,因此疏于对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审查。因此,我国应借鉴各国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现状,从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意见三方面完善立法,以促使司法鉴定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心理状况自测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南华大学独立学院2012级和2013级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倾向者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障碍状况与其个性特征存在着显著相关;改善心理障碍的效度与体育锻炼关系显著;合理设计运动锻炼有利于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14.
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事诉讼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法官按照什么标准来分配证明责任,才能符合实体公平、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益的理念,既要从宏观上确定适用于种各类诉讼的分配证明责任的一般规则,又要从微观上解决具体个案中证明责任的合理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15.
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认定多是依靠作为"受害人"的控方收集的言辞性证据。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证明,控方证人和警察需要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的真实义务较低,对证据的认识不同于司法机关。辩护人妨害作证的判断应该以律师执业标准为准绳,律师向被告人披露相关证据不构成妨害作证。  相似文献   

16.
自由心证制度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制度,它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对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实现司法独立目标、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具有重要作用。自由心证的核心在于设计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确保法官合理心证,法官的良心和理性是自由心证的必要前提,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则是自由心证的基本方法。自由心证的制度构建包括合理心证制度、心证公开制度、判决理由制度和不当心证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