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整体经济、社会、军事、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部具有学术创新的力作——读《汉唐饮食文化》鲁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0875,北京;女,副编审)黎虎教授主编的《汉唐饮食文化史》近期由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中国是文明古国,其饮食文化也素称发达。但长期以来,对于汉唐这一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研究,涉足...  相似文献   

3.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拨除五代十国之乱,平定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功绩历来为我国史家所公认.颂扬之声,史不绝书,甚至与汉唐并列.可是,北宋没过多久,便出现了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等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这也是宋代确凿的史实.所以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上不敢对宋太祖作过高的评价,甚至让他为其后代承担责任.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离开他的时代有所苛求.我们不能要求宋太祖必须收复北方,恢复汉唐旧疆,这是不顾历史客观条件.对这个问题,不拟在  相似文献   

4.
戴震集清代前期学术诸家之大成,不仅有淹博的经学素养,识断精审,不泥于古人成说、汉唐旧注,从经文原典求索圣人文意,而且,他治学能够博涉经史百家之学,兼采汉学训诂、宋学义理,并融汇训诂、义理于一体,贯穿他一生的学术生涯。本文通过类比、综合的论证方法,阐述了汉宋学术在戴震治学生涯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地志收录了大量宋诗,保存着宋诗原初的面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今与《全宋诗》中的宋诗对校,发现宋真宗、梅尧臣、刘握、汪藻诗异文四例,综合各种史料进行考辨,从中可见宋代地志所录宋诗的重要学术价值,对其史料的使用当然应持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期、蜚声全国的古史分期论《春秋战国之际的村公社和休耕制》 ,也是一篇经济史的论文。而《金泥玉屑丛稿》则是其经济史方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著作。该书又称《物价考》 ,是上古到宋代的物价考 ,王先生已写到第五卷唐五代 ,宋代由郑宜秀等学者疏理其所集资料而成。仲荦先生去世后 ,由启功先生题签 ,改书名《物价考》为《金泥玉屑丛稿》。该书考证细密 ,引征广泛 ,显示了仲荦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修造地志 ,是唐代一项涉及全国军事及经济财政的制度 ,而现存的敦煌唐地志无疑是我国学术文化上的宝贵遗产。敦煌所出唐地志 ,虽然为数不多 ,但却是…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洛学史著作对洛学学脉的构建与不断完善下,"洛学"由宋代理学四大流派之一,成为"中州理学"之专指。在"崇理学"的共同主题下,现存七部清代洛学史的体例与内容较为一致,学术传承性强,但在学术史观点上存有细微差别,是清代中州理学传承不绝与治学风格多样的充分体现。清代洛学史构建的学术体系较为开放,在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前提下,陆王心学、汉唐经学也占有一定比重,深受清代学风变迁之影响。清代洛学史著作集成与总结了千年洛学的学术成就,有助于中州理学的传衍,也为后世研究洛学提供了资料线索与文献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史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宋元明时期,<天问>研究在学术思潮嬗变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转向宋代的义理之学.元明承宋,缺乏创新,是宋代<天问>研究的继续和回响.通过对洪兴祖、朱熹二人<天问>研究的分析比较,浅谈宋元明三代<天问>研究概况,对认识<天问>研究的变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赋本是《诗经》的一种创作手法 ,后来演变为文体名 ,因其铺陈的特点而使其本身就含有非文学的因素。在唐以前 ,赋的非文学性功用的发挥还是不自觉的 ,唐以后 ,文人就有意识地作这种赋了 ,或以之为学术 ,或以之为地志 ,或以之为类书 ,或以之作其他功用 ,等等 ,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第58号<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中货币单位"千"字进行了考释,以匡王仲荦先生之不逮.  相似文献   

11.
傩是古老的祭祀仪式。而方相氏是古傩仪中的重要神祗,是最早的驱傩之神。其演变历经春秋、汉唐至元明清时期。历代注疏家对方相氏的形象进行了解注。阐释方相氏在历代注疏家视域中的原型流变对于研究傩戏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朴学宗师顾炎武以传统经学价值取向为标准品评、抨击明代学术之空疏浅陋,认为古学弃于明,经学亡于明,剽窃之风盛于明,改窜古书之习猖獗于明,制义所利在“空疏之人”,最没有学问的也就数明代人了(参见《日知录》)。此后,在《诗经》学史研究中,学者对明代《诗经》学多为贬抑之词,以为“明人之学,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胡朴安《诗经学》)。多以为“明代《诗经》学”学者不过数位,著作不过数部,而且或真伪不辨,或“无甚精义”,或“多凭臆说”,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山西大学教授刘毓庆先生在北京大学师从褚斌杰先生  相似文献   

13.
应天府书院是北宋著名四大书院之一,近世以来,其史志研究比其他书院相对滞后。“书院”之名起于唐,但五代以后才真正成为文人士子肄业之所。戚同文五代、宋初的私人学堂,成就斐然,享誉朝野。“书院”至升为国子监学有34年历史。史志研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书院发展过程中大量历史事实的澄清问题,北宋中期以后一些地志、笔记等文献记载中史实抵牾的辨伪考证问题,当今学界存在的认知偏颇问题等,亟待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界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屡见报端,对其讨伐之声不绝于耳,这其中也包含学位论文的抄袭。对此.学术界、各高校纷纷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学术规范文件及措施。笔者试图通过对某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分析.探索、找寻博士学位论文失范的内在动因。分析结果表明.少数博士学位论文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体现在直接抄袭、不规范引用等等。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与学术诚信缺失、专业知识匮乏、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有关,更与论文的学科专业特点、导师指导、检测系统的机械性等存在着高度的关联。对此.笔者提出了遏制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计制度是汉晋时期一项重要的官吏考核制度,其上计文书、舆图及上计会问等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成为汉晋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影响了汉晋辞赋的地理书写。首先是有上计吏参加的上京朝会成为汉晋辞赋的表现内容;其次是上计掾吏及相关职事的经历和博才多识特征对汉晋辞赋地理书写发挥了积极作用;再者是“计偕物”规定、计簿物产记录对汉晋辞赋题材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上计不断制度化产生的地理知识,还为地志撰述提供了资料来源,也促成了地志文本的形成。因而,上计制度促使汉晋辞赋与地志在艺术表现、文献征引、写作意图、题材倾向与文化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契合度。可见,辞赋与地志两者之间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前人说“赋代志乘”,将辞赋与地志的双向互动关系简单说成单向影响关系,是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6.
《漂海录》是15世纪朝鲜人崔溥用汉文撰写的中国见闻录,记述了明弘治初年中国国情,堪称"摹写中原之巨笔"。崔著对于研究我国明代政治、海防、司法、运河、交通、城市、地志、民俗以及两国关系等,提供了我国史籍不载或未悉的资料。笔者对《漂海录》中存现句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作品中存现句的主要功能是对典型环境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宋朝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世界大国,不仅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誉国内外的史学大师王国维和陈寅恰都极为推崇宋代文化。王国维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①。陈寅格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末之世”②。他又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③。王、陈两位是具有世界眼光的学界泰斗,他们的论断绝非轻率之言。当代家史权威邓广铭先生也认为:“两宋时期内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汉唐间道巫关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东汉时期道巫关系的研究,包括建立在考古资料基础上对道教与巫者信仰对象关系的探讨,对道教斋醮符咒科仪与巫仪关系的分析及对道、巫区域特征的阐述;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巫关系的研究,涉及道巫的相依性、道巫的对立性、兼顾道巫的对立性和相依性等三个方面;三是隋唐时期道巫关系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涵盖道教转型过程中对巫者的信仰对象、巫术和巫俗的吸纳,道教科仪对巫术活动的影响,百年来汉唐间巫术与巫者方面的研究进程,以及道教研究重要文献史料。当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和深入,研究视角不均衡,研究方法缺乏互鉴等。  相似文献   

19.
唐及北宋前期,士人对王通续经非常推崇,认为王通续经有存道之功,继承了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王通之学开启了唐治。王通续经所采辑的内容,是两汉、六代之史事诗文。从北宋中期开始,士人越来越倾向于将三代理想化,而将汉唐作为与三代相对立的负面典型,因此,士人开始批评王通续经。南宋中期,儒学诸派之间因为对"道"的不同认识而对汉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进而对王通续经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陈亮和叶适因推崇汉唐而极赞王通续经,而朱熹、陆九渊等人却因否定汉唐而对王通续经颇为批评。  相似文献   

20.
汉唐古典舞是中国舞坛的新秀,它是孙颖教授开创的一门中国古典舞学派。发现、整合并运用古代舞蹈资源,充实汉唐古典舞的创作,可以展现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蕴。汉唐古典舞有斜塔舞姿、半月舞姿、元宝舞姿三大典型形态,斜塔舞姿在倾斜的过程中展现动态,蕴含飞腾之美;半月舞姿传达了人们的尚月之情和对天的敬畏;而元宝舞姿寄托着人们对富贵的追求。汉唐古典舞的当代创作应加大史料研究,建设汉唐古典舞的身体语言;合理由实转虚,促进身体语言的"形""神"转化;建立文化形象,实现身体语言的"形神合一",从而避免汉唐古典舞在当代发展中文化偏离、形态走样,确保汉唐古典舞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