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 《阅读与鉴赏》2006,(12):40-41,4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壁。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2.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兴尽悲来乃人世生活之常态,更是文人们抒怀咏志之常情。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一例:两篇均为盛宴即兴之佳作,且一篇之内均经历了由喜入悲之重大情感转折,但若仔细比较,即又可见其仪态万方、各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刘赢 《教学随笔》2021,(4):79-80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都是记叙古代文人盛会的序文,两篇序文异曲同工,各尽其妙.本文从序文文体、文中情景关系、立意、创作背景四个方面对这两篇序文进行比较,以期为两篇序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都是记叙古代文人盛会的序文,两篇序文异曲同工,各尽其妙。本文从序文文体、文中情景关系、立意、创作背景四个方面对这两篇序文进行比较,以期为两篇序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较视点一:写美景,写乐事同:乐在山水,乐在盛会。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我”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  相似文献   

6.
7.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二文在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试图从抒情的角度作一比较。文学抒情是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基础的,所以作品  相似文献   

8.
9.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都是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古代文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两篇序在写法和思想方面有共通点,但又显示出不同作家和不同时代的风格、特色。可谓“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写景:淡妆浓抹总相宜两篇序文都涉及景物描写。如《兰亭集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短短16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分析了文体同为宴集序的三篇文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试从细微处咀嚼文本,从"人""景""情"三个角度去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以更好地发掘三者的主旨所在,促进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诗人之赋 ,盛誉洪州地势之雄、人物之盛、秋景之丽、名阁之壮 ,不仅在记实 ,而更在借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绝妙音画。写景状物 ,叙事述愫 ,深得曲致之美 ;视角转换 ,体物情深 ,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趣。壮阔的气象 ,深远的意境 ,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词感人至深 ,使读者在对历史和世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 ,于视听交感中提升人格境界 ,于雄快豁达之中欣得深远跌宕之神  相似文献   

12.
高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2,(35):224-225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均为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其结构都是即景生情、乐极生悲、悲而超越,本文以三篇文章的相似结构为基础,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比较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作者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均为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其结构都是即景生情、乐极生悲、悲而超越,本文以三篇文章的相似结构为基础,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比较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作者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教材里的经典范文,同属描述盛会的序文,堪称古文中的经典著作。文章在思想和写作手法方面有共同之处,却又让读者在阅读时看到不同时代背景下,两位大家的记述风格和记述特色。可以说,这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又异曲同工。一、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在两篇序文中都是  相似文献   

15.
赵军 《阅读与鉴赏》2006,(12):42-44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群贤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  相似文献   

17.
18.
人教版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  相似文献   

19.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学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发现这篇纳金缀玉撼天摇地的千古绝唱,竟也掩抑着作者的失意不平之气。那么,才华横溢的王勃何以怀才不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