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应鼓励、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主动作为;要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从而实现学术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齐昆 《编辑之友》2011,(11):80-81
学术期刊是学术思想交流碰撞的文化平台和话语空间,它倡导"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1]它以"求真"为目的探究、解决前沿且复杂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学术价值;它是实现"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并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学术进步需要相对的独立与自由,学术自觉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前瞻.学术研究有自身的规律,学术成果从本质上可能不是规划出来的,但每到历史的某个节点或关口,回望过去、审视现实、展望未来,也是学术自觉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十一五"已经结束、"十二五"拉开大幕的境遇中,对未来一定时期新闻理论研究的走向做出一些解析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前沿回到学理基础——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强,中外跨文化交流呈现出愈加繁盛的景象,推动着学界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思考走向深入。就传播学重要分支领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来说,学术的前沿从目前来看似乎体现为相对学理化的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回顾中整理,概括中提升。本文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角度,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对象作了初步的梳理、概括和思考。提出,跨文化传播学是以内涵文化和传播双焦点的文化他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的思想成果,研究文化在人、组织、机构、国家等层面的传播过程和规律,同时研究这样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基础性和调解性作用,进行新的文化主体的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生产,探讨如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合作、共存、共荣的可能与机制的一门交叉学科。并期待以此为起点,逐步建构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杨柳春  武一男  张帆 《传媒》2022,(3):15-17
《中国科学院院刊》(以下简称《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综合类科技期刊,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院刊》遵循"传播有价值的科学思想"发展理念,经过不断创新实践,近年来在学术质量、品牌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广泛汇聚智库思想,深入开展选题策划,精准构建传播体系,《院刊》作为智库期刊的科学决策参考功能不断得到强化,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舆论引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是学术成果传播和发展的基础,而现实中学术期刊的"免责声明"却表明了这一自由的缺失.从学理的维度看,学术期刊(编辑部)是应然的学术自由享有主体;从法理的维度看,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是《宪法》等法律保障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延伸.故而,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应当得以落实和彰显.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谱系来看,其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是一体两面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学术出版的形式重塑世界思想格局,在世界思想的普遍性话语中,凸显中国思想话语的普遍性维度。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就是中国思想"走出去",通过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参与世界思想格局重塑,是建立在充分吸收中国优秀古典学术成果和"引进来"的优秀学术成果之上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重塑世界思想格局,首先要求重塑我们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活动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编辑代表社会、代表读者选择作者的作品,决定稿件的取舍,对文化和学术传播起着过滤和调控作用.因此,人们称编辑为学术期刊的"头脑",先进科学技术传播关口的"守门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工作是神圣而高尚的.那么,作为学术期刊"头脑"的编辑,如何传播已有的学术成果,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宣传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前瞻性成果,为创新和重构科学的学术体系搭建平台?是时代对编辑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和全新的考验.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的学术期刊编辑,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完成传承文化、推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提高编辑的角色修养,对编辑角色进行转换并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出版与社会软环境共生.出版作为文化成果的载体与呈现,必然涉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需要对两者之间的特征与边界作出解析.出版在传播文化和思想的过程中,促使人从"群体符号的人"到"个体自觉的人"的转变,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不同利益民众的多元思想,体现了出版的"人民性",出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出版成为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不仅竭力传承中国文化,而且长期秉持"介绍西方文化"的宗旨,默默致力于近代思想启蒙工作,始终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求索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在近代中国文化社会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从创办《世界丛书》到《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从出版《林译小说丛书》到《严译名著丛刊》,硕果累累、影响深远,逐渐成为近代西学东渐、传播西学、开启民智的文化平台和学术高地。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学术名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现代文化转型的不懈追求,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22日,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首都传媒研究》杂志编辑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主办的"伦敦奥运会媒介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内举办的第一个体育新闻传播领域高端、权威、专业的学术研讨会.会议首次发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媒体报道研究报告》,并推出一批最新奥运媒介传播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研究网络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业务的数字化是编辑学研究必须拓展的研究领域,编辑学研究网络是编辑学研究者必须利用的传播平台,作为一门具有独立学科地位的新兴科学--编辑学,其研究也开始进入网络范围,传播编辑学研究学术成果的网站以及与编辑学相关相近的传播学学术网站的建设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编辑学研究的网络化问题也引起了编辑学研究者多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波斯曼对网络媒介批判性思考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新媒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收益的同时,也必然具有负面效应,这是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者审视媒介技术进步的一个基本立足点.通常,他们更热衷于聚焦负面效应,即主要不是通过对技术进步的辉煌之阐释而是通过对辉煌背后之阴影--技术进步对文化是否造成伤害--的剖析来展示其学术趣旨与学术深度.芒福德在上世纪30年代就对电话媒介提出独到的质疑,认为打电话时"兴趣和注意力的流动都不是指向自己,而是听凭一个陌生人的摆布".[1]波斯曼作为媒介环境学第二代学人的杰出代表,也秉承了前辈的学术取向.他对网络媒介的批判性思考,如芒福德对电话的质疑一样视角独特,发人深省,展示出各自深刻的思想与犀利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李静丽 《传媒》2021,(7):44-46
学术期刊作为展示地区学术形象、促进地区科研发展的重要"窗口",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数字出版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应用促进了学术信息的实时分享、精准推送和分众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内蒙古学术期刊在内容生产、传播路径、集群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以及学科发展,构建了学术传播与知识服务的全媒体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孙玮 《出版参考》2016,(5):38-39
“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产业以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内容”作为“走出去”的主旋律,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出版“走出去”的华章.华章之中,中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果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备受瞩目.如何让更多的优秀学术图书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思想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出版“走出去”的工作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期待以三联学术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6.
论中外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媒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将新闻媒介视为社会环境的监视器、分权制衡的"第四权力"、公共服务的"践行者"、社会发展的"粘合剂"的性质定位,和我国将新闻媒介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社会主义国家信息和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平台的性质定位.在认识其区别与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共享新闻媒介的"人民伦理"理念、看重新闻媒介的社会施动作用、倡导新闻媒介的公共精神和重视新闻媒介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存在的共识性思想成果,并认为这是双方能够实现平等交流的话语基础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8,(7):93-96
<正>中国新闻传播学术近百年来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学人的辛勤探索,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构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红色文化基因与传统。  相似文献   

18.
钟年 《现代传播》2008,(2):39-40
近年来传播心理学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对传播心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依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传播心理学可不可以成立?传播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传播心理学的追求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传播心理学界可谓仁智互见、议论纷纭,但如果我们引入开放社会科学的思想,或许能寻找到一些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制度是日本科研资助体系中重要的一项制度,是促进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成果向社会公开,面向市场的重要机制.新媒体时代由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大学法人、社会公益团体构成的"三位一体式"多层次学术出版资助制度的确立和调整,值得中国学术出版行业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卫霞 《编辑学报》2017,29(5):420-423
中医药期刊编辑工作不仅体现在栏目设计、选题策划、论文评审选择、文稿加工修改等方面,作为学术研究者和学术传承人,在凝聚人才、汇聚成果和引领学术等方面,中医药编辑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编辑在中医药事业中的价值作用进行思考,并从中医药传播、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4个方面进行阐释.认为中医药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学术期刊这一文化载体,推动中医药向世界传播和发展,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