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难点。如果老师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学生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怎么去欣赏它的美?又怎样去理解它的感情?可是,老师讲解课文,那“之”“乎”“者”“也”又令学生生厌,面对这问题,我困惑不已。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看似掌握了,可是每到测试,学生个个紧锁眉头,成绩出来,那不理想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都埋怨说是老师专挑不重点的内容考他们,他们复习好的重点老师偏偏不考,有学生还嬉笑着说:“真希望我的座号就是我的分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尹美侠 《文教资料》2011,(29):39-40
中华民族的古文化蕴藉深厚,如何从古文化中寻根探源、吸取精华呢?作者认为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的原则应抓住以下几点:涵咏背诵,述说描绘。注重主动性;披文入情,析事明理,注重审美性;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注重实效性。这样就能古为今用,得到语言上的滋润,情感上的陶冶,思想上的升华,而且不会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都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所了解的,一天就告诉自己的学生。于是前输后灌,力气花了不少,学生偏偏就是对你所讲过的没有掌握。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让教师们大为费解,于是就出现了抱怨,说:"学生资质太差、基础不行、太笨了……"  相似文献   

4.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5.
宋新旭 《考试周刊》2013,(37):28-28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喜爱学习文言文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课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引领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数学式的“顿悟”. 1 以“疑”引“悟”——让思维灵动跳跃 自主疑问的产生是促使学生去思考和学习的原动力.执教者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以“疑”引“思”,用明疑、暗疑两条线引导学生自悟,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数学思维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点悟”,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准确地点出问题的关键,引发学生认识上的飞跃,由头脑中的零碎想法形成对问题的总体而深刻的认识,使疑难问题豁然而解。“点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可追溯到南宋名思想家、教育家陆九渊的“顿悟”教学法,其渊源盖出自于佛教“禅说”。佛教禅师授徒就是用“顿悟”法,重在让弟子用心悟其真谛。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年事已高,  相似文献   

8.
“悟”是语文学习的妙法。古人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悟”。“顿悟”“了悟”“颖悟”“心悟”“意悟”“领悟”等是人们谈禅、评诗、论学时常用的词汇,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语文学习财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茶的进行,"语文味"的理论在语文课改大背景下也应运而生了。这一理论的提出,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使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在语文教学中流淌"语文味",可以使语文课堂从以前远离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和空洞的说教里解放出来,开始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可以说,"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体的回归,倡导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平平淡淡的教语文,扎扎实实地上出真语文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真实感悟,显得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  相似文献   

11.
在和许多老师聊天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教文言文很没味儿!但我觉得不然。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如果能抓住“诵读”与“积累”这两个基本理念,那么她也能散发出“语文”特有的芳香。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20世纪末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只是宽泛地涉及语文教育的话。那么紧接这场论争之后的关于文化的讨论则主要围绕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展开。并涉及到了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问题。它以历史省察的深刻性和现实关注的急迫性向语文教育界敲响了警钟。而中学语文教育界也随之进行了自身的文化反省,鲜明地提出了“文化传承”的总体目标。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以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而迥别于思想政治性和工具性的导向,但是由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仍然不免限于知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包建华 《广西教育》2009,(31):43-4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坏取决于这个学生对语文悟性的高低。林语堂曾说:“一个人读书,首先要寻求思想之味。而且他也能够获得书中的味。”“悟”就是要帮助学生从书本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味,乃至人生之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悟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使其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并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相比现代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要淡一些,感悟能力要弱一些。基于此,长期以来.老师们教学总怕学生不能理解,希望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  相似文献   

17.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感知错误,认识错误从而纠正错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建 《今日教育》2012,(7):59-59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使文言文教学焕发“现代”风采,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朱信和 《教学随笔》2009,(12):21-23
悟是学生对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或人,通过积极思维后表现的一种情感和感受。在教学中,悟是指融会贯通,整合顿悟,悟是一种学习方式。佛家弟子将“顿悟”作为高级的自修行为,意即每晚必须静心打坐,把以前学习的经文在心中梳理,使之脉络分明,将佛理融会贯通,力求豁达开朗、了然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