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者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能够快刀断乱麻将所有的新闻危机事件一一摆平……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尘埃落定之际,许多人困惑不解:在官场和新闻界呼风唤雨的原海南电视台台长、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鹿松林,怎么可能中箭落马?2006年3月20日,记者飞抵海口深入采访,首次揭开了这位腐败新闻官的神秘面纱——锋芒毕露:“笔杆子”修炼…  相似文献   

2.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者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尘埃落定之际,许多人困惑不解:在官场和新闻界呼风唤雨的原海南电视台台长、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鹿松林,怎么可能中箭落马?2006年3月20日,记者飞抵海口深入采访,首次揭开了这位腐败新闻官的神秘面纱——●锋芒毕露:“笔杆子”3招修炼成“新闻强人”1990年初,全国电视台长会…  相似文献   

3.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由陕北迁至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我党用“枪杆子”和“笔杆子”两个武器协同作战,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西柏坡时期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4.
田廷方是济南军区第148医院药械科的一位助理工程师,知情人都说,他长着“第三只眼睛”。在写作的这块园地卫,他硬是凭着比别人多长了一只的“新闻眼睛”,先后采写了《嫁给当兵的不吃亏》、《为了三十六年的心愿》等十余篇稿件在地方省级和军区报刊获奖。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他勤奋求索,笔耕不辍,人们不难看出他在新闻写作成才道路上执著追求的足迹。“爬格子”的生活的确很苦,田廷方怎么也没想到在1988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使他这位修理技师也“玩”起了笔杆子。而这笔杆子虽轻,“活儿”匈那么沉,那样艰苦,对他又有那么大…  相似文献   

5.
写会议新闻是令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头痛的事。我们铁路基层站段,每年都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党政工领导对会议无不高度重视,都希望本单位的笔杆子“加大宣传力度”,为全年工  相似文献   

6.
2002年,王淑和在正阳县县直机关机构改革中经组织批准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当时他年满55周岁。他参加工作30多年,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和文秘工作,曾在县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数千篇稿件,是正阳县小有名气的“笔杆子”。作为一名老新闻兵,退休后如何发挥自己的这些特长,为人民、为社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省委省直工委机关“笔杆子”、“多面手”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在省直机关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省直机关工委的实际出发,以宣传和推动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带动省直工委机关人才培养为目的,建立了“新闻和调研组”,并明确“新闻和调研组”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及工作制度。省委副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王群同志非常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多次参加有关的会议,提出希望和要求,给予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有效地调动了“新闻和调研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新闻和调研工作的蓬勃开展,培养了一批有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德选      杨秀莲       《今传媒》2006,(4X):51-53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能够快刀断乱麻将所有的新闻危机事件一一摆平……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9.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者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能够快刀断乱麻将所有的新闻危机事件一一摆平……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尘埃落定之际,许多人困惑不解:在官场和新闻界呼风唤雨的原海南电视台台长、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鹿松林,怎么可能轰然垮台?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以来,全国不少新闻刊物发表了一些论述“新闻文学”的文章,把“新闻文学”当作一种在改革中涌现的新体裁。有的文章还从当前新闻队伍结构的变化,论证了“新闻文学”发展的必然性。笔者曾在《新闻学刊》1988年第2期上发表了《“新闻文学”——一个倒退的危险的口号》,闹明了观点,本文还拟就新闻队伍的结构和“新闻文学”的关系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为什么新闻界有的同志热衷于这个“新体裁”?为什么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得到不少同志的响应,并且  相似文献   

11.
喻健 《新闻窗》2007,(2):117-118
自从现代报纸诞生后,文学就与新闻亲密接触、相互交融,新闻文学应运而生。而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则产生了更新的文学样式,以此适应各种“小众化”的文化消费人群。然而,对于新闻文学的认识,新闻界与文学界均有些漠视:新闻界不以它为正业,故有“副刊”之称,而且每一场报业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文学是两门不同的社会科学,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很清楚的事,但是由干两者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在运用文字表达和相互借鉴写作方法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随着事物的发展,有关新闻与文学的理论问题乃至实践问题便出现了种种观点。 几年前有些地方的报纸发表某一类型的文章,标为“新闻文学”,引起新闻界的讨论。多数人认为“新闻文学”的出现顺应了新闻改革的潮流,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好形式,可谓新闻苑里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就新闻与文学剪不断的“暖昧”争议由来已久,有对此持质疑的,又有屡屡“试水”的,二者“跨界合作”的度迟迟难以拿捏.其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厚积薄发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文学与新闻的渊源由来已久,文学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新闻的要素和特点.①而在新闻传播日渐演变为大众生活方式的当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业务实践上,新闻与文学的结缘已成常态.  相似文献   

14.
1月上旬,笔者从成都军区某师上报的~份调查报告中获悉:该师3年来拜《新闻与成才》为“师”的216名官兵,个个学有所获,人人受益匪浅。69%的官兵转业复退后找到理想工作,31%的成为部队机关的“笔杆子”。这个师在培养报道骨干时,始终视《新闻与成才》为育才的良师,成才的益友。他们每年要为每个报道员订阅一份《新闻与成才》、并鼓励新闻爱好者及机关干部订闭该杂志,从中学习新闻知识,掌握写作要领。报道员余新入伍后酷爱新闻写作,可苦于无师指教,进步缓慢。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爱不释手,从此他视《新闻…  相似文献   

15.
我在前三篇《论评论员的苦恼》里发了一点不算高级的牢骚(据说《河殇》一类属于高级牢骚),那三篇短文谈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归纳一下,是为评论员的主体意识的存在作一点稍微的辩护。现在可就此作个小结,这就是对所谓“笔杆子”的哲学予以彻底的否定。这是使评论员摆脱苦恼的起码条件。“两杆子”亦即“笔杆子”和“枪杆子”的说法在文革中最为流行。后者被认为是夺取政权的法宝,前者(按照对应法)该是巩固政权的宝贝。但我怀疑它可能直接脱胎于古已有之的“文治武功”的基本格局,是统治的两翼吧。笔杆子和枪杆子同列,以器具视之,为统治者所使用,其实已彻底否定了笔杆子的“主体意识”。说的形象一点,是使握笔的人变成高音喇叭、复印机,或者变成专事罗织人罪、党同伐异的帮凶。现代笔坛“四杰”: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就是笔杆子们的“典范”。不过他们不是雇佣军一类小角色,而是铁幕中的党魁。  相似文献   

16.
张萍 《新闻世界》2009,(3):59-60
新新闻报道是西方非常标新立异的报道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小说笔法写新闻,由于兼具文学与新闻两种元素,因此它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新闻界视为反传统的新闻流派,故有“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文学新闻”等别名。新新闻报道传人中国并影响新闻界与文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搞新闻报道是“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由此可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出来的青年记者,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只要笔杆子硬,就能当个好记者。其结果弯路走了不少,步子迈  相似文献   

18.
“主题”这个概念,源本于文学。而新闻之与文学,除了共同使用“文字”这个物质载体以外,实在没有也不应该有太多的共同性。“虚构”为新闻所绝对排斥,固不待言;即成“文学表现形式”,据说是应该大量应用于新闻写作的,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新闻绝不容许“合理想象”,真要“描写”起来,行家们一定会有“笼子里跳舞”的感觉。“主题”之与新闻也大略如此。新闻教科书总是说新闻是有主题的,且后者如何如何重要。但实践常常使笔者感到惶惑:那些“某某会议召开、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之类的新闻,其“主题”究竟在哪里?“某某领导会…  相似文献   

19.
体味失落     
惊回首,“纸格儿”一晃爬了近40年,望前程,我禁不住暗暗问自己:“这个笔杆子还能抓多久?在这个全方位竞争的社会大潮中,我还能握笔遨游么?!”人生一开始我是很幸运的。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就当上了一个大乡的党委秘书。我爱新闻写作。这“位置”为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几  相似文献   

20.
陈燕侠 《传媒》2015,(2):77-78
“新闻诗学”,即运用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美化新闻作品,将美学、文学、诗学的理念与新闻事实融合,实现新闻报道信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记者运用诗化艺术创造新闻的意境美、塑造新闻的形象美、营造新闻的气韵美,孕育了真与美兼具的“新闻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