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环绕京津,河北的报业市场却曾经相对平静.1992年1月1日创刊的<燕赵晚报>是全国第17家晚报,也是当时河北省唯一的晚报,<燕赵晚报>最初是<石家庄日报>的下午版,后来逐渐演变成<石家庄晚报>,直到1992年的<燕赵晚报>.相对于党报,<燕赵晚报>在内容形式上可读性更强,但由于报业市场处于拓荒状态,读者阅读习惯需要培养,广告市场有待开发,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开拓并没有一帆风顺.为了推动晚报的发展,石家庄日报社在1995年到1998年期间,对<燕赵晚报>实行二级核算,<燕赵晚报>采编、发行、广告三位一体,调动起了报纸的积极性,广告收入连年翻番,为应对后来<燕赵都市报>的竞争打下了基出.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8,(6):80
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主要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其中<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隶属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隶属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过去几年两报为了争夺成都都市报龙头地位,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在零售市场上,不断使出重拳.<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力弱小,与<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3.
查国伟 《传媒》2005,(5):39-4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楼下报摊上"晚报,晚报"的叫卖声,变成了"晚报,晚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 虽然全国的晚报市场整体低靡,但是北京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京城人特有的读报习惯使京城的晚报市场火爆依旧,在资本不断涌入、新报不断出现的北京报业市场杀得人仰马翻的时候,<北京晚报>却稳坐北京报纸零售市场的头把交椅.<法制晚报>的出现,改变了北京报业市场的格局,同时宣告了<北京晚报>在晚报市场一股独大的时代从此终结.  相似文献   

4.
在追兵尚远的境况下,<大河报>不仅有"两报合一"及模仿后进者的应激反应,更多的是针对读者需求变化的自我调适.这种创新往往更能体现办报者理念的变化.对<郑州晚报><河南商报>而言,面对一个读者细分有限、领先者全面覆盖的市场,惟有突出比较优势才能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5.
早报、晚报 目前上海有<新民晚报><新闻晚报>两份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和<青年报>3份早报,尤以早报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相比北京的两份晚报、5份早报,上海早报市场留有的空间较大. 2003年<新闻晨报>广告收入升至4亿元,而<新民晚报>广告则由高峰时的8亿下降到6亿.复旦大学研究传媒经济的教师朱春阳认为,早报与晚报广告收入的此升彼降,实际上是报业主导权的争夺.报业市场细分后,晚报的市场在收缩,但有个基数,不会有太大滑坡.  相似文献   

6.
《法制晚报》的社区新闻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18日,北京报业市场除<北京晚报>外,又新增了一家晚报--<法制晚报>.值得一提的是,<法制晚报>创刊后,不仅在新闻领域参与市场的拼抢,更打出一张叫众多读者眼前一亮的王牌--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7.
从上海第一份早报的诞生至今,已有10年.之前<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内容、形式的改革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标志之一,而在1999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晨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下子跃进了读者的视野,其活跃不但标志着解放和文新两大报业集团的竞争,更使得一向作为报纸旗帜的晚报市场受到早报市场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邢台市<牛城晚报>发挥本地媒体优势,进行极具本土效应的新闻策划,赢得读者与市场,同时也锻炼了队伍.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纸媒如何影响年轻读者,如何在青少年中培养对报纸的感情和阅读习惯?如何为报纸培养未来一代一代读者?<南湖晚报>积极开展小记者工作,目前晚报小记者已达3万多名,不仅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闻参与教育、培养新一代读者上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两张晚报的新近改版与竞争无疑是今年以来上海报业市场上最精彩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6年前,<新闻晚报>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创刊的,拉开了晚报市场竞争的序幕.当时<新民晚报>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今年5月18日,传统的<新民晚报>以"革新者"的姿态开始"破釜沉舟",全新改版.而<新闻晚报>6月12日赶在欧洲杯足球赛开赛当天改版.  相似文献   

12.
地市晚报如何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与读者的互动至关重要,<上饶晚报>通过"造节"与"应节",实现了与读者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13.
<西安晚报>是一张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都市报纸,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年时间里,在全国晚报类报纸中,一直默默无闻.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给晚报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安晚报>异军突起,在多次全国晚报评比中名列第五位(前四名依次是<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  相似文献   

14.
董天策  谢影月  丰帆 《传媒》2004,(7):20-21
晚报的发展前景引起国人的关注,开始于1997年.这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结束了晚报在香港的历史,国内业界不能引起警觉.但是,这不过是外在的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都市报已经迅速崛起,显示出直逼晚报乃至挑战晚报在市场中优势地位的勃兴之势,晚报人不能不感到震撼.从此,"红旗还能打多久"就成为不少晚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  相似文献   

15.
作为适宜报业发展的优良城市,北京的报业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就一直没有平静过,先后诞生了的<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2004年5月18日,北京人又多了一个选择,<法制晚报>以都市特色晚报的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6.
省城的晚报进入地级市的现象在眼下相当普遍,地级市晚报进省城过去鲜见.今年1月1日,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江晚报>,进入省城合肥的报业市场,引起传媒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大江晚报>何以要"走出去"?是在芜湖没有生存空间还是有着更大的"野心"?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维水.  相似文献   

17.
老愚 《传媒》2004,(10):32-36
<武汉晚报>曾以影响几代武汉人的巨大品牌价值齐名于<钱江晚报>、<扬子晚报>和<深圳晚报>,并称晚报界的"四小龙".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武汉晚报>并没能躲过市场浪潮的冲击,在长达8年的攻防战中,从无限风光的巅峰滑落到濒临死亡的深渊,再到重返生天,从倾全力办子报到排万难合并重组,几经风雨,武汉晚报在生死抉择与艰难抗争中涅磐.  相似文献   

18.
提高读者参与度,是<福州晚报>2006年全新改版的一条新思路,也是改进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年1月1日,<新闻你来拍>栏目应运而生.这是福建新闻界第一个专门为读者设立的图片新闻专栏,定位是普通读者拍摄的新鲜、感人、有趣的新闻照片.创办3年以来,已刊发600多期,刊登读者照片3000多张.2007年,<新闻你来拍>被评为"福建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级、省级媒体对地市报业市场的大举进入,网络媒体信息的24小时滚动刷新,地市级晚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闻源、信息量、发行网络、广告客户等都面临极大的冲击,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很大挤压.有压力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根据<湘潭晚报>近年来一些做法和体会,我们以为,只要充分发挥贴近本地读者的优势,打好地域牌,以"近"制动,地市晚报仍有独特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亚楠 《传媒》2006,(3):58-59
近几年来,<伊犁晚报>深入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办报、经营双丰收的好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短短三年时间,<伊犁晚报>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和努力,已由四开八版周五刊黑白报,发展为四开十六至二十四版周六刊彩色报.发行量由日均不足一万份增至三万余份,广告年收入由2002年的不足100万元,增至500余万元.目前,<伊犁晚报>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日益突出,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