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前,家长请家教主要是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请家教陪孩子玩。自去年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的教育需求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具有体育、文艺特长的陪玩家教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2.
《教师博览》2008,(5):16-16
以前,家长请家教主要是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请家教陪孩子玩。自去年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的教育需求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具有体育、文艺特长的“陪玩”家教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才算最好?100分!--孩子们这样回答。错!--怎么能只满足100分呢?还要更好!--家长们说。于是,家长忙着给孩子请家教:于是,孩子们叫苦连天。叫苦就苦吧,不多学点本事怎么适应将来的竞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样,许多家长还是一意孤行地为孩子请家教。该不该给孩子请家教?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才合适呢?这可难坏了家长们……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城镇“家教热”可谓长盛不衰。在不少家长中间流传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孩子成绩不够理想,请家庭教师就行;对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多少有些用处。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乐此不疲。还有一些家长为了“捷足先登”,每当新学年开学之际,就四处寻觅,或托人,或上门,想方设法为孩子请到一位家庭教师。请家教果真有如此大的功能?笔者专门查阅许多资料,发现至少国内尚无一个权威的科研机构对家教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作过科学的调查和缜密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家长把孩子一送进幼儿园就要求老师教拼音、识字、算术,周末进各种兴趣班,目的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笔者认为,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家教观念必须转变。同时,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爱  相似文献   

6.
父母与孩子互不理解、难以沟通;孩子反感父母,不尊重父母;父母对孩子无计可施,觉得孩子太难管。凡此种种,主要原因是家长不懂家教艺术,步入了家教误区。补偿心理: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应该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学习也安排的满满  相似文献   

7.
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有的是因为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家长希望能够通过家教,把孩子所差的功课及时补上来;有的是为了孩子学习电脑、音乐和绘画等专业技能;还有的是想通过家教,使孩子能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态势。总之,现在中小学生请家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于是乎,家教信箱、家教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引导着家长对于教育,对于孩子,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探索。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须和孩子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
凌云 《幼儿教育》2008,(12):8-10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或"几技之长专",然而,常常因不知如何培养、教育而郁闷。下面一组有关特长教育的家教故事,也许能给家长朋友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家长把孩子一送进幼儿园就要求老师教拼音、识字、算术,周末进各种兴趣班,目的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笔者认为,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家教观念必须转变.同时,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做到"爱心对宝宝,笑脸对家长".以下是我们进行家园沟通,统一认识,指导家长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2.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0):40-43
主持人:近几年里,我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办起了家长学校,也有不少家长先后走进学校,接受家教指导,并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家教知识,探讨家教艺术,以便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状况。确实有不少家长能从提高未来国民素质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家教,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尽职尽责。这是十分可喜的。在这些家庭中。家长都能全面地关心孩子的成长:既关心孩子生活上的温饱,又关心孩子的精神状态;既关心孩子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亲子关系特别融洽,孩子们也认为自己的父母十分合格,关爱孩子、教育孩子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3.
儿童离家出走、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着实令人痛心。这些事件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孩子们一时冲动,也不是一种孤立的原因造成的,而实在是长期错误的家教带来的恶果。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顾这些年来家庭教育在我国由兴起到持续升温的发展道路,人们不难看出其中错误的家庭教育从开始到失败所经历的过程。笔者曾将这个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或曰三部曲。谋而不合——失败的起点家教热的兴起,其根源在于人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本来,望子成龙并无过错,问题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望子成龙不少人却认识不清。有些人认为,望子成龙就是要孩子将来能成名成家,或成为人上人;有些人认为,望子成龙就是要孩子能考上大学,以便光宗耀祖;有些人认为,望子成龙就是要实现自己这辈子未能实现的愿望;还有些人认为,望子成龙则是要让孩子将来找个既舒适又吃香又能挣大钱的好职业,等等,不一而足。由于望子成龙思想的支配,家长在家  相似文献   

14.
联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家教是让几个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庭教师的重任。换言之,联合家教是一种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父母所教育的不仅是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自己的子女也接受其他家长的教育。联合家教给孩子带来什么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联合家教的方式,首先是拓展了孩子的学习空间,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其他家庭的生活、教育模式,同时也有了学友与玩伴儿。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家教有利于孩子克服娇骄二气———…  相似文献   

15.
吴明星 《中华家教》2012,(10):17-18
时下,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纷纷给孩子请“一对一”的家教。不可否认,有些家教的确能拾漏补缺,因人施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也有很多家长比较盲目,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所以,在给孩子请家教前,看看你是否掉进了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6.
从九月份开学以来,我们陆续收到很多家长的热信,主要是围绕给孩子请不请家教,怎么请等问题来问的。在来信中,提到的孩子们的情况各异,有在小学刚升入新年级的、有明年要参加小升初的、有要参加中考的等。不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情况,家长们的主要目的是:给孩子请一个一时一的家庭教师,辅导孩子功课,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此,我们邀约了学校老师、家庭老师、专家等对请家教的问题进行了多方探讨,希望他们的意见和认识能给家长朋友们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为就读中小学的孩子请家庭教师,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城市(镇)尤烈。请家庭教师,到底好不好?笔者以为,请家庭教师有成效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目标一致,即家长、孩子和家庭教师有共识,关系协调,家庭气氛和谐。在这样的家庭中,家教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贴近孩子的认知能力,能为孩子所接受。家长想的、家庭教师教的,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家庭教师教有所成,孩子学有所得,家长请家庭教师的目的也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前,漫步街头,家教广告铺天盖地,异军突起的家教业仿佛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看到了希望,为了自己的子女今后能考上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需不需要,就盲目地聘请家教或让孩子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对兼职做家教更是乐此不疲,一时间,家教蔚然成风。虽然,家教在提高中、小学生素质和文化知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只缘家教收益大一部分教师(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广收…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2014,(7):42-43
刘学柱马陆平:"分数决定一切"的选拔机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全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由于历史影响和现实原因,"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文化课考试仍是升学以及将来求职的主要通道。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德才兼备""唯才是举",但素质、能力和品德都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最后只好靠考试分数说了算。这直接导致应试教育一如既往地盛行。面对这个现实,家长们怎能不关心孩子的成绩呢?除非这个家长不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不为孩子将来的前途打算。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越来越明显。据某地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近三成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当公务员,只有1.1%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当工人。为此,家长不惜倾注全部心血在孩子身上,择名校、选名师、请家教、忙补课。他们很难接受“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的观念,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于是,他们经常采用超出正常需要的物质关怀来鼓励孩子的做法,不断地用“高分——升学——升重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