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量计算是各地中考的重点,在解答有关热量问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审题.考虑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全面而周到,应用热量的计算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热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历年中考中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中考必考点有: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的概念。常考点有: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热量的计算、热机、能量守恒定律。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物态变化(探究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分子动理论、热值和比热(简单计算、探究和解释现象)、节能与环保(解释现象、综合计算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考物理计算题注重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考查应用物理知识计算、解释、描述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计算题根据相关知识内容,主要集中在力学、电学和热学中有关热量的计算。解答好这些题一般应遵循下列步骤:  相似文献   

4.
正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基本,应用比较广泛,中考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填空、探究、热量的计算中。中考考点主要内容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机械能和内能的区别,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热机、热传递的理解,热量的计算,改变内能的方法,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区别汽油机和柴油机。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  相似文献   

5.
纵观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题,电路计算是必考内容之一,它既是中考的重点,又是热点,电路计算问题是在题设的条件下,计算有关电学量的问题,要解答好电路计算问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声学知识在中考考题中占比很小,只有2%左右,一般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往往围绕“声音的发生、传播”和“乐音、噪声”这两个知识点命题.热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历年中考中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在考试中得高分,是我们共同探究的问题.纵观近几年命题走向,基本概念和规律仍为考查的重点,如:经常考查物态变化、热量、内能等内容.有关热量的计算题常会变换考查的形式,不仅考查学生对简单公式的掌握情  相似文献   

7.
热量计算在初三教材中称不上难点,在中考中也算不上难题,但有些细小之处却很值得玩味,如果重视不够,往往会出现小题丢大分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由以上20个省市的中考物理题可知,有关能量的中考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本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效率(包括机械效率以及其他能量的利用效率、热机的效率等)、比热容、能量转化、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功与功率、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及应用、热量的简单计算等.其中热量计算通常与电学结合命题,功和功率通常与机械效率、力与运动等知识结合命题. 2.基础性强,总体难度不大.各地中考中有很多试题源自教材,但是又不是单纯考查学生的记忆性知识,而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分析才能解答,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九年级化学四大知识块之一的化学计算,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化学计算题的难度虽有所降低,但增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着重表现为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近几年典型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剖析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热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历年中考中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中考必考点有: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的概念.常考点有: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热量的计算、热机、能量守恒定律.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物态变化(探究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分子动理论、热值和比热(简单计算、探究和解释现象)、节能与环保(解释现象、综合计算等).  相似文献   

11.
电路计算是初中物理一大难点,很多同学对此非常害怕,究其原因,一是此内容涉及的量太多(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热量),容易混淆;二是题型变化多,缺乏解题策略,不知如何分析,实际上,学会电路计算要过三关:公式关、规律关、策略关,缺少任何一关,都无法准确地进行有关计算,例如2004年绍兴中考的一道电学题,学生得分率就很低。  相似文献   

12.
热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历年中考中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中考必考点有: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的概念。常考点有: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热量的计算、热机、能量守恒定律。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物态变化(探究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分子动理论、热值和比热(简单计算、探究和解释现象)、节能与环保(解释现象、综合计算等)。其中,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的沸腾实验、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水循环、环保问题等是各地中考的热点。2008年各地中考题,涉及除作图之外的各种题型。很多题目取材于实际生活,形式新颖、知识性强,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主要考查了同学们运用相关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上述分析推测,2009年中考热学命题在稳中有变的前提下,仍将立足于生活和教材。让同学们运用热学的基本知识去探究、解决大家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热现象,图像题和科学探究题将成为热学试题的新热点,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等时事热点将成为新的命题背景。下面对热学内容在2008年中考中的表现进行剖析,并分析2009年命题趋势,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热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的主要考点有: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热机、能量守恒定律.中考时,涉及除作图之外的各种题型.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取材于现实生活实际的热学试题,形式新颖、知识性强,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4.
热量的计算     
正一、命题意图概述纵观近三年的各地物理中考试题,热量的计算作为初中物理的重点,频频被中考命题者用来考查学生.这一知识点往往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创设物理情景.主要考查热量计算公式,热值计算公式、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今天,"效率"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效率题"正逐渐成为物理中考的新宠,且多在试卷的最后以压轴计算题的形式露露脸.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所用的燃气灶、热水器、发动机等效  相似文献   

15.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这部分知识我们要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探究知道并理解焦耳定律通过分析生活中与电热有关的例子,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中考的重、难点是焦耳定律的实验及应用,其中电热的计算经常与其他知识结合,成为中考的压轴计算题.  相似文献   

16.
综观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可知,中考热学题着重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3)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4)内能及其改变,能量守恒定律;(5)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6)燃料及其热值,内能的利用和环保;(7)热机和它的效率.下面通过精典题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热学重要知识,掌握规律,提高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本节中我们要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研究知道并理解焦耳定律,通过分析生活中与电热有关的例子,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中考的重、难点是焦耳定律的实验及应用,其中电热的计算经常与其他知识蛄合,成为中考的‘压轴计算题.  相似文献   

18.
“内能”的知识主要包括:分子热运动、内能及其改变方法、比热容、热量的计算、热机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这部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密切.因此本部分知识中考的特点是:除对基本知识进行考查外.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创设问题情景.分析和解决常见现象.考查同学们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月刊》2011,(12):54-57
一、课程标准要求 理解型问题是指以数学的关联性理解为前提才能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新课标明确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结构模式,可以发现阅读理解试题已成为中考压轴题的主旋律.这类题型是从给定的素材中,  相似文献   

20.
热量计算是初中物理热学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各地中考的热点 .纵观近两年与热量计算有关的中考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直接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当温度发生变化时 ,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cmΔt,可展开为Q放 =cm (t0 -t)及Q吸 =cm(t -t0 )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 :①明确 (t0 -t)和 (t-t0 )都是高温减低温 .②计算时 ,单位要统一 ,即热量的单位为焦 ,质量的单位为千克 ,温度的单位为℃ ,比热的单位为焦 /(千克·℃ ) .③计算水吸热升温时 ,要考虑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 0℃ .例 1 把 3千克水从 15℃加热到 90℃需要多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