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和谐理念的公民,而教师作为未来公民的直接塑造者和培育者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师德修养,为塑造合格公民尽一份心力。  相似文献   

2.
欧燕飞 《科教文汇》2011,(19):94-95
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塑造了一个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阶层。但是,在雅典民主政治帝国化影响下的公民,在很多时候却是一群非民主、非理性及矛盾的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3.
林峰 《未来与发展》2016,(10):14-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文化价值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必须依托当代公民完整品格特征的形成过程中来完成,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公民品格形成和塑造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将品格的创造性、差异性和稳定性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开展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宁德强 《科学大众》2014,(12):141-142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自身责任意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设公民社会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多个维度。因此,必须从文化、实践和教育等多个层面着手,系统推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塑造高素质公民,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程曦 《科学大众》2021,(1):136-13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教育呼应,塑造开放现代的国民世界观念是其重要途径之一.研究民国时期教材中构建学生世界知识和观念的经验,能够为我们在新时代塑造国民世界意识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三套公民教材的量化分析和梳理,探讨了彼时教材世界呈现的特点,总结了编写特点,并对今日教材改进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介具有极其强大的传播力,作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媒介极好地利用了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在公共话语空间里行使话语权,塑造强大的公信力,利用自上而下传播的有时,制造强大的舆论场。电视媒介的公益性传播,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形成高品质的社会公共领域,塑造大众的公民意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监督政府职能部门,规范公共决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晓春 《学会》2007,(1):14-16
环境“治理”是建立在治理和善治理论基础上的对环境的宏观管理,它特别强调公民社会特别是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塑造全面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关键是要从制度层面合理规约政府与民间环保组织的治理边界。  相似文献   

8.
周英东 《今日科苑》2010,(16):19-19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动因的复杂化、参与控制的困难化和参与能力差异化。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要增强网络执政意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实施政府形象管理,塑造公开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9.
徐彦辉  及烁 《科教文汇》2008,(32):284-284
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由于国际舆论依然被少数大国所把持,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与真实形象相差甚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召开,不仅是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从传播意义上来说,更是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极为重要的跳板。本文分析了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国家、企业、公民是如何借助奥运实现国家形象塑造的。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可以培养和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提供人才素质的保证.学校德育能促进青少年学生主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学校德育能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生活方式,并能培养他们对于社会生活有关政治道德现象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我们应重视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我们活学活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以"生活教育"来构想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习参与班级与校园生活日常管理,学习参与德育活动的创造性开展,真正让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艺术的生活"、"科学的生活"、"创造的生活",培养富有活力的新一代优秀学生,塑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2.
郑芳  黄俊 《科教文汇》2007,(4X):13-13
学校德育可以培养和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提供人才素质的保证。学校德育能促进青少年学生主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学校德育能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生活方式,并能培养他们对于社会生活有关政治道德现象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我们应重视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中政治课是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核心课程,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就要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强调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加强公民的信仰教育,树立真正的信仰意识;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公民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强调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加强公民的信仰教育,树立真正的信仰意识;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公民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6.
钟秀珍 《科教文汇》2011,(18):29-30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公民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决定着公民教育的成效。本文试图针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从公民知识的教育和在公民行为能力的实践这两方面来论述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态势迅猛,互联网和手机等飞速向全球扩张,纵深向社会渗透,新媒体领域"革命"不断、热点频发,发展迅速、功能更加多元,公民的个体性在新媒体中得到了突出彰显。同时新媒体网络化、全球化、社会化与个体化的传播转型,颠覆性地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传统构建方式。通过探索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提出通过探索建立新机制、实施引导新模式、推行共享新理念、塑造文化新形象这些策略来应对当前挑战,保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18.
听证制度是我国公民利益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其对公民代表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听证制度容易陷入非透明化、不合理化、低效能的困境,因此本文从公民利益表达的视角,试图解决听证制度公民代表参与问题,并基于公民利益表达的内在功能,提出既符合听证制度公民代表参与本质,又符合公民利益表达目标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国家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对树立政府形象,保障公民知情权,维护媒体采访权,促进政府媒体公民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作用更为突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科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公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面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发达的网络媒体接收掌握信息的速度加快,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人民日益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以满足自身的知情权,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政府行政。在政府不断推进信息公开和职能转变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与新闻媒体形成良好互动,如何借助媒体及新闻发布制度塑造政府形象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储昭奇  刘美足 《科教文汇》2012,(12):17-17,100
当下的教育应该强化公民的理性意识,坚持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相守灵魂,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相济社会,用行动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重构中国的道德与伦理秩序,躬行合格公民的底线行为,追求积极公民的崇高境界,完成向组织公民行为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